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 星期一

【強殖入侵 Imposter】你到底是為何而被創造

 


為什麼「神是否存在」這個議題這麼迷人?

(比如大導演雷利史考特,他是個無神論者,但這反而只會刺激他更想探尋「神」。)

因為人希望知道自己存在的目的。

因為人希望知道自己存在的目的不是當顆會走路的炸彈,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被賦予的一切、努力的一切、被動經歷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最終結果是可以被自己支配/理解/享受的。

我們不會被迫在努力的大半輩子去成長學習工作戀愛成家立業...但在某一時刻發現自己最終的命運早已被寫好。有無戀愛或成家?不重要;職場上待人和善或粗魯自私?不重要;不管一路走來是腳踏實地、競競業業或偷矇拐騙、無所不用其極?不重要。唯一重要的理由只有「你是顆炸彈」。


(我發現)文明理性社會通行的信仰都有個共同的特色:這些信仰都會主張或認可「人存在的目的絕對不是被某個比我們強勢的力量當成炸彈去使用」。

(並不是信仰塑造人,而是人選擇信仰。)

但何謂「被當成炸彈」?

士兵們如果知道自己從入伍的第一天開始就被上級規劃成「必死炮灰」,不管多認真訓練、不管多團結合作、不管多聽從指示,那個「比我強勢又有權力的上級」才不在乎,他只在乎我能不能在某天某時某地去就定位等著變炮灰,請問士兵們是否還會認真作戰捍衛國家呢?

(我想)不兵變就很不錯了吧!

普通上班族如果知道文明世界早就滅亡,自己其實是被機械文明馴養在繁殖缸中作為電池的牲畜,眼前所見所體驗都是虛擬世界、都是只存在自己腦海中的感覺而已,請問隔天還有辦法回去上班打卡、下班消費過日子嗎?

(我想)一定會想辦法鑽到虛擬世界的伺服器後台、想辦法搞掛它吧!


所謂的「被當成炸彈」的例子其實舉不完,哪怕「如果根本沒有神這回事」的可能性似乎挺大的,但大家還是會希望去探求神、去釐清「自己是不是被當成炸彈」。

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

【俄羅斯的左輪賭局:Russian Roulette】克里米亞與頓巴斯人民的真實意志

說謊是連續的行為,一件事情裡,你曾經用謊言扭曲某個環節,那無可避免的你會繼續在其他環節說謊。 

有趣的是...Vice News(法國媒體)即使立場反俄,他們也必須要盡可能如實報導親俄或親烏方的真相。比如在克里米亞,記者就看到警察在試圖驅趕「親烏方」的示威活動。(雖然很溫和啦。)

結果......這整個系列的影片,如果你不是早早就知道它的存在,否則如果你只是用關鍵字的方式查詢,例如「Crimea」「Crimea 2014」「Crimea Referendum」,是看不到這系列影片的,你只會得到親烏放用來放大誇張「俄國指揮小綠人入侵克里米亞」一事的各種片段宣傳。


但其實看到這支影片就會知道克里米亞的政治運作並未被「小綠人」這樣的組織給接管,它其實依然充分的保有地方自治的機能。

(顯然烏克蘭政府幾十年下來一直放任民兵或私兵型態的組織自由發展,這支影片中就能看到有非警察單位協同警察一起維持治安工作。「小綠人」只是戴上了面具、拿著更精良的武器,而且有比較充分的證據指出他們是由基輔派過去的。)

所謂的「小綠人」其實就是烏克蘭謊言的一部份。——烏克蘭基輔才剛發生了街頭暴動式的革命,後來事實也證明「如果有心人士想要,他們可以把暴力團體派送到這個國家的任何一個角落,」與其說「小綠人」的存在是「莫斯科想要干涉克里米亞」,不如說「莫斯科只是不希望烏克蘭的未來真的被西方指揮的暴力給掌控」。

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烏克蘭可以得到歐美媒體氣如此的「支持」?難道過去事件的真相被如此扭曲,我們卻要相信他們現在所呈現的最新事件發展?




這支影片很經典。但要能理解何謂「間接證據」與「歷史研究方法」才能了解它的經典。

首先,這支影片證明了頓巴斯人並不是真的親烏克蘭,或至少不支持基輔的政治態度。

其實在我上面引述的那支講述克里米亞狀況的影片中,就有「親烏克蘭的俄裔」點出了事情的關鍵:當地人應該思考加入俄國的好處,如果沒有好處,那為什麼要加入?

這種基於自身需求的務實性思考才是健全的政治態度。(而不是高唱民族主義口號、幻想口號被實現能讓自己真的有幸福可言。)

有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到底烏克蘭內敵視俄裔或俄國語言文化的風氣有多盛行」?

今天親烏克蘭同時反莫斯科的人會一口咬死說「根本沒有證據說烏克蘭有敵視俄語或俄國文化」,但在2014年的頓巴斯,(影片1:40)百姓們大聲說出了自己親眼看到的敵意。

就好像谷歌和Youtube可以隱藏這系列新聞一樣,那些「敵意」也是可以消除的,所以親烏克蘭同時反莫斯科的人可以這麼理直氣裝,即使他們很多人在2014時根本沒關心過廣場革命或克里米亞公投...或接下來幾個月中發生的事情。

但在這影片的這個角落中,我們知道了:那些東西真的存在。

(這是種歷史研究方法。我們如何在直接證據與記錄早已完全湮沒遺失的情況下拼湊出歷史真實樣貌?——我們尋找間接證據,而且是大量的間接證據。)



所以?烏克蘭的謊言到底有多氾濫?

看看這上面的影片,你覺得俄國需要在2014年入侵頓巴斯嗎?


這支影片大概會被谷歌記緊告吧?管他的。

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

【魔高一丈 return of the demon】概念上是時代的領頭羊,但電影質感卻是當代的中後段班


相較於同時期的港片還是以殭屍或茅山法術題材為主所拍攝的靈異奇幻片,本片明顯已經有(非武俠式)都市魔幻冒險的觀點。(武俠式的都市魔幻冒險,最典型的例子大概就是周潤發的【原振俠與衛斯理】,殭屍片因為背景多設定在「民國初」,雖然偶爾會有定位在現代都會的作品,但整體風格依然是殭屍片。)

但根本問題在於製作思路上不能擺脫插入大量「戲謔搞笑」的思維,導致電影主線內容單調、節奏散亂且怪異。

本片可能是習慣插入大量「戲謔搞笑」的港式恐怖片為何式微的最好範本。(除了「美學不足」這個問題以外,這種類型結構的電影經常讓主線內容變得單薄,導致電影看久了會開始換湯不換藥。)


其實本片的劇情結構在開頭跟結尾上和數十年後紅片全球的【神鬼傳奇】有相似之處。

反派並不是單純的「缺乏靈性的死屍」,而是心智個性都很完整的「魔物」,而且他們都有交代完整的入魔之路/機制,最終決戰時反派也召喚出了很多類似殭屍的僕從來消耗主角們的力氣。

雖然就年代上來看,本片跟好萊塢的關係應該是直接與【橫掃千軍 the golden child】對標。(挺不錯的魔幻動作冒險電影。作為80年代的脫口秀喜劇演員,艾迪墨菲的作品可能比羅賓威廉斯更有代表性,後者的戲路太狹隘。)


可惜這樣一部領先時代十年的作品,缺乏足夠豐富的創意思路,全靠編劇導演黃鷹一人。

最後電影的結局是場悲劇。

【七龍珠Z】比較一下超任版本與任天堂版本的三代

 


畫質、畫面(複雜度)、音效、與遊戲內容量(章節數),各方面是「海放」任天堂時代的作品。

但事實上這就是款換湯不換藥的「任天堂時代Z1+Z2的remaster」。

而且事實上製作時間來看,本作還早於任天堂的Z3。


但Z3才是整個系列的巔峰。

Z3的突破性非常高,程式基本技術不用說,畫面質感與畫面豐富度作出了完美的平衡,(二代質感比較好,但畫面卻單薄,)玩法基本規則確立了那麼多年,(歷經悟空傳、Z1、Z2)卻還有辦法將它做出變動後依然「零負評」,甚至是「大家都對新要素感到很驚奇」。



三代將戰鬥方式作出了很多大變動。

一次能操作的人數減少。必殺技使用的方式做出重大改變!(使用流派符合角色的改片即可使用必殺技,但將必殺技分成「一段式直接使用」與「兩段式需要前置」。)移動時不再翻卡片決定下一階段發生的事情,而是直切亂數、但使用卡片右下角圖案決定.....


這款遊戲的本意應該是「紙牌遊戲」。

設計上,它是幾乎可以完美在桌遊領域重現的地步。

一味的追求更豐富的畫面,反而成了它最終被時代淘汰的原因。因為畫面真要豐富,它是完全比不上隔壁的超武鬥傳。

【Maldita Castilla】好逼真的復古遊戲

 


本來以為這是什麼我未聽聞的古老大型街機遊戲...

但原來是刻意做得很復古的主機遊戲。

音樂音效都有濃濃的80年代街機味道。Neo-Geo的主機板與音效晶片幾乎征服了整個街機遊戲主機市場,所以類似「投幣音效」這類的聲音「大家的都一樣」,因為那就是使用Neo-Geo的晶片。

可惜到了90年代末,Neo-Geo把錢錯誤的拿去研發家用主機,導致他們無法推出更有競爭力的新世代產品,就被市場拋棄了。

(一起陪葬的還有格鬥天王系列。)


這款遊戲本身就是以「魔界村」為基礎,融入了很多「威洛」「虎之道」這類遊戲的關卡設計。

第一時間很吸眼球,但多看一點後就覺得還好。

但手感似乎很不錯,有跟上時代,可以說是中規中矩。

2024年3月16日 星期六

【茅山學堂/靈幻祖師 the first vampire in China】人物結構毫無突破、幽默感扭曲、剪接攝影拙劣、毫無品味質感可言的「劣質」B級片


文章標題說完一切了。 

本片相較於黃鷹的下一部作品【魔高一丈】,實在是技法拙劣也沒有突破創新,就是那個「金縷衣」的故事噱頭十足。

但黃鷹本人的故事(從成名到最後事業失敗、只能孤獨的因為重傷而暴斃陳屍家中)一直讓我很感慨,卻沒有機會寫篇文章,就藉故發揮一下。


【殭屍先生/暫時停止呼吸】可能讓本來就小有名氣的黃鷹產生一種「自己也能跟電影名家大師一爭長短」的錯覺,所以他忽然從編劇改行跑去當導演,這部【茅山學堂/靈幻祖師】就是他的第二部作品。

可以從片名中隱約感受到他本人的自負,竟然用片名暗暗宣告自己才是這波靈幻僵屍片真正的創始推手,所以是「祖師」。

但其實80年代的僵屍片除了喜劇與動作元素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電影美學。例如王小鳳飾演的女鬼初登場,不管是音樂、攝影、服裝排場、甚至是演員的肢體表演,那都是種美。

殭屍片真正開始走下坡的原因,恐怕不是因為「變不出花樣」,而是因為開始捨棄了美學而遷就俗爛娛樂。

但不說其他的電影,光是本片中出現的殭屍金縷衣,它的典故鋪陳看似還原了讓僵屍片成為一種風潮的美學,可一旦讓這穿著金縷衣的殭屍在螢幕前動起來,各種不專業的表演、草率的服裝設計、像群眾拜拜插香一樣的群戲場面層出不窮。可惜。


回來說到黃鷹本人。

黃鷹的小說與劇本作品特別吸引我的地方不在於他的國學文采造詣,甚至不在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因為平心而論,不管是哪樣的水準都不高。

他真正的強項在於「故事觀點」的創新。

什麼叫故事觀點?(這是我的理解與定義。)

比如金庸,他筆下的郭靖是在蒙古人的影響下長大的,但這不影響郭靖站在南方漢人的江湖俠義價值觀中思考,不但不影響,甚至可能更好,因為他比其他人更懂何謂「嚴苛的困境」,這也讓他領悟到了自己後來教給楊過的「俠之大者」,出發點應該是「為國為民」,而不是「民族區別」。

(可惜射鵰英雄傳的具體故事情節創新度反而不足,各種抄襲模仿的橋段層出不窮。而且這樣的創新可能也僅只二部,另一部是鹿鼎記。)

至於黃鷹,說一下他(在【殭屍先生/暫時停止呼吸】中)對殭屍所下的創新觀點:殭屍並不單單是種鄉野傳說式的神鬼精怪品種之一,而是種「人類道德哲學」的隱喻,「人活著要努力爭氣,死了要乾脆斷氣,否則人就會變成一種帶給他人無窮恐懼的危險。」先不要去辯證這種道德哲學,這種隱喻在電影娛樂中是很少見的,——巧合的是喬治羅密歐創造西方僵屍片時也是使用了某種「人類道德哲學」的隱喻。

其實一個創新的故事,往往是觀點創新多、情節創新少。

就好像俠客行俠仗義的情節框架都大同小異,但「俠客是個什麼樣的人」這種基礎的確立卻是觀點問題,各式各樣的人成為各式各樣的俠客,就是種觀點的創新,然後才能讓其實大同小異的情節有各種不一樣的味道。

比如成龍。他的電影問題一度就是觀點都沒有突破,不管是早期的民國復古武打片,還是後來開始博命演出的動作喜劇,其實電影觀點幾乎都大同小異,只好不停在動作橋段上口味越來越重。


所以觀點創新很重要。每一次的觀點成功創新後,就算沒有新技術新資源加持,往往也都能造成一時一地電影市場電影產業誕生新經典。

而黃鷹就是能夠致力於追求這種創新的劇作家。

可惜的是他這樣的堅持顯然得不到自己老東家洪金寶的支持,所以他只能投奔黑道電影大亨向華強的懷抱才有辦法開拍自己的電影。

但向華強出品的電影其實質感都不太好。(因為向華強的電影公司體系是承襲自邵氏,但這時候的邵氏已經因為多年的經營不當而被流失很多真正一流的人才。人才都去了嘉禾體系,也就是洪金寶那邊。)如果能好,那是眾導演如王晶等人厲害,可以帶領這樣的技術性劇組拍出一部部如【賭神】這樣的作品。(但其實【賭神】雖然努力引入歐洲新浪潮的拍片方式,仍舊已經開始透露了一絲絲廉價的氣味,只是向華強本人捲起袖子親自下場拍攝重要配角,給電影無形中製造不少噱頭話題,這也算是彌補了一些製作上的缺點。)

顯然黃鷹沒有王晶這些導演的本事,可能自己也不懂的彎腰去求人,他跟向華強之間的合作最後怎麼個收場,這就是無頭公案了。


只是想想如果黃鷹不死,80年代後的90年代香港電影還會把自己玩到爛嗎?

會有一卡車改編到爛的金庸武俠電影?

賭片會一直拍?

2024年3月11日 星期一

【少女鬥惡龍 Damsel】(可憐的)父權惡龍來襲!(有劇透)

這張海報比較有趣,其他的海報就有點無聊。

除了「女力」外,本片在故事結構上就隱含著某種「歐洲社會富強」的神話。

在走上工業科技強國以前,歐洲社會多數跟本片中描繪的「用女性的身體與情感自主去交換物質」的野蠻世界並沒有太多區別,有沒有龍存在不是重點。

只是在電影中,富裕的國家大概影射南歐或地中海沿岸、甚至非洲西岸等氣候穩定、生活條件怡人的地區,而女主角所出生的寒冷窮困小國則是今日的北歐經濟強國。

也就是說:現實中,窮困小國走上了發達文化科技進而富強的道路,但過去富裕的國家卻仰賴野蠻習俗與落後的思維繼續維持著假象。——好久沒看到這麼赤裸裸、虛偽、又霸道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了。

(否定自己也曾是這種野蠻習俗與落後思維的一部份?這樣不好喔!)


本片最大的敗筆就是過度高估了戲肉(少女鬥惡龍)的娛樂性。

電影多數片段與敘事都在營造「女力」或「反父權」,營造得還不能說很到位。

想要讓女反派看起來像是個「父權體系下被洗腦成性而轉身維護父權體系的女性受益者」,但其實那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母系社會典型領導者」。(意外嗎?傳統母系社會其實都很封閉排外甚至迷信且暴力殘忍,只是因為女權主義者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後就自言自語的「女人也可以當領導者,她們一定很崇尚友愛和平。」但卻完全無視其他後來發現的各種新資訊。)

想要藉由受害者的群相來讓觀眾領略「邪惡習俗的龐大與深厚(還有躲在背後的無恥無良受益者)」,但手法平庸導致力道偏弱,還讓電影的步調拉慢,最後收尾的方式更是不知所云。

簡單來說,其他受害者/女權前輩留下來的指示其實並沒有用、並不能幫助女主角/後來的人逃出這個死亡陷阱/父權的吃人體制........最後還是要靠父親的拼死犧牲才換到女主角一線生機。


(大笑三十秒。)

(女權主義電影最大的問題恐怕不單單只是創意面,這種製作上前中後期團隊彼此間貌合神離、互相扯彼此後腿的行為,才是電影難看、或讓觀眾好奇「自己到底看了什麼」的真正原因吧!)


惡龍何其無辜。試想是什麼樣的「惡」龍會滿足於「每個世代只要給出三個少女」的獻祭然後真的就一直乖乖待在山中不傷人?

「硬要說人家是惡龍?這裡肯定有貓膩啊!」 

真相是:在這個女性主導的王國(又稱為母系社會)中,某位女權騎士/國王不知道吃錯什麼藥,竟然以為自己有勝算就主動跑去深山中殺了惡龍的三個子女,最後不敵巨龍的憤怒只能無恥的下跪求饒,並答應世世代代都會餵食巨龍三個公主,好讓自己也能體會巨龍失去子女的痛苦。但其實公主多數並不是國王的子女或後代,而是用結親的方式騙來的遠方公主,在婚禮完成後假借「傳統儀式」的名義讓公主體內的血液會有王族的味道,讓惡龍不察就將她們當成國王的後代而殺害。

千年後,在遙遠的北方某個父權國度中,有位獨立自主有主見果敢有行動力有教養有見識有責任心.......的公主,為了豐厚的聘禮好解救國家免於在饑荒危機中覆滅,國王只好答應遙遠的女性主導的王國的提親將公主嫁過去。

哪知道這位出身自父權社會的公主會成為這滿是謊言的邪惡母系女權傳統的終結者。

Netflix真的知道自己剛剛投資並發行了什麼樣的電影嗎?

2024年3月6日 星期三

【PC猿人1/2/SNE prehistorik 1/2/SNE 】二維捲軸的遊戲體驗無法取代

 


這款遊戲是「益智」與「動作」做出幾乎完美平衡的遊戲。

而且兼顧了遊玩的樂趣性、而不是「硬要死磨玩家」。(玩得好能過關,玩得不好一樣也能過關。)

可惜續作就挺平庸的。可能是開發組為了方便迎合SNE版本的風格,不希望兩者差異太大。


電玩遊戲某個時間點上搞錯了一件事情,就是「遊戲世界/關卡」並不總是要朝三維空間發展,因為遊戲的本質其實是「利用現實素材提供某種規則作為限制後進行玩樂」,例如棋盤是二維的,而且棋子不能離開棋盤移動。

即使是3D時代,也不代表不能使用某種體驗方式去繼續進行這種二維捲軸關卡開發。而且這不是什麼新論調,捲軸遊戲但使用3D技術的遊戲也不在少數。

畢竟「二維捲軸的遊戲體驗無法取代。」








2024年3月5日 星期二

【可憐的東西 poor things】皮諾丘幻想自己可以變成真的小男孩,但這世界上並沒有皮諾丘,卻有人寫了個故事說皮諾丘最後變成了小男孩。

 


電影的片尾很有意思。這裡我是指故事結束後上字幕的方式。

一般來說,這時候有兩種策略,一是試著用回收的態度重新播放一次電影的配樂,二是用異業合作的方式試著置入行銷即將發行的某些流行歌曲。

我個人特別偏好後者,眾多電影導演用這種方式讓我這個台灣人領受了很多代理商不願代理的優秀流行歌曲。

配合本片首先我想到的就是這首「飛天小女警電影版」在片尾字幕時播放的歌:


還有也很適合本片、被用在票房大炸死的「劍客聯盟:雲端之戰」片尾字幕的歌:


本片如果是在試圖突破除某種社會制約(好萊塢電影通俗結構),那這樣的片尾是它最成功的地方。

因為片尾的配樂乏善可陳,不明究理的蒙太奇拍攝讓人.......不會反感啦!但無法投入。


我是絕對不欣賞這片的族群,但另一方面來說它滿足了我。

本片(或許也包含原著)就像是「香水(徐四金著)」一樣,目的是在展現一個未曾領受世俗道德常規洗禮的人如何經歷一段邪惡敗德的旅程後最終導向「後悔」,只是拿掉了道德哲學的必然性形象符號後,加入了性別倒錯、又融合了木偶歷險記的怪誕組合。

只是它從頭到尾的思維與創意是如此空洞膚淺、所有戲劇片段都信手捻來不負責任不用解釋或深思,本質上就像是暴露狂故意要對著不經世事的少女露出自己的下體欣賞對方驚恐的表情但卻說「自己是在教育女性何謂真實的男人」一樣。(這就是導演做的事,而一堆觀眾強迫自己欣然吞下這種粗暴的意圖,偏偏這可能也在導演的盤算之內。)


電影講了半天、一堆泡在女權主義中自戀的影評網路上飄逸揮灑,但大家不敢正視的、或迴避的是:最後貝拉終究理解被社會習俗制約的必要,也積極的選擇回到父權的懷抱、享受著父權紅利、像維多莉亞時代諸多女權主義者先驅一樣毫無同理心的利用著迷戀著自己的男人、而且是「心智上」年長許多的男人。

貝拉仍舊是個孩童。也就是說那接納了貝拉的男人技術上來說是個戀童癖,而正是這種病態讓他對女主角展現了某種女權主義者極端理想的包容與支持。

貝拉沒有在探索自己的身體,那就是單純的貪圖肉體享樂,她從未經由性愛享受中獲得任何啟發,當性愛變成工作、而貝拉只是在做一份讓自己抗拒的工 作時,她才真正的開始擴展自己的視野。

到此為止,所有女權主義者春夢般的妄想都被否定、打破、甚至扭曲。

更不要提現實中的貝拉讓花花公子不可自拔的迷戀上自己的機會是零,在妓院遇到如此善良好心(只是有點變態)的老鴇的機會是零,而且懷孕挺著大肚子然後走上橋自殺同時又有著驚人的美貌讓自己有本錢賣淫、同時肚子裡的胎兒竟然還活著的機會一樣也是零.........也許整部片還是試圖認真在論述女權主義,但就像我上面說的,「從頭到尾的思維與創意是如此空洞膚淺、所有戲劇片段都信手捻來不負責任不用解釋或深思。」

「為什麼要把電影搞這麼複雜?」也許有人會掙扎著質疑我,那我會用老鴇的話回答:人們需要從苦難與順境的對比中獲得啟示、進一步獲得思維的突破。

但就像女性的割禮一樣,本片把這些可以作為苦難去跟順境做對比的東西都拔除了,自然而然的.......現實中的女權主義者就只能對著「貝拉說要打嬰兒」和「貝拉說要當妓女好讓自己可以探索世界」這樣的橋段發春夢說「這就是女權主義」。

因為本片沒有滿足他們任何東西。

貝拉回到了那棟父權男人留給她的大宅院中,接受那個父權男人為她選擇的男人作為人生伴侶並接受他的餵養庇護,順便走上了父權男人啟發給她的人生道路,(直到貝拉真的年老色衰、但心智才剛成熟不再誘人,但那就不用電影片段多做解釋了。)

而艾瑪史東演技僵硬、匠氣、俗套,從頭到尾掛著可以說是時尚災難的衣服外,唯一的賣點恐怕就只剩下全裸和做愛,這樣的電影真能橫掃各大影展?.........反正也不是第一次看到權威影展發神經了,都看過澤倫斯基上台演講了。

2024年2月22日 星期四

【古墓奇兵 1/2/3(復刻版) Tomb Raider Remaster 1/2/3】遊戲業終於重回正軌了!

 



【古墓奇兵:暗黑天使】後,這個系列短暫的被宣布為「死亡」,因為銷售跟口碑真的都太差了...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那款遊戲幾乎都是場災難。

但另一方面來說,一款遊戲謹守著自己的初衷、在初衷上做出更多的嘗試與變化,其實這樣的用心是好的,只是讓人不解怎麼方向會顛三倒四的這麼離譜。

這次的復刻版就證明了這個遊戲類型(「Tank Control」動作遊戲)其實還是很有可玩性與擴展性,開發商後來一股腦地帶著古墓奇兵這個IP投入「秘境探險(Uncharted)」的懷抱,反而是把這整個系列給走小、走死了。(電影版的評價可以證明,這個系列的新時代玩家是潮流性消費居多、事實上對這個IP沒什麼忠誠度可言,因為「有秘境探險,為什麼要關注這個跟風模仿作呢?」。)


那剩下的問題大概就只有......這個遊戲類型要怎麼持續進化呢?


因為有個很明顯的問題:今天的遊戲主機操控都全方面的搖桿化了,玩家的玩法習慣也都搖桿化了。

這首先帶來的第一個挑戰就是要怎麼在搖桿上重現並優化遊戲類型(「Tank Control」動作遊戲)的操縱體驗呢?其次就是繼續用搖桿創造出更多全新的遊戲操縱?

不要叫玩家就繼續使用十字鍵,這種行為相當的反文明,而且也無法兼顧第二個目標。

左邊的搖桿...前進後退的方式當然不會變,但搖桿的左右向能做什麼呢?斜向又能做什麼呢?

往前奔跑時......是否可以讓蘿拉奔跑姿勢的重心改變?(像美式足球跑位的變換轉身、或光速蒙面俠的「惡魔蝙蝠鬼影」,可以用來更有效地躲避追擊她的怪物),甚至滑壘?(但其實左右邊只是讓身體姿態不同而已,效果是一樣的。)

站立在原地時搖桿向左右轉動可以......跨步出去。也許可以用來在狹小、無法移動的空間中閃躲敵人的攻擊,例如飛鏢、或飛撲過來的小型動物。


仔細想想能做的事情還是很多的。這還只是針對基本操作做出變化而已。

跟物體物件機械的互動可能又更多了。

希望這個復刻版不是開發商偶然的撈錢奇想。


畫質不太理想的版本



2024年2月15日 星期四

【目中無人2】後金庸時代的武俠

 

這是第一集的海報

本片少了第一集對社會的強烈控訴,——權貴們為了自己形式上的權謀遊戲可以毫不留情與分寸的踐踏底層百姓的生命與尊嚴,——卻反問了對這種虛構的快意恩仇大呼過癮的觀眾們:「只敢躲在螢幕前的各位配得上一個有公義有人性的社會嗎?」

這部電影跟西域派武俠電影不同,雖然大家的故事都是發生在荒涼且貧脊的西域或大漠荒野中,而且邏輯氣氛跟西部片經常有重疊之處,但這片回頭將武俠世界實體化,讓觀眾看到:在一個非常現實、一個人人都要思考如何生存、沒有旁人或組織會給予自己幫助的世界中,武者們如何依靠武力生存並實現自己的俠義道。

(西域派武俠電影卻是借用了西部片那種「人人皆匪類」的價值觀邏輯觀去迴避如何呈現並探討何謂俠義,剩下的就只有強者生、弱者死的、只有虛構世界中強者會是正義一方的虛偽殘酷。)

事實很淒涼,程瞎子的日子表明了「俠客們往往是活得很卑微、死得很孤獨的。」因為這個世界只認錢、不認人情事理,更遑論俠義。

所以不要怨這個世界沒有正義、或壞人總能勝利,你自己又願意出幾分力維護正義、或幫助正義呢?


電影的質感,不管是配樂、佈景、或武打上,都維持了第一集的水準。

只是最後的決戰少了很多影像構圖配色上非常震撼人心的片段,但在整個故事的過程中用心的鋪陳主角和孤兒之間情感的醞釀與堆疊。只是在這件事上,導演做了件很奇妙的事情:電影採用了一種不誠實、不客觀的敘事觀點。

故事一路上都用影像告訴觀眾:主角程瞎子鐵了心不管這孤兒的死活。但電影故事結束後,卻用種「遺珠畫面」的方式告訴我們:其實程瞎子是真的寂寞啊!生命中忽然闖入這個孤兒,他何嘗不想留著她(?),但自己就是個靠刀鋒舔血賣命換錢的捉刀人,所以這不是有無惻隱之心的問題,而是就算提起刀幫人報了仇,自己哪有資格扶養小孩?

這種故事結構與敘事技巧是台港武俠在金庸影響下所缺少的。

因為金庸武俠的創作其實是為了金庸自己個人的價值觀與政治取向或人生觀而服務。在這樣的世界裡頭,善惡是沒有論證的必要,只有「實現」與「驗證」的過程而已。

為什麼岳不群是偽君子?為什麼陳近南是一心為國的大俠?......金庸本人是不許讀者觀眾對著故事進行思考或多面向辯證的,所以岳不群沒什麼道理的狠心捨棄了老婆女兒和自己的老二,陳近南始終沒什麼好料教給韋小寶,笑傲江湖或遠離朝廷就是比較高尚、比較值得嚮往,而且保證一個人會有好收場。

但,程瞎子和他一路上剷除的匪類們卻是相反的例證。

生活很難,人要為了活下去煩惱柴米油鹽,也容易因此而活得很扭曲,或是天生腦袋有問題而扭曲、或是戰場歷練的創傷無法脫離而讓人扭曲,有時候大家都有自己的問題、其實大家在事情掉到自己頭上以前都算不上什麼好人,(當然還是有人壞到骨子裡,並不是要淡化這種事,)最後大家狹路相逢強者勝、活下來的才是正義。

程瞎子也可能輸了和孤兒死在一起,整個故事轉為未來這腦袋壞掉的瘋子如何尋求救贖過程的一筆回憶與爛帳。這樣的故事也不是不存在,只是金庸從不寫而已。

金庸不寫的東西其實很多,(所以我對他的評價相比今天主流的盛讚,其實可以說是種貶抑的負評,)他留給後世台港武俠的除了廣大的讀者群以外,恐怕是拘束多過推動,而這就新一代武俠創作可以去突破的一個缺口。

2024年2月13日 星期二

【血咒之城:月之詛咒 (Bloodstained: Curse of the Moon) 1 + 2】當年超任或新一代任天堂應該要有的樣子

電玩平台不該全力在追求硬體數字, 也應該在開發環境穩定性、開發難易度、向下兼容性上取得一些平衡才對。

這種策略是今日任天堂自己的Switch認證過的。


話是這麼說,但拿這種「假八位元畫風遊戲」當例證,其實是有點取巧的。

當年任天堂就算不推出超任、而是推出任天堂強化改版,怎麼做?怎麼銷售?這些都是問題。

(其實任天堂就有使用「磁碟機」取代卡匣系統的強化擴充。但在任天堂時代,這套系統變成商業災難,直到超任時代才稍微取得一點成功。所以擴充一個主機的商業難度是很高的。)

只是能夠玩到不會破圖、不會延遲、不需要在移植版砍內容的任天堂遊戲,這還是挺有魅力的。






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

【戰國傳承3】大量製造的換皮遊戲

我不覺得這個標題聳動,因為這是次世代遊戲主機興起後,遊戲業首先遭遇的改變(甚至稱為打擊),「玩家」對於創新或特色的要求大量凝聚在「視覺」或「美術設計」上,任何在根本玩法與參數上做出創意性差別或調整的行為,都會遭來特定且大量的一批「核心」玩家的「負面反饋」——簡稱:負評。

再說白一點:特定的玩家族群明確的要求所有的遊戲都有(跟COPCAM出品的遊戲)一樣的規則玩法樣貌,(但又希望遊戲是不一樣、有創意的......W.T.F.)


這樣看來,導致街機衰敗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家用主機崛起,而是開發商真的去順應這種聲音,然後開始拿起遊戲引擎不停做出一款又一款換皮遊戲。

這樣做的結果是街機遊戲既失去了難度挑戰,也失去了開發時的核心創意人才。

遊戲走上換皮之路後,所謂的創意其實變成很廉價的東西,很多時候只是抄襲、或毫無品味策略的胡亂嘗試組合的過程。

能夠持續穩定擔任創意工作的人反而是那些沒有創意、但很擅長官僚事務的人,也就是開會、寫日誌、盯流程。隨著遊戲公司花了好幾年去任由創意人才流失、或毫無遠見的擢拔這些人到領導位置後,做出來的遊戲就會立刻出現「評價雪崩」的表現。

(如果觀察一下這幾年日本遊戲業接連不斷的「大神殞落」八卦,你就會知道:我這樣的評論是正確的。)


戰國傳承前兩代的創意在這款三代上完全不復見,但這款遊戲跟當時市場上的許許多多其他遊戲相比,也不見得多有特色或出類拔群。

只能搖頭感慨、慶幸自己沒真的在遊戲業待下去了。




【戰國傳承2 (街機遊戲)】日式的Diablo/不成形的真人快打

這款遊戲除了基礎角色外,還有三種變身與騎馬戰鬥模式,與自己獨特的蓄力必殺技。

然後角色除了可以轉向左右以外,其實還有面對上下的動作。(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時間不夠的關係,其實這個動作沒有實質意義。)

也就是等於有五種職業存在遊戲中。

這時候的SNK等於已經擁有了設計一款類似Diablo遊戲的「入場券」了。

可惜他們沒有這樣應用自己手中的優勢與資源,而是轉而去做了格鬥遊戲。

(橫版捲軸的Diablo.....這腦洞好像有點大。)


更可惜的是二代的背景變得很單薄,再也看不到敵人從遠方跑過來這樣的「震撼」效果,其實就變成了一款很普通的橫版打鬥遊戲,再加上這些背景的製作水準也頂多只是中規中矩。

這時候已經有「三國志二」準備進入街機,這款遊戲真的看不到有什麼能抵擋時代浪潮的本錢。


但真要說,它的戰鬥其實極度血腥。

「三國志二」是絕對比不上的。因為這款遊戲直接預設每個敵人都是被開膛剖腹、切兩段這類的死法,而且那效果極度搶眼,不像「三國志二」,除了Boss被斬首、劈胸、腰斬以外,其餘小兵的死法在表現上都很含蓄很動漫。

幾乎直逼後來的「真人快打」。


所以,SNK等於錯過了Diablo,等於也錯過了真人快打。

更不用提將兩者結合......想想用真人快打的方式製作「橫向打鬥遊戲」。







2024年2月4日 星期日

【戰國傳承 (街機遊戲)】原來這款遊戲評價那麼差?

我不會說這款遊戲手感差,而是因為武器主要以刀劍為主,拳腳攻擊反而是附屬選擇,——遊戲設計上,能夠拿刀劍攻擊的寶玉給的很大方,除了Boss戰以外,基本上全程都可以視為有刀劍隨行,——所以基礎設定反而會出現「拳腳攻擊其實是刀劍攻擊」的奇怪現象,但日本人幻想中的劍豪等級的刀劍戰鬥,手感大概就是這樣,這我不覺得有什麼違和感。

反過來說,拳腳為主的橫版動作打鬥遊戲裡,如果玩家角色拿到刀劍時,手感一樣也很差,——因為刀劍的打擊感其實跟拳腳的打擊感是類似的,但我覺得這也沒什麼違和感,畢竟...遊戲嘛!

(【戰國傳承3】就是我所說的「明明拿著刀劍匕首,但打鬥起來卻是拳腳的效果,」大家評價好,但我反而覺得有這個「問題」。)


但這款遊戲確實是完全吃美術風格的遊戲。

小兵與Boss的設計本身完全沒有亮點,靠的還是那種「第六天魔王忽然重新降臨」的氛圍。

另外,背景作用很多,可以不斷看到小兵從背景裡跑出來。這種景深差距很強烈的遊戲背景,在2D時代,可以說除了這系列以外也想不到第二款了。 





【所羅門之鑰(NES) 】Rogue-like地城遊戲???

 


我童年最討厭的解迷遊戲。

這種遊戲始終是動作成分大過解謎成分,加上動作操縱其實不是很流暢,「往上+往前跳躍」如果失敗變成「原地跳」「往前走」然後因此死亡失敗.....

其實施放法術的方式可以彈性修改一下,這個問題造成的困擾就會大幅減少,例如改成「跳躍+下」「長按B」來施放法術。


這類遊戲的另一個困難點在關卡設計。

一個平衡性好、樂趣佳、不重複的關卡,設計起來時間成本恐怕頗高。(很難想像以往遊戲小組只有六七人的年代,是怎麼設計49關的。)

其實「建方塊」除了「製造階梯」這個目的以外,也包含有「控制敵人」的功能,這跟「地城守護者」這類遊戲中經常用到的放置陷阱與設計地道的概念很像。

所以,如果是今天,遊戲主機與平台大多都有三維立體空間建構遊戲的能力,這個遊戲的概念應該還有不少變化才對,並不用拘泥在解謎上。


對了,聽說有二代,有空去看看、研究一下。




2024年2月2日 星期五

【蜂刑者 Beekeeper】打爛這個腐敗的新世界

 


同樣的人物框架設定,但其實性格與各種細節都跟傑森史坦森以前的作品不一樣。

這其實是廢話,因為他的電影一直都是在這個模式下運作,總是有個重疊或大同小異的框架,退休特戰隊、退休殺手、退休特工......還是現役?反正就那麼回事。

但其實這些角色都有些更具體的核心差異,可能是居家型,可能是溫吞型,也可能是死前最後一刻趕快打電話給愛人留下遺言的多情型。

所以他的電影拍不完,粉絲黏著度極高。


雖然一筆帶過,但這片很不客氣的指控了新科技根本沒有被使用在正道上,反而被有心人士拿去盡可能地從小人物身上壓榨利益。

不管是發送特定政治立場的網路廣告,或是分析偏好後提前擬定銷售話術,甚至是向本片這樣「過濾出詐騙容易得手的名單」。

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決定自己應該對片中那種明確因為不良動機而違法犯紀的惡徒該抱持什麼態度,但實際上現實中濫用新科技的人會更精明的多數遊走於法律邊緣,法律往往只能事後補洞,但卻任由他們拿著漏洞賺飽之後繼續尋找並惡質的利用下一個漏洞。

這種惡質大多不明顯,說白了就是「人很容易輕易的、不經辯證與自我省思的就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合理的、是正確的。」

電影其實是在用一種間接辯證的邏輯去告訴大家該如何去辨識這些人、並對這些人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商人賺到了錢,(先不問你是否清楚他賺錢之道的真相,)不思考如何去妥善的管理,例如重新投入新的事業,甚至是豐富自己的生活(物質面與文化面),而是拿去影響、甚至直接操縱政治.......這種人通常都很可惡、很危險。


那.......認出來以後呢?

當然不求能像電影世界中一般快意恩仇,但朝他們吐口水、把他們祖宗十八代罵光,我想是不錯的做法。

【武狀元蘇乞兒 1992 King of beggers】周星馳的人生


 

這可能是周星馳的表演生涯中最重要的電影。

因為這片的內容與參與演出的經驗在未來定義與左右了他電影的很多重要元素。


其實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可以用【食神】作為一個分水嶺,在【食神】之前,他的電影受制於各種形形色色的香港電影人的主觀想法與對市場利益的決策,比如對周星馳讚不絕口的王晶,或是披著電影商人皮的黑道向華強。

在這些人的控制下、影響下拍片,就跟蘇燦在成為乞丐前的人生頗為相似,各式各樣的榮華富貴背後是清朝社會的各種官僚腐敗與百姓冷酷無情。

之後流落為乞丐,就好像電影【濟顛】的票房失利,導致台港電影市場的分裂,進一步讓自己淪落到要拍各種低成本、廉價製作、創意縮水的電影,——那些電影要不創意上很廉價,要不質感、或製作很草率,甚至還遠不如自己尚未成名以前的次級作品,這些電影之所以能存在、能在市場上存活並盈利,其實是「消耗周星馳的招牌」遠多於「周星馳委身於這些電影」。


只是蘇燦的人生會從高處墜落,是因為他自己的輕浮放蕩和不知進取,但「史提芬」的事業會失敗卻是因為「朋友」的陰謀暗算。

周星馳的喜劇大多都是飾演小人物,(就算是秀才狀師,也是蝸居於偏遠鄉下縣城、守著祖產和老婆思考著怎麼傳宗接代。)他們遭遇的挫敗或不如意都還屬於傳統喜劇的形式與功能,想要藉此讓電影在換來觀眾笑聲之餘,還能更貼近觀眾的生活體驗。

也就是說:早些年,周星馳是在演電影給觀眾看,但演電影一事對他來說就只是份工作,是可以跟「周星馳」這個人抽離的。

可能要直到【武狀元蘇乞兒】為止,身為一個演員、或參與一部電影,對他來說的意義才真正超越了一份工作,是他可以真正用個人角度去全心投入與體會咀嚼的。


但是他在當下並不能理解這點,畢竟這部片發生在【濟顛】之前。


所以在【食神】以後,周星馳的電影有個特色:

蘇燦成為幫主後只說自己一心只想救出女主角,什麼逞奸除惡、為國為民,那都是戲謔的話罷了。周星馳也不再談論從國家社會出發的大是大非。這世界上縱使有英雄,英雄的出發點也應該先從自己出發,去抒發自己的情愛、去捍衛自己的尊嚴、去對抗自己的敵人。

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薩泰爾歧視身障???有那麼嚴重嗎???到底誰才是壞人???

 我以前有「不看預告就評論電影」的習慣,所以我也不看薩泰爾的節目上到底主持人跟來賓之間講了什麼了,就直接評論吧!


各位知道嘲笑身障其實是種對身障的保證吧!

不然看看「西部老巴的故事」吧!

在裡頭,身障者可以登上舞台擔任主秀,且看看台下觀眾反應一時何等熱烈,但那位身障者最終的下場如何?


我們這個時代最大最荒謬的謊言就是把「嘲笑」當成「丟石頭」的一部份(前奏),但事實是:絕大多數丟石頭的行為跟嘲笑並沒有關係。

二戰時,德國人朝猶太人丟石頭以前並不會浪費時間用嘲笑的方式去營造反猶風潮,因為要讓人拿起石頭丟過去,靠的不是「輕視」而是「仇恨」。

請問薩泰爾的節目有要營造、或鼓勵大家去「仇視」身障者的意圖嗎?


如果有...今天河道上、網路上、輿論上,不會充斥著各種偏離焦點的論述,例如(最重要的例子)「講出歧視言論的是位來自中國的來賓,薩泰爾因為暗中接受中資幫忙從事『統戰』工作所以才會邀請他上節目」。

因為這些論述有點氾濫,結果我竟然對這位來賓的身家來歷的了解竟然比他講了什麼話還要多。

簡單來說,他其實是「流亡來台灣的中國自由主義者」。

一個中國自由主義者是從事統戰工作的間諜?

統戰工作如果精密到這種程度,大家應該要優先擔心的難道不是「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新科台獨政黨總統嗎?

但這荒唐的論述竟然也頗受歡迎,顯然在台獨派反中份子眼中,除了毫無差別地將敵意對準所有「來自中國的人」以外,好像也沒別的辦法了。


這就是仇恨而已。


回題。

為什麼不能嘲笑身障者?

先請大家理解惡意的嘲笑到底是什麼。

惡意的嘲笑目的並不在嘲笑,因為真正的嘲笑需要實質內容,例如「有一張長得很意外、很失敗的臉」。但惡意的嘲笑出發點並不是「因為你有...」而是「我希望你被當成可笑的東西」,舉例:「哎呦!長那麼醜難怪會支持柯文哲!」這種話就是種惡意嘲笑。

惡意嘲笑的動機目的機制絕對不是單純的「我就是要拿來講笑話」,因為人就算被嘲笑,如果嘲笑的原因清楚明白,那人至少還可以自我調適、自我激勵、甚至進一步自我提昇改善。

所以我們不該禁止嘲笑。頂多規範嘲笑的形式與規模。

但惡意的嘲笑目的卻是讓人卡在這種進退兩難的局面,因為嘲笑的話語本身跟被嘲笑的原因其實是脫節的,「我討厭你支持的政黨所以說你醜,」「我討厭你家窮所以說你醜,」「我討厭你追到了我希歡的人所以說你醜,」.....

其實不只是惡意的嘲笑,像惡意的批評也是一種在用同樣道理運作的行為。

如果回頭重新分析一下,會發現整件事情中,唯一真正帶有惡意的,反而是「說薩泰爾在歧視身障」的人,(這些人很多是因為薩泰爾在節目中批評民進黨而對薩泰爾帶有敵意,這次逮到了機會就想要借題發揮。)


我並不是要認可嘲笑身障者這樣的行為,但文明進步理性也包含了「理解別人的立場觀點動機,而不是擅自把別人妖魔化來合理化自己打擊別人的行為。」

你可以想辦法嘲笑那些「嘲笑身障者」的人,但你不該否定別人的感受。

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

遠通電收的ETC竟然能走到今天這步,Bravo。


曾經是被眾人質疑唾棄「為什麼你遠通有資格拿下政府這項標案」的ETC,今天竟然有辦法成為台灣用來輸出的技術優勢。

當年我也是質疑遠通的人之一。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誰會想到這項技術在商業層面的發展在那之後一直停滯不前,反觀台灣利用便利商店發達的特性發展出了這麼一套發達的付費與申辦系統,進而在「核心技術」外的地方發展出競爭優勢。


但除了付費方便以外,優異的辨識能力竟然也成了遠通版本ETC的賣點,——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遠通版本的ETC所使用的技術,「辨識能力差」是它當年被抨擊「不如其他競爭廠商」的關鍵弱點。

而根本原因在於它選擇比較老的掃描技術(紅外線?) ,但其他廠商都選擇使用新技術(紫外線?)。


大家應該可以從這段橫跨近二十年的技術演進歷史學到教訓...

1.有機會能夠自己從頭掌握技術時,千萬不要猶豫。

2.怎麼起頭不重要,怎麼一路走下去直到獲勝才是重點。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鬼手鬼手請開口】???(很浪漫的恐怖片)

實在不知道怎麼幫這片下標,甚至也不想幫它放張圖片。

本片的核心(鬼手)就是個噱頭、製作水準低廉的道具,各種幽靈鬼怪的造型雖然出色,卻各個都是免洗的跑龍套角色。


說本片有什麼真正原創性的東西,其實我不太能認可。

它很粗暴的重組了典型的YA恐怖片要素,例如「因為愚蠢而招惹邪魔、詛咒卻不能求助大人,只好徬徨、徒勞地尋找解方,或乾脆坐以待斃」,——本片只是用比較浪漫的手法在呈現這個重點要素而已。

但本片會成功的真正原因其實很尷尬:它迴避了其他電影失敗的某個原因,就是硬要去說教、去解釋。

鬼存在的原因?不解釋、不探討。

鬼手作用的道理?不解釋、不探討。

事情失控的導火線?不解釋、不探討。



不是要說本片很糟。

導演手法基本功很扎實,所以才有辦法呈現那種浪漫溫柔的氣氛,但這樣的故事框架下硬要再去拍第二集......大概結果可想而知。

2024年1月19日 星期五

蔡正元的「四年後」預言是笑話啊~

先轉述一下蔡正元的預言:「藍白破局是總統選舉輸的關鍵,而這次是「民進黨最弱的時刻」,卻未能拿下勝局,預言此後賴清德必吸取蔡英文執政失利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4年後國民黨想重返執政更加困難,尤其『仍會碰到藍白合』!

他講話的方式存在著一個「最明顯的問題」,但先不講啦....

四年後,民眾黨的民眾支持率大概只剩一半啦~就跟時代力量一樣。

不要忘了,就是因為時代力量泡沫化、形象瓦解、失去民眾信賴,那些「渴望台灣民主政治有一個可靠的在野黨」的笨蛋們才會轉去支持柯文哲組織一個政黨。

所以民眾黨四年後如果只有7%支持率,請問藍白合有意義嗎?


藍白合變成種輸家取暖的行為而已啦~


不要懷疑民眾黨四年後會泡沫化的事實。

唯一執政的兩個縣市,一個是新竹市,另一個是金門縣。

前者是笑話不斷的高虹安,四年後能不能順利連任都不曉得,另一個是向來對整體政治趨勢沒有影響的偏遠小縣市。

這樣下去,民眾黨能不泡沫嗎?


蔡正元講的話最明顯的問題是「除了藍白合外,請問國民黨到底犯了什麼錯?」

這就是典型的「賣弄玄虛」「把聽眾當無知群眾」的菁英傲慢式講話。聽他講話,聽眾除了得到「我(講話者)要你怎麼做、怎麼想」以外,其實一無所得!

但是一無所得是必然的,因為他的話沒有道理。

賴清德沒辦法吸取任何蔡英文執政的教訓,除非他「用力的單膝跪向習近平」,但如果這樣就能算是「進步」或「改善」,執政就不會這麼困難了。

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

罷免賴清德、罷免賴清德、罷免罷免罷免、賴清德賴清德賴清德

長話短說。

台灣的新聞媒體只剩下極少數幾家還有在對民間徵求「有酬勞的政治意見投稿」以外,剩下的政治媒體版面都是無償的到處取用平民百姓的意見。

這表示什麼?

這表示「單純的對政治有想法並將它表達出來」對平民百姓來說是一點正面實質意義也沒有的行為。

你一定要投入政治行動,就好像發起太陽花、或成立政治側翼團體然後拿政黨宣傳費,否則有獨特的意見一點價值也沒有,不如安靜閉嘴過日子就好。


「單純的有想法」早在台灣政治輿論環境中變成一種負面標籤了!

那是小丑才有的行為。

你一定要迎合側翼、不然就是要有某種行動,想法根本不重要,甚至不要有最好!

反正當決定好要迎合哪一派側翼、或決定採取哪種行動後,為什麼?怎麼做?要做到什麼程度?...這些「想法」自然會變編造出來。


所以?

「太陽花」連服貿是什麼都不清楚就聚集起來了,不是嗎?

罷免一個剛當選的政治人物?需要什麼理由嗎?

不需要好不好!


而且賴清德如果可以被輕鬆罷免掉,那證明了民眾黨中會轉投國民黨的人比轉頭民進黨的人多,那你賴清德本來就沒資格贏得選舉,罷免不過就是「第一回投票驗證」罷了!


罷免吧!

連署在哪簽?

2024年1月11日 星期四

【異變/烈血海底城 Leviathan】人渴望變成怪物+過時的製作態度

 



這部電影的視角調性、題材、劇情意涵,彼此之間就像不協調的多頭馬車一樣,故事或人物結構有某種很扎實的意涵,但其餘的技術層面(攝影?特效?美術?演員陣容?)要不太華麗張揚、要不草率拙劣的讓人想搖頭。

香港電影到了90年代中末期就是被這種製作手法搞出來的一卡車電影給搞垮的,B級片的地位也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直到千禧年的第一個十年後才開始復活)。

不過這也難免,因為這些電影本來就不是A級製作,但卻因為特效技術(產能)的突飛猛進,忽然讓過往粗製濫造B級片有了A級製作的假象外皮。

(上一波這樣的大噴發是B級片忽然都跑去菲律賓和西班牙拍片。)


這部電影雖然看似「異形」與「突變第三型」的深海廉價抄襲版,但其實它比較接近大衛柯能堡的「變蠅人」,是種哥德式恐怖,而不是克蘇魯神話的「宇宙恐怖」。

只是「變蠅人」中,科學家是到最後一刻才臣服於「變身成怪物可以獲得何等強大和不再需要被社會道德規範與人性制約的自由」的魅力,但本片講述得更直白。

本片當然也有「變蠅人」式的科學家,但在怪物出現以前,深海採礦這樣的環境主動提供了人們心態上變成怪物的環境和誘因——高壓封閉的工作、只問績效不問生死的公司、遠離常規世俗社會的深海——可以看到在這些條件的結合下,哪些人會後來順理成章的變成「第一批變成怪物」的人,因為「怪物因子」早已經深植在這些人心中。

有著這麼有趣的劇本,這可能是本片真正被識貨的影迷念念不忘的原因。

2024年1月6日 星期六

【久違的政治文】我2013柯黑我怕誰

 我黑柯文哲的紀錄基本上是「先知」等級(?)的。(點這裡看歷史) (點這裡也可以) (或是點這裡)(再一篇好了我愛炫耀)

今天大家開始帶頭起身罵他笑他,在我看來連後知後覺都稱不上。


但糟糕的是...我看到的是賴清德候友誼明天會轉身變成柯文哲然後支持者們完全不自覺或無所謂。

因為沒有公投議題轉移意識形態爭論的焦點了,——天哪!意識形態爭論變成理所當然的選舉焦點!——所以大家回到意識形態爭辯時,繼續走上那套「用力吶喊、完全不講證據、徹底無視辯論」的路。

「反正護台就是要選賴清德、國民黨跟民眾黨一定會賣台,但如果被問到賴清德對ECFA或台獨進程的曖昧態度.......我假裝沒聽到!」

這其實跟2014的台北市長選舉沒兩樣啊!

柯文哲的一切不合理、曖昧、矛盾、明顯充滿了投機與形象操作的行為都被無視或「拒絕討論」。


台北過去八年就是台灣未來八年的樣貌。

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

【超異能女巫/女巫檔案 The Witch Files】新鮮人的直銷陷阱


 

今天來看,這片的「編劇+導演」可是個值得一提的實力派,在這片的兩三年後他推出了「校園大逃殺」,(真的是足以列為經典的傑作!)

這片乍看之下是經典校園魔女巫術題材電影【魔女遊戲】的一種「模仿」,但編導加入了一些巧思在關鍵處反轉了整部電影,讓它增加了不少懸疑性。

簡單來說,按照公式這會是部女孩們/年輕人初次體驗到龐大力量在手的滋味後心智沈淪的悲劇,但在經歷一段成本很低、卻非常有創意的魔法決鬥後,故事忽然迎來大反轉....原來那位蠱惑大家學習使用魔法(好滿足自己的慾望)的女孩子別有意圖、企圖利用其他人的血肉青春餵養自己....


人物設定不俗。

看似膚淺又個性傲慢的校園交際花其實有個善良的心(與獨特的溫柔方式)和屬於自己的人生煩惱,她的觀點與經歷可以說是電影的核心,因為她的處境與需求恰好是所有人的總結。

毀滅在課堂上握有威權的大人(或遠方的某個陌生人)不是讓校園生活變順遂的解答,還是要認真去應付校園功課、就好像未來會迎來的所有人生挑戰一樣,——雖然用魔法有點作弊,但她的本意出發點至少「遵守課堂規則」,只是沒想到會有如此巨大的副作用。

干涉、甚至操縱自己的父母,不管動機如何良善,其實也只是讓自己活在無止盡(甚至沒辦法自己選擇關閉)的謊言中。

至於如何滿足那無止盡的物質需求.......就好像母親如何揮霍贍養費一樣,幸好女孩們還沒有陷入太深,否則故事真不知道怎麼收尾。


但跳脫個別人物設定,其實這片是在講「即將離開校園開始獨立謀生、或思考自己的人生志向的年輕人如何遭遇謊言洗腦陷阱」。

很簡單的故事,背後的陰謀看似巨大、但很好懂。

「不要因為能滿足自己那些膚淺的慾望虛榮心就被剝削利用,因為你/妳的慾望虛榮心或許會有盡頭,但剝削利用卻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