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是很懂攝影或是構圖之類的學問,所以很少這樣寫文。如果內容覺得水準不高........我認了!歡迎提出指教。】
這部片最大的敗筆應該就是剪接很突兀!那水準大概是...讓麥可貝的【變形金剛】像是羅浮宮珍品的水準。
可惜,或說幸好,它的劇本還挺細膩、但又不會太賣弄太刁鑽,觀眾都可以感受到、並且自己設想「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只是一旦意識到「電影交代故事」的節奏其實被剪接給中斷了......這整部片就變成鱉腳的三流作品。
冷酷邪惡的,永遠不是科學家,而是冷酷邪惡的人。──不是人的職業或天份在決定人的性格善惡。
而旁人來看,所謂的邪惡對當事人來說,往往就是場單純的災難和悲劇而已。所謂的人性善良純真,其實是很脆弱的!很容易被扭曲甚至拔除的!
很難懂!(或是說很難接受。)
或許是這個原因,所以在續集中變身為繭的前一刻,主角也迷失了本性化身為沉迷於體內即將覺醒的力量的怪物。(扭曲主角原本性格的並不是科學,而是人對於力量的渴望;獲得力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過程也很漫長,充滿了各種痛苦與煎熬,所以我們很容易分不清究竟是這個過程扭曲了人,或是單純的「獲得力量」扭曲了人。藉由導入科學這個要素縮短了過程後,這部片等於選擇了後者。)
但這部片最獨創的,或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觀點,是它把父愛黑暗扭曲的一面隱藏在資本主義企業的貪婪之後。
這個企圖掌握主角生理奧秘的大企業家巴托克,跟後來電影中經常出現的邪惡企業家不同的地方在於...
他對主角有愛!問題是這份愛不足以支持他產生想要改變主角命運的想法,反而讓他將自己的動機合理化,──在主角短暫的正常人生中讓他衣食無缺、將現實人生會有的困頓阻礙都從他的生活中移除,然後等著接收他生理變化後的成果。
還是那句老話.......這一切聽起來很熟悉,對吧?前人不思考如何解決眼前的危機,只想著抓緊機會搜刮資源餵飽自己,然後指望後人出來收拾殘局後,自己再優先收割成果.......
可能是因為「異形」立下了一個標準極高的典範,整個80年代後期的科學怪物造型幾乎都只能淪為「品味低俗」的象徵。但比起知名藝術家所設計的異形,這部片的怪物其實更吸引我。
不過部分原因是因為「異形」的拍攝難度相較之下高很多,所以經常遮遮掩掩、讓人看不清楚。(那種「想看清楚那是什麼」的焦慮讓我對異形的主觀感受一直不高。)
說到攝影,這部電影的攝影在B級恐怖片中水準也不俗!畫面的結構時而大膽,(用簡單的東西來用腳色的感受帶給觀眾「衝擊」,而不是單純的客觀觀賞而已,)但又時而走細膩路線去呈現腳色的情感。
就好像主角的母親第一次看到這個傳送艙時一樣,這其實是很不起眼的東西。 但這時卻顯得異常巨大、而且暗藏著邪惡的力量。 |
依序用相同的視角彼此觀察彼此。 |
兩人第一次見面,對稱的畫面。 可能某些學院派的會說這種分割比例根本不標準... 但我比較喜歡這部片。 |
這...才是兩人真正的第一次見面。 先是遠景,一樣用同樣角度觀察彼此,然後再用近景呈現彼此對彼此的感覺... (很可惜,那「感覺」並不特別,缺乏火花,變成很平庸的一幕。) (男女主角之間的演出缺乏火花,是這部片的另一個大敗筆。) |
這也是很奇秒的構圖。 |
隨著影子曼慢慢慢慢的...增長,兩人踩著音樂「跳」進實驗室... |
還有各種B級恐怖片會出現的東西.......幾乎是大雜燴!
鑽進通道中,不知道盡頭會有什麼。 |
看不見全貌的兇手拖著屍體,繼續尋找下一個受害者。 |
地窖,地窖內的怪物,期望被毀滅的悲鳴。 |
很典型、缺乏考究的實驗室。 |
痾.......忘了為什麼要擷取這張圖...... |
如果沒被砸破,不會想到這其實是鏡子上的倒影!在當時算是挺有創意的一幕。 (如果有人知道更早使用這種創意的電影,歡迎提供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