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驚奇隊長2 Captain Marvel】有種莫名其妙的創意

 



我並不討厭這個續集,我也不覺得它很差。

超級英雄電影不是變得有點老套嗎?在新一代超級大事件主軸出現以前,英雄們到底要經歷什麼樣的事情,不就是需要這樣的創意讓它變得不一樣。

就是因為做不到、持續的空有斷裂的敘事節奏觀點的風格,所以「雷神索爾四」才會失敗。

反觀最新一集的蜘蛛人,連個實質意義上導致危機發生的反派都沒有,——所有的反派都不是自己上門來找蜘蛛人麻煩,而是蜘蛛人自己的任性幼稚導致事情發生,——但它卻很成功(票房與評價上)!(只因為它形式上仍舊是那套善惡大對決?天哪!)

如果大家對歌舞片段很反感,「星際異攻隊」系列的歌舞更多啊!


說那麼多,其實我只是因為被那段歌舞片段娛樂到了所以才會「不討厭它、不覺得它差」嗎?對!

不可否認,它的打鬥其實.......雖然設計很巧妙,但娛樂性並不是那麼高,(節奏破碎、會出現空白的時刻,)不看影集真的不知道另外兩位主角與尼克福瑞的轉變,(但不知道就不知道,保證電影還是看得下去。)


最低限度——可愛的貓咪很多喔!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拿破崙 Napoleon】關於富歇(Joseph Fouché)這個男人

拿破崙對著房間裡的「長官們」解釋自己怎麼從埃及跑回來時,有一位站在角落的胖子叫富歇。

這麼重要的男人只有驚鴻一撇,可見這片的歷史考究真的不是老雷會想要當一回事的事情。


羅伯斯比爾怎麼垮台的?

雅各賓黨的各大山頭都在內鬥中因為「不夠清廉」「行事衝動而犯錯」「口才沒有羅博斯比爾好」等原因而被送上斷頭台後,執政黨內部再無其他派系,這個國家的權力頂端「公安委員會」等於被羅伯斯比爾一個人完全把持。

這時候是富歇跳出來在暗中穿插走動,把所有對羅伯斯比爾不滿的人集合起來、暗中交流彼此的意向,(甚至還偷偷煽動這些人,他的學識與口才有時候不輸給那些檯面上受到眾人稱讚的領導者精英,)然後在1794年七月發動對羅伯斯比爾的「譴責」「彈劾」。


羅伯斯比爾垮台、督政府成立後,他先是擔任外交工作(去監視法國的新盟友)一段時間,後來繼續回到巴黎擔任重要的職務。但督政府垮台後,拿破崙沒有清算他,反而冷藏他很短一段時間後,繼續讓他從回原職,甚至還擴大了他掌管的單位規模——也就是今天的「警政部」。(不過後來還是把他開除了。但等到拿破崙稱帝後,又把他找回來。)


督政府垮台的主要原因是財政。

因為富歇的努力,拿破崙靠著沒收貪官污吏的財產獲得了解決了政府財政困難的基礎。

在這之後他離開警政工作,轉擔任議員,議員的身份讓他可以在拿破崙垮台後出面與周邊國家斡旋、保住了法國的主權獨立而沒被瓦解。

後來拿破崙第二次復位後又垮台,也是他出面談判力保拿破崙不被處決。


這個人做事很殘暴。小小一個里昂地方的叛亂,鎮壓行動在他主導下,短短幾個月內被處決的人超過十萬。(而且是用大砲處決。)——連羅博斯比爾都對他極為反感,這可能是他因此主導推翻羅伯斯比爾的原因,怕自己的殘忍作為成為自己的喪鐘。

這人沒有什麼理念,甚至連基本的公民道德感都沒有,完全就是只追求自己的個人利益或實現個人偏好而已。

但他的政治素養極高,對外交內政的判斷很多時候比這些陸續成為領導者的人都更好,所以他總是能正確的判斷誰會成功、誰會失敗。

如果要我說法國大革命這段歷史中最奇葩的人是誰,非他莫屬。

【拿破崙 Napoleon】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是神聖的,因為我們被神拋棄了,我們只能相信自己。

 



誰都能終結法國大革命,不管是法國人自己、或周邊國家組成的反法同盟。誰都能將巴黎規劃成全新的樣貌、誰都能制定具有近代契約觀念的民事法典、誰都能在軍隊中推行義務教育......

但導演雷利史考特完全不想去論述這些事情的價值。直到電影的最後一刻,雷利史考特才用個迂迴但肯定的方式替拿破崙的功過蓋棺定論。

在拿破崙的人生中,有數十萬法國人因為他戰死沙場,這個數字遠遠超過法國大革命恐怖政治期間死於斷頭台的人數。

但(看完電影)不要忘記這數十萬人幾乎每個人都是抱著某種心甘情願的態度而在他的命令下踏上戰場,他也從不把士兵當炮灰、跟士兵同甘共苦、甚至一起在前線衝鋒,所以「數十萬人死亡」真正的意義並不是他的殘暴冷血、或自大的貪圖權位,而是當時的人真的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才會一堆男人選擇跟著這個小矮子在戰場上尋找光榮與歸屬,甚至包含了這個小矮子自己。

所以拿破崙的成就並不是來自於他自己的軍事才華,(否則遠征俄國是會成功的,滑鐵盧之役也不會在跟自己唱反調的天氣面前一籌莫展。)而是單純的「一堆法國人一起搶著做了一場無神論愛國主義的夢」而已。


除了拿破崙以外,電影當然也評論了法國大革命,但方式很奇怪.......

路易十六的遺言(不很精準的內容)是「我沒有犯下任何罪惡,但希望我的死能夠為諸位換來一點幸福」,而他被處死的前一天晚上睡得很安穩。

就好像電影中皇后喬瑟芬寧可拿破崙盡快告訴自己「我們離婚吧」、也好過一直忐忑不安的等待這句話。

只是電影內容並未包含路易十六被處死,所以就把這種情境轉移到瑪麗安東尼皇后上。

瑪麗安東尼皇后被處死的理由最初只是政客為了譁眾取寵、展現自己對革命和「美德」有著更堅定且純粹的堅持而捏造的謊言——也就是「誣告」。

當時的法國人民識字率並不高,或說只能做些簡單的閱讀,所以他們看不懂深奧的民間政論、或有公信力的時事公報,但是圖片居多、用詞粗俗的新聞報紙反而大受歡迎、大行其道,(所以拿破崙在軍隊推行基礎教育的目的也是要根絕這些新聞報紙的影響力。)所以只要在報紙上隨便印點圖片、暗指瑪麗安東尼皇后私底下是如何荒淫敗德,人民都會相信。

只是在瑪麗安東尼皇后被處死後沒多久,誣告她的罪魁禍首很快也跟著被羅伯斯比爾給送上斷頭台。

但撇除歷史原貌不談,其實法國大革命展現的也不過是人民對某種「自由平等博愛」信念的渴望而已,就跟拿破崙渴望子嗣好繼承自己的帝位一樣......

結果拿破崙根本沒有帝位可以留給兒子,而今天的法國人民真的還在乎自由平等博愛嗎?

(雷利史考特也未免太賤了!)


除了這些辛辣的評論以外,這部電影看似規模宏大,但製作格局是很偷懶的!

為了省事,很多場景都選擇犧牲歷史還原度、遷就低成本場景去拍攝。

如果連低成本場景都找不到、而要使用電腦動畫時,那動畫水準之差簡直讓最近的漫威影集看起來像神作,——而且歷史還原度一樣很差。


標題!

標題是我對拿破崙個人的評論。

要看過電影才能懂,多解釋就暴雷了。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孤獨的美食家 (日劇)】

【孤獨的美食家】保留了泡沫經濟前日本戲劇給人的一種疏離感。

外面世界的運作與自己無關。不管是科學進步、演繹文化圈的喜怒哀樂、或各種政治大事件的衝突,都與自己無關,自己完全只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和自己想要滿足的慾望上。

(過去大家喜歡看劇中角色怎麼滿足肉慾/色慾。) 

其實我不討厭主角井之頭五郎,但看著他會有種尷尬的不舒服感。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

【V世代 Gen V】拯救你自己 Save Yourself (教育制度的超級大崩壞)

 



G.T.O. 鬼塚英吉的存在所以令人嚮往,因為他絕對實踐了「老師應該為學生著想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去誤導學生」。

本該忙著挖掘自己潛力和建立自己的人脈交友社交圈的年紀,一路上會有很多跌跌撞撞,但師長們沒有人真心為著他們著想,沒人真的去開導他們、保護他們、欣賞他們.......(也許有,這挺奇妙的。幕後的黑手是個「有著真誠的愛」的惡魔.......但這份愛其實也是從惡魔自身出發,所以.....)

最後年輕人們活成了一團悲劇。(因為渴望被愛,所以容易被操弄;因為不知道怎麼堅定的捍衛自己的立場,所以被抨擊時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知道該信任誰、更不可能團結起來真的做點事情。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教育失敗。)



其中最特別、最能讓我共鳴的,就是「Little Cricket」艾瑪的遭遇。

為什麼她的人生會失去了選擇、要被父母或體制或社會風氣給如此限制狹隘扭曲?

明明轉頭想想就有一堆更好的出路,為何她要如此「糟蹋」自己?

活在台灣,挺有共鳴的。(我們的社會總是努力的告訴每個人:順應社會或師長給的答案去選擇安排人生,不要嘗試自己的創意、不要有自己的意見。)


整體來說,故事目標很俗套、格局很小、節奏並不算流暢、幾個關鍵轉折都很突兀...

而且具體題材很狹隘,畢竟背景就只是校園,但是完全失去魅力的校園。——放蕩不羈的生活原來處處充滿惡魔,迷姦還只是標配小事,八卦和無用的人生勵志雞湯其實傷害的人更多。

有幾個段落試圖想要重現「黑袍糾察隊」的瘋狂與變態,但最後效果要不是差強人意、不然就是老梗缺乏創意。

但撇開「黑袍糾察隊」不談,其實還算不差的校園狗血青春肥皂劇,劇中角色有血有肉、塑造的很好,而且很成功的替正宗「黑袍糾察隊」新一季埋設了很多新的劇情爆點。

2023年11月4日 星期六

【機器戰警 RoboCop (1987?/1990?/1993?/2014?)】Ghost in shell 存在機器中的人性幽靈


相較於其他70/80年代主流常見的CyberPunk題材電影,保羅范赫文的【機器戰警(1987)】在概念跟形式上都很保守。(比起其他人的作品,保羅范赫文的作品至少有試著跟硬式科幻/現實可行性靠攏妥協,而不是完全不講美感品味的亂塞一堆粗製濫造的特效產物就告訴大家「這些是CyberPunk」。)

而且將這部電影歸類為CyberPunk其實是忽略了一個問題:機器戰警是人?或是存有人類記憶概念的人性機器?

為什麼要思考這個問題?(或「為什麼這個問題直得思考」,)因為這個問題打破了對人與物之間界線的二元性,除了「人與物」之外,還有「物卻似人」和「人非人(像物)」這兩種性質其實不相似卻都介於「人與物」兩者之間的狀態。

這個問題的出現表示在思考者腦中,人與物並不是個「天秤」的兩端,而是一個圓上直徑的兩端,要通往彼此並不能藉由穿越圓心,而是必須順著圓周,而圓周有兩個方向,兩個方向上分別都會經過「物卻似人」和「人非人(像物)」。

能夠打破二元觀點思考,這在80年代好萊塢是很了不起的!彩色電影以後的60、70年代好萊塢其實讓自己的思維越來越淺薄單一,最後善惡分別明確的三幕劇和英雄主義整個支配了好萊塢。(集大成者大概就是史蒂芬史匹伯和喬治盧卡斯吧!)

也就是說...很多被歸類為CyberPunk作品的價值並不像CyberPunk表面那樣沈迷於「幻想如果人類能夠走到這步」,而是標示著人類看待「人(性)與物(性)」邊界的觀點又更擴展開來了。


回題。

機器戰警是人?或是存有人類記憶概念的人性機器?

這個問題貫串整部電影,(其實電影中後段的「主角」並不會坦露自己真正的想法,所以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也就自然存在著讓大家盡情思辯討論的空間。)例如「機器戰警回到墨菲過去的家時,他是憤怒自己被剝奪的東西?或是在為墨菲的遭遇而哀傷痛苦?」「機器戰警執法的手段從冷酷中性的遵照SOP到演變為暴力的鑽SOP漏洞,動機是為了復仇或憤怒?但為何一路上都遵守SOP到最後一刻才放棄SOP?」

甚至就連後來評價普遍偏低的續集跟「災難」重啟都被這個問題支配。

第二集的視角正式以這個題目出發,但他給了隱晦卻不曖昧的答案:機器戰警(應該)是個存有人類記憶概念的人性機器(吧)。(而且現實中的人類對新品種毒品上癮,人性機器則是對人類的記憶、人類的體驗上癮。)

第三集則是狡猾的去迴避跟突破這個題目,他的態度是:不管客觀定義上的機器戰警是什麼,重要的是他自己決定了自己是什麼、而且努力的實踐自己是什麼。(然後電影戲劇的質感就崩潰了,觀眾對那個努力地在電影中表現的像人類、以為自己是人類的機器戰警適應不良、甚至感到彆扭可笑。)





重啟版毫無懸念地告訴大家:機器戰警是人類。

這種「毫無懸念」是舊版都沒有、也都不敢的態度。畢竟片名大大的擺個「機器/Robo」在那地方,如果要說機器戰警是人類,片名要不要改一下?

但電影順著「是人類」的答案思考下去....畢竟不是二元論了....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類?

畢竟人類的思考來自腦中,即便是「外界誘導與暗示」,也必須要經過自身轉化。但一個來自外界的訊息被偷偷的偽裝成自己的想法然後混入了思維排列程序中去遵循去進一步處置....這就是個很典型的CyberPunk式的手法了。

但重啟版對這個議題也只是沾沾醬油而已,接著就把它當成一個一般英雄動作電影中主角在打敗邪惡魔王之前所要克服的難關路障之一而已。

重啟版的重心可能還是比較傾向硬式科幻,它的重點在表達對時代的諷刺與擔憂。

舊版可以說是冷戰末期的產物,西方社會用來對抗蘇聯鋼鐵洪流的武器(今天普羅大眾都能叫上幾聲的各種武器,例如M1坦克、M2運兵車、標槍飛彈、刺針飛彈)尚未獲得社會的信賴,大家只能持續的幻想著各種破壞力、殺傷力、震懾力更強的武器不停出籠,直到西方獲得完全碾壓蘇聯的能力為止。

但重啟版則是對前者的「後遺症」(這個社會對於軍武工業的擴張好像太習以為常、甚至是種依賴)當成一種變態畸形的笑話。


總之,CyberPunk的風潮在遭遇到「機器戰警」這座高牆後很快也在好萊塢平息了,B級片創作者紛紛轉去製作各種低成本恐怖片,等到電腦動畫出現後才又回來製作各種特效低劣(但內容有趣)的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