「薛丁格的貓」,是薛丁格跟愛因斯坦在討論量子力學的「未來」時,所用的一個譬喻。(愛因斯坦並不算懂量子力學...跟薛丁格相比,因為愛因斯坦是個理論科學家?因為愛因斯坦不是實證型/實驗型的科學家?因為研究的層面完全不同?總ˇ之薛丁格要用這個很奇特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論解釋給愛因斯坦聽。)
可是三流科普作家或哲學研究者讀完,會驚奇的以為這是一種思維辯證技巧。
簡單來說,量子狀態下的粒子(例如垮克)他們的物理屬性並不會被有或無這個簡單且絕對的標準給限制住,會出現既有又是無的狀態,這就是薛丁格在解釋給愛因斯坦聽的譬喻中,所謂的「既是活的、但又是死的貓」。
即便是最客觀最超然的觀察方式,一旦這種觀察方式指向了這個粒子,這個粒子會立刻從這種既是有、又是無的狀態脫出,也因為觀察不到,所以就無法證實這個狀態存在。(所以要觀察量子等級的粒子,就不可以用傳統物理學、包含相對論等級的工具和方法。)
所以貓是生是死,跟「你」有沒有打開盒子看裡面...一點關係也沒有!
對於(堅持)認為「這個世界是以我為中心」的人來說,(後世常說、常引用的)「薛丁格的貓」這個謬論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外界與真理的狀態竟然會被「我」這個人的簡單小動作給定義和決定.......(在很多情況下,這個觀點是有特殊意義與作用的,但不多講。)
今日的「科普」充滿了這種似是而非的東西。
電影、小說、娛樂新聞......都是這些謬論的捍衛者、信仰者、甚至是創造者。
「祖父悖論」。
所以貓是生是死,跟「你」有沒有打開盒子看裡面...一點關係也沒有!
對於(堅持)認為「這個世界是以我為中心」的人來說,(後世常說、常引用的)「薛丁格的貓」這個謬論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外界與真理的狀態竟然會被「我」這個人的簡單小動作給定義和決定.......(在很多情況下,這個觀點是有特殊意義與作用的,但不多講。)
今日的「科普」充滿了這種似是而非的東西。
電影、小說、娛樂新聞......都是這些謬論的捍衛者、信仰者、甚至是創造者。
「祖父悖論」。
(以我個人能力所及的程度)認真思考,會發現這個理論的實證基礎應該是建構在「物質不滅」的基礎概念上頭。
假設,「我」其實象徵著「我身上的所有物質與這個物質所承載的思維記憶」,那這個物質必然是從「過去」來到現在,在時間線上,這個物質的存續乃是連續的。
這大概就是傳統思維的人看待這個問題的思路。
但物理學走到今天,我們已經知道會停下腳步來,反過頭去思考「物質」到底是什麼?
因為...物從何處來?...
如果物存在宇宙(時間和空間)之中,那時間的起點何在?在這起點的瞬間,所有的物又是什麼狀態?
先不提技術細節(「這是怎麼辦到、怎麼成立、怎麼實現的?」),今天普遍可以被接受的理論是「從無中產生」。──物質的存在並不是隨著時間的開始而誕生的,而是先有時間空間,後才有物。
這可能也只是另一個謬論,但這是否表示「從無中生有」是絕對可行、不違反邏輯或現實連續性的?
那也就表示.......一個物質可以回到過去消滅過去的自己,但又不影響未來的自己的存續?(這可能就是「薛丁格的貓」最好的例證,未來會處在一種「既是存在,但又被消滅」的狀態?自己會變成一種介於「從無中誕生」或「有源有本」的狀態?)
或者,這個消滅了自己的物質本來就是種從無中而生的另一個物質,只是我們因為觀察方法的極限,錯謬的將它們畫上了等號?
(還不提如果把這個「物質」擴大為「人」,可能會有「忒休斯之船」的問題。)
我不是科學家,我只是愛讀牛頓雜誌,愛翻維基百科。
但是新一集的【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在科幻思維上真的精彩。
不再因襲前人用爛的觀點和路數,例如過時的時間或空間旅行空想知識和毫無根據的人工智能威脅論,它大膽的擁抱了未來.........這是【駭客任務】之後,我再一次看到真正擁抱了未來的科幻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