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美國雖然經濟蒸蒸日上,84年的「魔鬼剋星」就連主線主題都是在講「創新型創業」,但紐約其實是個正在腐敗的城市!——「鬧鬼」這個題材恐怕只是電影委婉地用來形容這座城市實際景況的煙霧彈。
那些鬼可能是治安問題,可能是各種糜爛浮華的風氣,可能是嚴重的貧富差距與失業問題.......
現在,快四十年後,情況倒轉了!紐約這類城市活力十足,而84年時活力十足的中小型鄉鎮則是嚴重衰敗、但又毫無自覺(還鄙視那些努力想要挽救一切的人)。
就這層意義(或隱喻)來說,這片的成果非常驚人,甚至可以說是有某種時代的代表性。
可惜,故事很單薄,或是因為主線主題變成某種【七寶奇謀】般的Y.A冒險電影(講青少年的煩惱、而不是三個創業家的奮鬥過程),所以有很多會轉移人注意力的東西(青少年生活)。
也因為時代的改變(觀眾口味變大),「抓鬼」的過程變得非常浮誇、好像是某種超規格大型動作片,但實際上完全不是,因為這騙不了人!
「飛車」橋段絕對不會搞出撞車場面,劇中人物不需要跟妖魔鬼怪之間進行某些極其複雜驚險的追逐打鬥,兒童終究需要大人的鼓勵跟保護.......結果除了音效攝影等基礎技術進步以外,本片因為「放不開」所以在各個地方都「虛晃一招」的成分極高。
甚是可惜。
但好像又不意外,Y.A冒險電影是個幾乎已經死翹翹的電影類型,故事總是放不開(忙著灌輸政治正確意識),在我來看上一次成功的電影是【超級8】,那片的冒險內容就非常扎實、不會讓兒童淪為「跑龍套式的經歷一段冒險後終究需要大人的保護」,而且為大人提供了一種情感與心靈上的救贖跟指標。(本片並沒有成功地提供這些內容與功能。)
它並不是賣情懷的電影,但我會忍不住告訴自己:我寧可它賣情壞,也不要前半段看得異常新鮮,但最後發現它收尾很潦草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