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英雄身旁無跟班,只有更多的英雄。(本文為劇透文!)

劇照取自「義氏映畫館

如果看出了這兩個角色在本集的作用,相信會很難不認同這集真的是本系列最佳、同時也是這幾年最棒的動作「電影」。



雖然班吉在本集還是負責了大多數的搞笑戲份,除了伊森剛從水裡被救活過來、迷迷糊糊就想開車追跑掉的女主角那段以外,...

還有兩次華盛頓聽證會的「沒有局長授權,我不會證實、也不會評論任何任務內容。」...

還有「我不信任你!...如果讓我發現你的立場有讓人疑惑的地方...(瞪)」...

還有開車逛大街找人找到被本來被開車逛大街的人要找的人開車撞...



懂了嗎?注意到了嗎?

班吉這集的功能才不是搞笑!(要搞笑大家一起來!)而是確立了「要如何完成不可能的任務」這件事情!



一開頭,恐怖份子要將極具殺傷力的生化武器載上飛機運到和平世界無法觸及的黑暗角落,局面是伊森跑不見人、支援都遠在千里之外,....這不正是「不可能的任務」系列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狀況嗎?

只不過以往都是伊森在下判斷,但這次是班吉獨挑大樑!──即使只剩下班吉一人,即使班吉不像伊森一樣可以輕鬆闖入各種危險要地,但他還是知道要將自己頭腦用超極限的方法來阻止武器被運出去!

他沒有放棄!

他不停地看著自己的動作一個包又一個包出個不停!

停掉飛機?失敗!

讓飛機短路?失敗!

開個機艙門?...還是失敗!

但這些沒有一個能讓他放棄,反而刺激他立刻想出對應手段!

除了身手、賭性、跟帥氣不成比例以外,他根本就是宅男版的伊森韓特!



至於亞歷鮑德溫飾演的CIA局長Alan Hunley,一開始只讓人看到了他的官僚和粗魯嘴臉,後來又帶著一票無能的屬下被逃亡的伊森像猴子一樣耍著玩。

劇本似乎想要給觀眾「這人是個丑角」的觀感。

但有趣的問題來了......為何他那麼討厭IMF?為何他那麼不肯信任「傳說中的伊森韓特」?



因為他不相信超人!

所以大家看到的CIA是不管在辦公室或是在現場,能力都遠輸IMF一大截的草包。

因為他不相信超人,所以他也不可能要求屬下變成超人、擁有像超人一樣無謂艱險的覺悟衝入刀山火海去完成任務。

他相信的是精密的計畫和龐大的團隊合作,所以他只能從伊森的不可能任務團隊執行的任務成果中看到草率的計畫、魯莽沒有節制的行動、甚至是敵我公私不分的行動方針。

「傳說中的伊森韓特」?



但這會讓他變成一個壞人、冷酷的人、或工於心計的人嗎?

如果理解他的用心跟思維,會發現(只要不要政治或管理立場上相對立)他是眾人夢寐以求的領導者!

雖然他對伊森韓特的成見很深,但一有新資訊新情報進來,他都會立刻加以採納、並且重新衡量自己的對人對事的評價。

身為在辦公桌上負責處理政治事務的人,他又懂得事前充分授權給前線、事發時理解並接受前線的決斷、並且在事後擋下政治壓力與責難。

所以在倫敦,當他親眼見到伊森韓特和他的不可能任務團隊形式的手段品質與效率,(從英國首相口中知道了「原來關於辛迪加這個組織的傳聞都是真的」以後,)他馬上改變立場改為支持IMF,最後甚至成為IMF的新局長!

相較於他這個IMF的外來者,這系列電影中,IMF的高階主管來來去去,有(第一集)「寧可拿一百去送死也不可放過一個」,有(第二集)「愛打高空裝神祕」,也有(第三集)「真正冷酷、精於算計,把屬下的性命和能力給徹底量化」。

或是像這集,MI6的局長,講話待人毫無誠信品格,統帥屬下的方式就是把屬下當衛生紙,對待上級的方式就是企圖用人性的低劣本性來迎合跟操弄,(幸虧英國首相不吃他那套。)



組織,或國家,這些東西也跟槍一樣,落在不同的人中,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

即使很討人厭,但我們還是讓Alan Hunley這樣的人來當管理者或領導者吧!

至少良心理性有品質保證。

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不可能的任務5:失控國度

海報取自「喬伊電影隨想」



就格局來說,還是第三集最大。第四、第五的劇情都有點打高空。(不然我們會知道「兔子腳」這種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東西是啥。俄羅斯人在賣軍用衛星給民間公司以前也會註銷它跟核潛艇連線的能力。)

特務不是英雄,特務也是「人」,對「人」來說,自己都是世界的中心、世界是繞著自己轉動的,焉有人要為了世界的轉動而犧牲/耗盡自己的道理?──所以讓特務回歸人、會有「人要追求幸福」的需要。

哪有什麼天大地大的危機會比自己的幸福核心瓦解更大呢?

所以即使第三集的故事題材最內斂,格局反而是全系列中最大的。



但就純粹的電影來說,第五集可能是最成功的一集。

首先,它用歌劇杜蘭朵公主的風格來修飾主題旋律...電影配樂就是要這樣啊!(前年的【獨行俠】也有同等的水準。)相較之下第一第三第四集的配樂都是換湯不換藥,第二集還有點不知所以然。


其次,即使動作戲碼連番,但劇本跟導演始終堅持要保留大量的片段,來讓演員用眼神、用肢體動作來演戲,而不是一味的講求極端扭曲的對位、景深、剪接...

有一幕,辛迪加的大頭目綁架了不可能任務小組的一名成員,並起企圖把某種不明裝置用在這成員身上,看到那成員臉上表情就知道那裝置的目的不是單純的暴力或殘酷...這才是演戲啊!(點開本連結前須知:本聯結有大量具透和腳色評論。)



史匹柏在好萊塢揚名後,電影攝影開始講求莫名其妙的角度和片場設計,來讓觀眾可以用「變焦」的方式在短短的一個鏡頭內瞬間體驗不同的角度,任何動作特效也可以「一招當很多招用」,(因為下次只要換個角度拍就好,)當大家都學會、都知道這招後,演員開始要在戲中用不自然的方式站在很奇怪的位置,或從很奇怪的地方入場。

就好像大家都在同一個房間裡,不管房間多大,都要選擇四散在各個不同的角落,(好像大家都是什麼孤僻的黑暗系、中二系、孤狼型角色,)而不願更靠近彼此、讓彼此可以更清晰容易的接受到從語氣跟肢體透漏的訊息,即使「交換訊息」正是腳色們當下正在做的事情!......

因為四個角落代表四種性格和立場!忽視劇情情境的邏輯然後用這四個角落來表達腳色的想法和立場,比讓演員用演技來表達更容易!



湯姆克魯斯明顯的不是專業動作演員出身。

但他今天的成就可能遠遠超過那些靠著把自己練得滿身肌肉、在片場跌得渾身傷的前輩們。

可是不管是純特效、靠特技演員、靠特訓........畢竟演員終究要會演戲。

「不可能每個關於你的傳聞都是真的吧?」聽到女特務這樣問自己,伊森韓特回頭一看的表情,那真是「無奈又得意地苦笑」!是在無奈自己怎麼會從一個精通易容、匿蹤、潛伏的間諜變成了傳奇?還是無奈自己的搏命永遠不會被世人承認?.......真的是「好」無奈。

所以如果要評論這集的「不可能的任務」,我看中的不會是特效或動作,而是它選擇讓演員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演技,因為就純粹的電影來說,這才是電影的根本。在一堆「大師」們都選擇揚棄這個根本、靠自己的影像技巧取悅觀眾的年代,這不單單是系列中最成功的一集,它可能是近幾年最棒的動作「電影」。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最後魔鬼英雄】要能、敢、堅持相信眾人都認為不存在的事物!

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問:「有哪些電影是以尋寶為題材?」

一般人會講的大概就是「印第安那瓊斯傳奇」、「七寶奇謀」、「古墓奇兵」、「國家寶藏」......或是「剛果」、「尼羅河寶石」之類的。

但有人提出了「野蠻遊戲」,「尋寶」故事最早就是海上尋找海盜的寶藏、或是深入非洲尋找古文明的遺產,所以把「非洲探險」的浪漫與黑暗搬到美國小鎮裡,大家爭奪著帶有神奇魔力的盒子,...這怎麼不算是尋寶電影呢?

還有「最後魔鬼英雄」。



這部電影可以算是種「御宅文化」最早的抬頭。

一個沉迷於虛擬世界(但又沒有技術)的小鬼,從道德正確的觀點來看,這種生活方式必須要成為笑話。畢竟投注在電影世界中的時間與心力...頂多幫自己成為不入流的小影評人,或是在戲院、錄影帶店這種地方餬口過日子而已,...大藝術家不是因為看過很多畫所以成為大藝術家,真正的大作家也不是靠飽覽群書來成就自己的作品。

但怎麼創作並不是重點。

「(娛樂型)電影不會背叛觀眾,」所以雷公要背著小鬼晃回自己前妻被匪徒們砸個稀爛的家,所以要帶著他四處查案,──電影(明星、製片、導演、編劇.....)不會背叛觀眾,觀眾也不會背叛電影,這是多美妙的關係?

(相較之下,今天的Cosplay文化只是種變裝癖的合理表現。)



但這片跟尋寶的關係何在?

如果那張電影票是個藏寶圖,那這部電影姑且可以視為一場「奪寶大作戰」。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尋寶的意義何在?

「蜘蛛人驚奇再起(一)」片尾的老師說得好,所有的電影都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我是誰?」

「尋寶」到底是什麼?會「跑來尋寶的」的「我」又是誰?

「尋寶」就是要能、敢、堅持相信眾人都認為不存在的事物!

「我」就是能、敢、堅持相信眾人都認為不存在的事物之人!

當周圍的人都告誡「你」要認真上課學習時,不惜荒廢課業也要看電影的熱情有何價值?...看不到啊?

當整個國家世界都告訴「你」獨立宣言只是獨立宣言時,一根煙斗上的一段詩句能證明什麼呢?...看不到啊?

當整個世界都告訴「你」地球是平的時,數學、天文學、地理學...這些僅僅是數學與邏輯推論的東西能代表什麼呢?...看不到啊?



或許,「尋寶」並不是一種電影題材,而是電影人向那些堅守著熱情與信心去相信、去追尋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標的人與事蹟致敬的方法。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蟻人】很普通、很硬派、很不漫威的電影

說這是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其實它真的只是部很普通商業/犯罪鬥智喜劇。

關於它的一切「噱頭」...真的都只是噱頭!

極限攝影技巧和電腦動畫早就帶大家去過各種狹縫和精細的角落,這片除了有3D效果和「量」以外,並沒有做得比較好,搞不懂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刻......將近四分之一,主角第一次變小、入侵伺服器、皮箱裡.......,這樣的動作戲,以動作片來說,完全只有二流水準!

電影雖然有3D和大量的電腦動畫特效,但這片完全沒有用到新技術,製作成員名單中的技術小組相當的精簡!「音效」還占了很大的一個區塊。

畢竟連【復仇者聯盟二】都演過了,突破格局的特效或動作場面對漫威來說已經是習以為常了。反而是電影的基礎──也就是「劇本」,──對漫威來說是相當「陌生」的領域!

這不合理!畢竟【鋼鐵人】就找了在獨立製片領域成名的Jon Favreau,他也不辜負漫威的信任,成功的複製李安失敗的「綠巨人」故事精神、並且加以改良!所以在劇本上創新對漫威來說不該是難事或禁忌才對!但這樣的創新在【鋼鐵人】之後就完全止步了!

規模!彩蛋!耍嘴皮子搞笑!無止盡的替【復仇者聯盟X】鋪路鋪梗!──【星際異攻隊】差點成了漫威在劇本創新的另一個高峰!



但.......

找個過往的作品喜劇色彩濃厚的人來寫劇本?

而且一票非主流族群喜劇咖演出這部退一步看格局最小(英雄行動僅僅只是入侵一場我們根本不知道要幹嘛的晚宴)的漫威電影?

難怪Edgar Wright會交出導演棒,畢竟血腥冰淇淋三部曲根本是純白人的電影!很難相信他能順暢掌握像麥克坦納這樣的演員演出!



可惜!或說不意外!劇本的邏輯性很差!為了戲劇效果而故意安排的橋段太多!根本還維持在【活人牲吃】裡「到哪避難?......到溫徹斯特避難!」這種對話的水準!

不過喜劇效果真得極好!再加把勁,蜘蛛人完全可以退到二線去!



但這片也是有優點的。

它最讓我激賞的點在於皮姆博士對史考特朗恩說的話...這是今天動作電影早已經遺失的硬派精神!

以前,動作英雄經常在片尾拖著一身傷,腳下拖著狼狽地步伐,沒錢沒權沒名,甚至連女人都沒有,但他們臉上的笑容卻帶著滿意和驕傲,最後沒入片尾字幕中。

因為「很硬派」並不代表「很成熟」或「很有作為」,一點小挫折小壓力就會不擇手段、投機取巧的人太多太多了。

那笑容代表著主角真正的脫胎換骨,離開戰場後可以真正去面對現實中遭遇的「苦難」,(或說「不被五斗米折斷腰」?)

看到還有電影會注意到這點,而不是老安排一堆衣食無缺、或是先有主角光環加持在來承受苦難(註)的中二老屁股來出生入死........

我很欣賞這樣的元素。



註:到底是降臨在主角身上的苦難挫折真的太大太難熬,還是因為主角光環讓人不忍心看到這樣普通的遭遇掉在他們頭上?.......

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航海王/海賊王/One Piece】「海賊王世代」不過是一個謊言

最近一堆日漫改編成電影,都不是什麼冷門漫畫,也沒有小家子氣的製作陣容。

雖然題材風格各異,但這些漫畫內容都有個共通之處,就是避開了世代間的對立,強調社會和諧重要。

例如「要聽神明的話」藉由一句「把我平淡無奇的生活還給我」無形中否定了年輕世代對現有體制不滿的合理性。(雖然有點不成比例,但這場神的遊戲就是暗示了現實的殘酷,而年輕人的不滿在現實的殘酷面前有多麼的不堪考驗。)



「巨人的進擊」更是藉由「隔離巨人的高牆」直接了當的點明了「沒有社會體制的保護和幫助,年輕世代什麼都不是。」



這些漫畫所要形塑的價值觀沒有一個跟海賊王本身是不相違背的。

「如果不打算跟強權對抗,或一開始就抱著要依附強權的打算,那不如不要出海。」

我不是認為「沒有海賊王世代」,而是想說…「海賊王中傳達描繪的團隊管理和領導概念絕對跟『提供願景』這種狗屁不通的東西無關」。

因為任何團隊的任何(有能力或基本價值的)成員都有自己的願景!(這是人性基本共通面!不需要討論!也不該討論!)

如果魯夫無法成為海賊王,其實也無所謂,每個人都有自己加入團隊的目標,也有脫離團隊的契機點,(底限是:大家要團結走完全程。)

說「海賊王世代」是個重視共同願景,或是會響應共同願景的世代,在社會面來說只是想要隱藏最近幾年的社會運動中帶有的不安定要素,(偶像色彩更濃厚,領導人水準持續下滑,)在組織團體面來說只是想要將「盲目的相信或獻身於組織」合理化,甚至轉為一種高尚的行為,藉此分散管理的難度和降低團隊能力升級的成本。



就團隊領導和管理來說,雖然這部漫畫也認同所謂的領導者權威,(所以進攻司法島之後,索隆強烈反對讓事前脫隊、但又戴著面具回來參加攻擊的騙人布重新入夥,理由就是因為他不尊重船長的權威,)但這部漫畫更主張:聽不下部屬心聲或需要的人不配當領導者。

所以他們要主動迎戰克洛克達爾,要不自量力與風險的進攻司法島,要把摩利亞打到趴,還要放棄驅虎吞狼之計、轉而正面挑戰唐吉訶德,.......這些都不是魯夫自己的意思,很多都是團隊成員的意志!

而且這團隊的成員間具有高度的互補性和強烈的責任感,(所以從沒有人責怪騙人布經常在一對一決鬥中打輸,反而會告訴他「別勉強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擅長的事,」「快去!這件事只有你辦得到!」)

香吉士懂看護和飲食管理,但不懂醫療,所以喬巴(內科)和羅(外科)加入了。

騙人布擅長設計小道具,但不擅長保養和修護大道具,所以佛朗基加入了;又他雖然有很多的臨場應變機智,(而且數次靠這項特質扭轉團隊的命運,)但他欠缺整體謀略的觀點,所以團隊先後有薇薇公主和羅加入。

娜美懂航海,但不懂人文地理和外交互動禮儀,所以先有索隆在團隊中,後來還有羅賓加入。

索隆戰力一流,對外對內的溝通交際能力也是團隊的中流砥柱,但他缺乏願景,所以他甘於在團隊中屈居魯夫之下,又經常跟團隊成員吵架(討論接下來的行動),(這恐怕是因為他不敢自己拿主意,所以魯夫的魯莽對他來說並不礙事、是必須忍受的,但他講話又不像魯夫口無遮攔,所以吵架兼溝通最快。)

顯然,互補不單單只是彌補彼此欠缺的東西,還要進一步讓別人更好發揮自己的能力。

顯然,責任感跟「自動自發」是不一樣的,所謂的責任感應該是「主動意識到夥伴需要自己」,而不僅僅只是「把領導者交付的任務做的最好(讓領導者滿意)」。



就個人來說,這些人的出身經歷性格都完全不同,甚至嚴重衝突,但是他們都對自己的族群和朋友有強烈的使命感。

顯然魯夫挑選夥伴是不看能力(或潛力)、不看出身,也不看投不投緣,而是先看這個人需不需要自己和這個團隊。

他當然也會希望這個人以專長、友情、和忠誠作為回報!但這不是絕對的必要的!──他「出海」並不是為了行善或將自己的能力當作免費資源一樣四處揮耗,但比起用「共同願景」這種權責分寸都定義的很曖昧的東西,領導者應該要先確保自己有能力可以滿足團隊成員的需要,並以此作為「契機」或起點來凝聚團隊才對!



所以.......

海賊王世代到底是什麼?其實我沒有精準的答案或個人觀點,但如果我們接受現有常用的版本,等於漠視既得利益者和管理層不求進步又不為自己的失敗負責,反而繼續用花言巧語(把團隊領導簡化成「提供願景讓下屬追隨」)來讓人淪於被剝削利用矮化而不自知。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為何柯文哲都不檢討裁判和主辦單位?

錯都是別人的?

「柯文哲說,大巨蛋從2005年至今已經10年,北市府公布新規則將可以讓這些大老闆知道,政府如何協助廠商做行政流程的改進,獲利有時就是要考慮時程,過去很多開發案一拖就是10年,時間就是金錢,如果整個流程可以改進(縮短),對廠商來也許會是一個更好的投資環境。」

針對我接下來要講的內容,如果大家要拿大巨蛋被遠雄任意更改地下道的用途(改為店鋪)這點出來講,那我只能不回應,因為我的主軸並不完全是針對大巨蛋,而且即使遠雄有這樣的疏失,也不表示我所講的從未發生、不可能發生、發生了也可以不被糾正或批評。



大巨蛋搞成這樣,真的完全是遠雄的錯嗎?

為何柯P針對某些事情就直接以結果論對錯,有些事情卻把會議紀錄攤在陽光下?

我在資訊業接過公家案子。

承辦單位要多不專業就有多不專業,不要說它不會倒閉倒帳、預算充足不會小氣,但事實上要改起規格、要亂開出無賴意見...公家機關往往才是最可怕的!

只要公家機關這種行事風格一天不改,公家的各種承包案子進度就永遠無法掌控,品質也無法控管。

可是柯文哲的個性剛剛好就是公家機關無賴起來時,大家最常看到的嘴臉。(對!我在說「柯文哲只是好運會念書、一路當上了醫生,否則他的個性人品和那些無賴根本沒兩樣!)

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

【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T3000和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是薛丁格跟愛因斯坦在討論量子力學的「未來」時,所用的一個譬喻。(愛因斯坦並不算懂量子力學...跟薛丁格相比,因為愛因斯坦是個理論科學家?因為愛因斯坦不是實證型/實驗型的科學家?因為研究的層面完全不同?總ˇ之薛丁格要用這個很奇特的方式把自己的理論解釋給愛因斯坦聽。)

可是三流科普作家或哲學研究者讀完,會驚奇的以為這是一種思維辯證技巧。



簡單來說,量子狀態下的粒子(例如垮克)他們的物理屬性並不會被有或無這個簡單且絕對的標準給限制住,會出現既有又是無的狀態,這就是薛丁格在解釋給愛因斯坦聽的譬喻中,所謂的「既是活的、但又是死的貓」。

即便是最客觀最超然的觀察方式,一旦這種觀察方式指向了這個粒子,這個粒子會立刻從這種既是有、又是無的狀態脫出,也因為觀察不到,所以就無法證實這個狀態存在。(所以要觀察量子等級的粒子,就不可以用傳統物理學、包含相對論等級的工具和方法。)

所以貓是生是死,跟「你」有沒有打開盒子看裡面...一點關係也沒有!

對於(堅持)認為「這個世界是以我為中心」的人來說,(後世常說、常引用的)「薛丁格的貓」這個謬論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外界與真理的狀態竟然會被「我」這個人的簡單小動作給定義和決定.......(在很多情況下,這個觀點是有特殊意義與作用的,但不多講。)



今日的「科普」充滿了這種似是而非的東西。

電影、小說、娛樂新聞......都是這些謬論的捍衛者、信仰者、甚至是創造者。





祖父悖論」。

(以我個人能力所及的程度)認真思考,會發現這個理論的實證基礎應該是建構在「物質不滅」的基礎概念上頭。

假設,「我」其實象徵著「我身上的所有物質與這個物質所承載的思維記憶」,那這個物質必然是從「過去」來到現在,在時間線上,這個物質的存續乃是連續的。

這大概就是傳統思維的人看待這個問題的思路。



但物理學走到今天,我們已經知道會停下腳步來,反過頭去思考「物質」到底是什麼?

因為...物從何處來?...

如果物存在宇宙(時間和空間)之中,那時間的起點何在?在這起點的瞬間,所有的物又是什麼狀態?

先不提技術細節(「這是怎麼辦到、怎麼成立、怎麼實現的?」),今天普遍可以被接受的理論是「從無中產生」。──物質的存在並不是隨著時間的開始而誕生的,而是先有時間空間,後才有物。

這可能也只是另一個謬論,但這是否表示「從無中生有」是絕對可行、不違反邏輯或現實連續性的?

那也就表示.......一個物質可以回到過去消滅過去的自己,但又不影響未來的自己的存續?(這可能就是「薛丁格的貓」最好的例證,未來會處在一種「既是存在,但又被消滅」的狀態?自己會變成一種介於「從無中誕生」或「有源有本」的狀態?)

或者,這個消滅了自己的物質本來就是種從無中而生的另一個物質,只是我們因為觀察方法的極限,錯謬的將它們畫上了等號?

(還不提如果把這個「物質」擴大為「人」,可能會有「忒休斯之船」的問題。)



我不是科學家,我只是愛讀牛頓雜誌,愛翻維基百科。

但是新一集的【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在科幻思維上真的精彩。

不再因襲前人用爛的觀點和路數,例如過時的時間或空間旅行空想知識和毫無根據的人工智能威脅論,它大膽的擁抱了未來.........這是【駭客任務】之後,我再一次看到真正擁抱了未來的科幻電影。

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終結自己的神話

這集魔鬼終結者徹底終結了一直以來以魔鬼終結者為中心的西方御宅文化。

為何要這麼做?

試想一下...以「人腦所虛構的世界觀、歷史觀、和邏輯核心」作為學問或文化的中心,有意義嗎?

用外行人的身分不停去論述人工智能對人類這個物種是否會造成威脅?時間旅行悖逆?不停整理跟研究各個時間線與世界觀?

光是想了就覺得很荒唐。




我心目中【魔鬼終結者】系列最美好的核心不是科學幻想或動作場面,而是女主角莎拉康納能夠從一個三流餐廳女服務生搖身一變,成為「您的勇氣照亮了我」的救世主之母的過程。

雖然這過程中她一直成長,但又一直被眼前出現的強敵給打敗,T-800可以殺死她(註),T-1000也可以殺死她,該死的自私心理醫生和媒人性的精神病院看護更是可以殺死她(的心靈),但她總是可以「即時」站起來,繼續向前進。

我們前方或許沒有什麼偉大或神聖的使命在等著我們,但對莎拉康娜來說,等著她的一樣也不是什麼多神聖偉大的東西,僅僅是單純的「兒子的呼召」而已。

如果是那種等級的東西,其實每個人前方都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去創造,)只看你要不要去正視、去面對而已。



忽視這種哲學層面的鼓舞,選擇不去創造,而是轉頭去鑽入其他人已經走過的路,或是創造出來的成果,一直鑽、一直重覽、一直重複原地解構、一直玩著引經據典和考究的把戲....不停地討論/假想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危險,不停推究和比較每集所造成的時間線和虛構歷史....

要如何打斷這種扭曲的行為?

這部電影創造了個非常有趣的答案。

「沒有命運這種東西,也沒有時間、或時光悖逆這種限制的存在!








它處處抄襲過去四集的元素,但大家向來公認最經典的兩集(一和二)只引用了「場面」,其實這集主要還是取用三(約翰康納拒絕自己的命運)、四、外加被腰斬的電視劇(大幅度擴展人類和天網雙方應用時光機的幅度)作為故事核心。

對於不想迎向未來,只希望未來就是自己熟悉的過去之重複的人...一定不能同意這樣的行為。(因為自己熟悉的過去如果可以推翻和瓦解,那自己努力鑽研又有何意義呢?)



進了戲院看完,必須要說這是很值得推薦的電影。



對了!果然,終結者是「懂得愛」、能「思考愛」的機器。



註:

我覺得第二集最有趣的一段是:莎拉康娜差點成功逃出精神病院,結果T-800就從電梯裡走出來,結果下的莎拉康娜邊哭邊掉頭逃命、連兒子在叫她都沒聽見。

不管是攝影、或是配樂、或是演員現場的演出,都把莎拉康娜的恐懼完美的傳達給觀眾。(仔細想想,這真的很賤!雖然她是虛構人物,但導演/編劇也沒必要這樣整她。)

因為有【鐵達尼號】和【阿凡達】加持,所以普羅大眾都認為詹姆斯卡麥隆的地位和功力是不容許被挑戰的,但在我來說他的巔峰就在【魔鬼終結者一】,(【魔鬼大帝:真實謊言】是不錯的嘗試,但這片對諜報動作電影的影響...被嚴重誇大了!)

仔細觀察會發現...除了特效精進以外,兩集魔鬼終結者的劇情結構幾乎一模一樣,開場、兩派登場、追蹤獵殺對象、救援並且第一次交手.......就連精神病院的架構也只是第一集警察局的翻版,結局則是搞爛一台大卡車後用原始裝置消滅最先進的科技,.....真的沒啥變化!

對我來說,凱爾瑞斯的告白和莎拉康娜在領悟到「前方沒有幸福」時仍毅然決然估身上路的兩個畫面,是這部電影最能打動我的時刻,第二集「用終結者作為約翰康納父親」這個點子在第三集被砲的體無完膚,更不用提片尾提出的「生命的意義」有多空洞,終結者強迫自我終結的理由有多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