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 星期六

【米奇17號 Micky 17】「奶頭娛樂」當道的時代該結束了

 


很奇妙的電影。

充滿前瞻性、幾乎毫不留情地捨棄了過往同類作品慣用的觀點思維,這導致它的影視技巧比較單薄,缺乏在影像上震撼觀眾、或在情境上娛樂觀眾的能力。

本以為它會充滿愉悅幽默的荒誕,但其實.....它的調性非常平和嚴肅,而它的荒誕非常的尖銳且充滿賽博龐克式的冒犯性。

怎麼個冒犯法?

這部電影無意去挑戰並批判「現今隱形階級制度的失敗」,反而是暴露了「人類的各種知覺認知與價值觀早已遠遠跟不上科學進步與即將到來的挑戰」。

太空船代表的不是「浪漫式戲劇冒險」,而是(現實中可以完美適用的)「時代洪流的諾亞方舟」,主角代表的不是「方舟社會上的最底層」,(不知道為什麼各種媒體預告分析都一直強調這點,)而是「不具備登上方舟資格、即將被時代洪流吞沒的勞苦眾生」。

但,能登上方舟的人都必須要有專長或資格。科學家、技工、領導者?......細看這資格會驚覺:方舟代表的並不是「挺過洪流、邁進未來」,而是「將陳腐的過去扛到未來去侵占未來」(註1),方舟本身雖然扛下了「時代洪流」的吞沒,但它本身恰恰好就是「時代洪流」最想吞沒的東西!


整座方舟上,唯一夠資格邁向未來的,其實只有「打印技術」。

人如果不再相信「靈魂」,或不再相信過往時代宗教授與人的「(偽)科學(靈魂與肉體)關點」,禁止或抗拒「打印技術」的理由到底是什麼呢?

雖然劇中表明的原因是「它讓(承受打印技術者的)死亡變得不可怕」,但真正深層的原因是因為「人們不願意切割過去的思維與習慣」。但這是什麼樣的思維與習慣?如果熟悉基督教觀點或犬儒思維,大概都很熟悉......「彌賽亞怎麼可以是個如此平凡的人?」「人類沒有資格獲得永生!(人類的終極命運就是滅亡。)」

對!其實「打印技術」是種人類全體的救贖,——請先捨棄宗教與靈魂觀點,何況湯姆克魯斯已經在【遺落戰境】中用很溫和且雙贏的觀點挑戰過這點了,——它是如此神聖偉大,所以承受它的人必須非常卑賤非常底層!



非常卑賤!非常底層!

就像神對耶穌的安排一樣!(人的思維變得跟神一樣?或人模仿神學對耶穌的廉價論證?......我真的知道神的思維嗎?這裡頭真的有「神對耶穌的安排」嗎?......Abort!Abort!)


重點是......

第一次看這位導演的作品,跟預期的落差不小,看了很感慨,因為我們真的看到了好萊塢迎來一個時代的結束、並且用力地打開了一個新時代。

曾經,太空與星際是各種浪漫想像與人性極限(例如恐懼)獲得無限發揮的地方,例如【地心引力】【絕地救援】【星際效應】......但現在、本片中只剩一片呆板空洞、讓人忍不住打哈欠的黑暗與雪白。

這部片就這樣把在好萊塢運行了數十年的鏡頭美感與品味價值觀當成垃圾一樣的給捨棄掉了。

這些被捨棄的東西其實是種「奶頭娛樂」。

人們看著那些能登上影展殿堂的科幻片,幻想著自己在思考並感受「人類何等渺小」之類的私假議題,但人們只是在「漸漸遠離方舟登船口」的過程中麻痺自己而已!就跟那些沈迷於抖音、社交平台、手機遊戲等「奶頭娛樂」的人沒兩樣!

說白了,影展殿堂的科幻片一樣也是奶頭娛樂,只是受眾不同而已。(正在無可避免步向絕種的中產階級。)

史蒂芬史匹柏拍出了【ET】和【第三類接觸】後,科幻電影就極速奶頭娛樂化,(他根本就是這個風潮的掌門人,)然後隨著他在好萊塢影響力(實質權力)越來越高,殿堂級的科幻電影人生存空間就越來越狹隘!(所有企圖跟他唱反調的電影人拍出來的電影都會在票房上被他狠狠羞辱一番後,要不乾脆消亡、要不像麥可貝一樣被他收編。能夠存活的人真的是鳳毛菱角。)

沒看到拍出【超級八】的J.J亞伯拉罕今天盡可能跟他保持距離嗎?(笑)


希望本片不會是絕響。希望人類與好萊塢能夠誠實坦然地走進新時代。



註1:方舟會出發,是基於一種人類之間「侵佔與掠奪」的思維。否則多數應該要解決的問題都沒解決、都沒準備好方案。糧食供應不穩定?地面探索設備不齊全?缺乏娛樂設備(所以只好盡可能的聘用宗教狂熱信徒)?連這些都沒有,更不要提「機器人」「醫療設施」「冷凍睡眠」等更高端的「解決問題的手段」,方舟上通通不具備這些東西。僅僅是因為「只要探索隊能夠在61分及格的條件下先一部搶先到達目標插旗佔地」,所以這艘船就出發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