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5日 星期四

【玩命online:雙槍對決】when the shit goes down~~




戲劇有種理論說:故事結束要給腳色帶來某些改變,不管是成長或失落。這部電影完,主角邁爾斯從一個光說不練的SJW進化成了.......某種正義使者?

挺老套、違和感又很重的結尾。

看到一個白人在街上被警察不分青皂白的拿電擊槍擊倒,真的挺諷刺的。電影從頭到尾充斥著這種不經意的諷刺,不管是諷刺主角的工作(電玩或娛樂產業的空洞)或是美國人修養的開倒車,網路暴力反而不是它的重點。

重點反而是它試圖去倒置社會公義的是與非、戳破某種主流愛用的假議題。「Troll」的存在不是問題的源頭,──還不提電影對「Troll」的定義有點錯誤,──「因為有人看,所以才會有人拍這種東西,」主角這樣大吼時等於忽略了那些觀看網路決鬥的人大多數也都跟他一樣,因為工作壓力焦慮絕望沒尊嚴、感情生活沒有重心又失落,但大家從不起身改變,而是選擇沉溺在這類的娛樂中。

一方面,人不再選擇娛樂,而是被娛樂給捕獲,另一方面,當人只能用病態的方式發洩創造力、獲得認同時,最終這個社會就會產生病態的娛樂跟藝術。


電影劇本很隨興,邏輯性很低。

畫面充滿電玩動漫要素,配樂用的是非常輕薄爽快的保險套/電音。

薩瑪拉威明的演出,在開場頗具娛樂性,中後段就略閒無力單調,是可惜了。



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

【最後生還者2 Last Of Us 2】死亡的威力




遊戲的劇本是以「服務」遊戲的可玩性為第一目的。

像角色在探索地圖時,時不時會自言自語,那些自言自語的內容都是「劇本」的一部份。 

但故事就是故事,故事並不是劇本。

故事可能是個簡單的概念、或細節詳細度不一的大綱,例如「艾莉剛到西雅圖時會看到什麼?一座地城?一個高聳在山崖上的要塞?還是另一個頗有規模秩序的城鎮?」

因為是西雅圖,所以大家好像很理所當然地接受了「一片巨大的城牆豎立在那邊,接下來會有一連串打開城門的動作冒險與解謎,」但這其實是先有個故事在,才有劇本跟關卡設計。

   

但這個故事怎麼決定的?......我沒內幕,我不知道,但我必須要說故事內容很豐富,但意境情境好不好...... 

習慣性離題一下,用別的東西來說明我的看法吧! 


回到第一代,開頭序章當Joel要帶著女兒和Tommy一起逃離混亂的家園時,路上看到一個徒步待求援的家庭,Joel拒絕停下來施以援手時,女兒講了句「我們應該停下來幫他們的。」 

如果當時停下來,可能後來的事情都不會發生,因為女兒就不會死。

時機點錯開一些、或那家人可能指點了更好的路,女兒就不會死了! 

但Joel沒停下來,女兒死了,他除了憤怒以外,只能繼續實踐那條「不停下來幫助那些人」的原則--然後就成了玩家眼中的冷血殺人鬼。

排除掉所有情緒煽動性的描述,客觀來說,整個一代說白了只是Joel死不肯承認跟思考這個可能性的過程,為什麼?因為他用這種方式逃避傷痛?或他天生個性如此、只是在大災難爆發文明秩序崩壞後才顯露出來?

這才是一代真正留給大家的懸念。


所以我不是真的喜歡Joel。而這話是多餘的,因為我是想表達:其實Joel也不是什麼柔情鐵漢,他就跟其他專制獨裁的父母沒兩樣,因為「認為子女還年幼、不知道人心險惡」就用謊言和殘暴的手法剝奪了兒女選擇安排自己人生的權力跟機會。

注意一件事情:這也是二代最後選擇用來延展出新篇章的版本。

艾莉經常要因為自己當年的選擇沒機會被實現,所以迷惘痛苦不堪,雖然這是因為她只看到了眼前的打擊、只看到了眼前的山,沒看到山之後還有更高更多的山,沒看到疫苗這種東西就算真的問世,在那樣的亂世下可能只會遭來更大的混亂。

就好像後來西雅圖發生的事情一樣。(而西雅圖的人爭奪的也僅僅只是「權力」而已,如果有疫苗這樣的東西存在,那豈不瘋狂?)

這樣的故事如果拿來寫成劇本,基本上很狗血。

某天又發生了新的威脅或挑戰,沒有血緣關係的父女必須要聯手踏上旅程,一路神擋殺神、人擋殺人,然後.......和解?原諒?改變自己?

我們看過數以萬計這樣的好萊塢狗血劇本,真的就是狗血兩個字,這種故事結構無法避免的就是狗血。

狗血。

狗血。

狗血。

除了狗血以外,還是狗血。


但故事選擇了今天的版本。(至少除了猩猩做愛的橋段以外,其餘的部分都不算狗血。)

我們開場看到了Joel莫名其妙的回憶自己一代最後的抉擇,而且是說給Tommy聽,後來我們知道了:這是因為Tommy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追問Joel為何他和艾莉的關係會走到這步。

但接著我們又立刻看到:就算知道了真相,艾莉依舊不是發自內心的怨恨Joel,她還是很關心Joel,只是某些原因無法對旁人說出口。

(製作小組還把揭露真相的片段做成「新功能教學」?)


少年維特的煩惱並不是愛情,而是找不到生命的方向,年紀輕輕就以為自己已經看盡了人生無望、沒有可能性的死局。

少女艾莉的怨恨也不是針對父親的專制,她已經年紀大到可以依稀的感受到Joel有他的立場跟道理在,她已經知道自己的人生除了成為疫苗拯救世界以外,還有很多東西在等著自己。

但,人不是這樣說和解就和解的生物,她開始賴床,她(也許)開始想:明天再去找Joel、跟Joel和解吧!

(好吧!這才不是什麼「也許」,故事都擺在那邊,但有多少人在認真看呢?)

如果沒有什麼突發變故,可能十年二十年就這樣過去,然後有天Joel會突然中風死掉,或是走在山路上被旁邊衝出來的鹿給撞死,就好像碧血狂殺2中的亞瑟一樣。

但Joel用這種方式死掉了。所以艾莉踏上了一路暗暗怨恨自己「為什麼不早點跟Joel和解」,同時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旅程,而旅程的終點是真正的釋懷與和解。

這是死亡的威力。

死亡在戲劇中無法避免。


一個戲劇創作理論: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在探尋或反映人生的真相。我是誰?我為什麼是我?我為什麼要經歷這些事情?這些事情的意義是什麼?這些意義定義了我是誰嗎?

空想有它的價值在。就好像達文西的飛行器因為材質不夠輕不夠牢固所以飛不起來,但他的想法其實已經足以成功的支持了後世的飛行器。

我們當然可以笑:用空想的故事去探詢人生的真相?是不是想太多了。但我不敢這樣做。偉大的宗教哲理幾乎每個都是空想,但千百年前的東西今天還是對很多人有用,--除了那些莫名其妙的規條部分。--所以我也不會去嘲笑這些試圖追尋人生真相的空想故事,尤其是不會因為「它是個遊戲的故事」。

不是只有得獎電影或文學經典才有資格挑戰人生的真相,遊戲的故事也沒有道理一定要成為配菜,難道遊戲真的只要聲光好、節奏好、操作手感好.......一堆好就好,賣得好更是好........


結論。

這個故事好嗎?

好到不行。


加送一個小小的、離開了這個部落格可能就看不到的意見:各位有想過「艾比跟男人做愛」這件事情的意義嗎?

喜歡嘲笑女權主義、或反政治正確的人經常開的玩笑在這個故事中完美上演了。

跟跨男做愛的男人到底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

有些平常很喜歡講些什麼「性別不是只有兩種」的性平運動支持者會很耍嘴皮子的說:「這只是兩個人在做愛,你不懂就閉嘴。」

猜猜看怎麼了?這是一個女人跟男人在做愛。

性平運動吃屎吧!把你們手中抓死的女權主義解釋權放開吧!


這部遊戲根本是女權主義的特洛伊木馬。

可惜被自己人給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