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 星期六

【愛x死x機器人LoveDeath&Robots】命運與反賽博龐克



賽博龐克這個題材走到末流,大家都喜歡專注在探討「人靈魂的構成」或「人性組成的定義」,然後延伸出了一些「機器人懂愛嗎」之類的問題。

但,例如像「機器人懂愛嗎」這類的問題,其實這是牽涉到「意識的型態」,任何的物質與機制,只要有變化能力,即使變化方式是受限的,都有可能達到「具備意識」的等級。

畢竟從某種觀點來看,人的思考只是一連串依附在腦上的電子流,這種電子流也存在大氣流動、並進而產生閃電或風暴。請問閃電或風暴可以視為大自然在思考嗎?──這並不是個問題,而是藉由這個「發問」檢視你對「意識」這種東西的認知。

正確來說,我們當然可以說閃電或風暴是大氣或大自然在思考,只是它為何要思考、它思考的目的為何、它會思考什麼樣的題目.......它不是像人類這種生命短淺的碳基生物,所以它思考的原因目的與題目絕對都是人類無法理解的!

所以這問題既重要,但又毫無意義與價值,因為它無法產生任何結論。畢竟........它會有喜怒哀樂嗎?如果沒有,顯然它就永遠不需要思考怎麼排解或掌握自己的喜怒哀樂........

(如果是倪匡這類的科幻小說家,可能就會開始幻想著:其實閃電是大自然看到了未來,對未來的畫面產生很直覺式的訊號傳導反映,所以攔劫閃電、解析訊號的組成,我們就可以看到未來,但我們不知道自己會看到什麼樣的未來,可能有意義、可能無意義,最終我們可能依舊掌握不到未來。)

對賽博龐克的末流來說,「單純的烤麵包機不會去愛人,除非你給予這台烤麵包機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所以【茲瑪蘭】將整個賽博龐克的末流顛倒過來,人性或所有賽博龐克的議題成了「改造或扭曲了機器本性」的附加物,一如機器在過去的作品中是人體的附加物一樣。觀點很驚人,可惜這又落入了另一種「對人類本質毫不留情毫無同體的嘲諷與否定」的科幻末流。)

但「愛」只是人類的意識形態中的一種表現,也就是說「當你認可這個題目、認為這個題目很有價值時,你等於只認可類似人類的意識形態,並否定其它種意識型態的存在。」

這導致走到了末流,賽博龐克這個題目大多熱衷於「如何扭曲人類或生命的型態,然後假想人類或生命的意識如何調適這種變化,」像妖怪被限縮為人、後又被改造成機器?或人類對自己的社會失去主導能力(或認知能力)、要被優格(和各種令自己感到陌生的專家政客)掌控?



扭曲的方式換個湯,適應的方式換個碗。


但其實意識的型態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多,或即使是型態相容、最終仍可能產生完全不同的價值觀、選擇方式、思考程序。(像...狼人是人類嗎?如果是,那他們的意識形態顯然並不認可絕大多數人類的價值觀。)

例如:也許我們腳邊的石頭曾經穿越過無數個時空宇宙與次元而我們對此渾然無所覺,這顆石頭清楚看到了一切、意識到了一切,只是它對此並沒有反應。(「如果觀察不到,你怎麼能說它(石頭的意識)存在呢?」這個假想題目這時就派上用場了。)

也許,幸運十三號就是選擇了寇比中尉,雖然我們不懂這種「選擇」是怎麼定義與發生的,但這個只有金屬零件和簡單的、沒有性格可言的電路所組成的大機器,它也有自己的意識。(或許它雖然也跟我們人類在同樣的宇宙中飛行,但它早已經到過了可以洞悉人類命運的境界。)



【幸運十三】這個故事的背景與氣度之宏大,幾乎是所有故事之最,(可能還小輸【茲瑪藍】,)但劇情卻捨棄了對背景做任何描述、完全留給觀眾自己想像去填滿,最後選擇用一個小兵對戰爭工具的不捨作為敘事的主體,而它的議題非常的隱諱、卻又用非常直白的手法表達,這不只是大膽,事實上也是所有故事中最成熟細膩且有質感的一個。)


反觀像很多人給予好評的【優格統治世界】,對我來說就是種很俗濫的去描繪一個很無趣的史詩故事背景,但因為它有生動活潑的影像,所以讓樂趣增添不少,如果只是單純文本,這個故事恐怕反而是所有單元中最糟的一個,但反過來說,純論影像,這確實是最有趣的一個!(【冰河時期】與【架空歷史】就輸在這。太無趣、或太童趣。)

以基本功和刺激娛樂性取勝的【援手】、【秘密戰爭】、【靈魂吸取者】、【盲點】......都是很通俗、很好擴張成完整電影(或核心橋段)的題材。(但其實沒有內容。)

有些單元就是擺明了不按牌理出牌,例如【套裝】、【祝你順利】、【魚夜】、或【架空歷史】。(【魚夜】其實在突顯非唯物論或純物質理論外的世界觀點、例如相信「靈魂」這種東西存在,是多麼的荒唐、所以只能存在恐怖或不成熟的幻想中,它的影像很浪漫、但故事非常的不浪漫,甚至用「被大魚一口吃掉」的結局嘲諷投入這種觀點太深的人的命運。這樣的故事其實破壞了「科幻」做為一種文化的基礎,簡單來說......用科幻打科幻。)

也有些單元只是很犬儒的習慣性對人類人性、命運、文明、與信仰做出不負責任不想同理只有絕望的嘲諷與貶低,例如【茲瑪蘭】(貶低人性存在毫無意義的虛無)、【三個機器人】(嘲諷人性)、【變形者】(拒絕同理)、【天鷹座的裂縫】(命運的絕望)、【索尼的優勢】(貶低人性的先天限制)、【掩埋場】(嘲諷人性和當代文明)和【冰河時期】(嘲諷人類的文明與信仰與命運)。

至於【目擊者】...原來我們每個人在命運中都會在不知情的旁觀者、不想參與的目擊者、徬徨的逃亡者、無奈的兇手這幾個身分中間穿梭切換,政治與社會性意味十足,可惜女主角身材太過保守不夠刺激。

TEST



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禁入墳場/詭墓 Pet Sematary】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路易斯和瑞秋這對夫妻之間雖然有著真實的情感,可是在共同經營生活上的共通性非常薄弱,若不是大女兒艾麗甜美體貼的性格(對於父母任性的選擇「搬家」這件事一直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夫妻可能早就離異了!

因為他們在一些很基礎很根本的信仰價值觀上有著完全沒有交集的鴻溝在,──這其實道破了這年頭人們在選擇配偶或伴侶的態度上,一個很荒唐的轉變:大家重視政治傾向或生活品味這類的議題,勝過於「人要如何為人」的根本認知。

所以瑞秋從沒看見或想清楚丈夫其實是用一種很任性的方式在教養女兒,情感上、或心靈上,他對妻兒子女的依賴就像個無底洞一樣,根本沒有什麼溝通或討論的空間,──與其說是種真實的父愛讓他將女兒復活,不如說這是個沒長大的小孩無法捨棄自己的寵物一樣。

同樣的,路易斯也看不清妻子是個多麼脆弱無能的人,──這並不是種心靈創傷,而是種根本上的脆弱無能,童年時她選擇逃離姊姊,喪女時她選擇逃離家,看到女兒歸來時她選擇逃進房間........

艾麗身上發生的事情則是將史蒂芬金原作背後不敢講清楚的隱喻明白的點出來:其實長大就是死去,死去就是喪失純真、看清那個關乎所有生命的永恆問題(在本作是指「死後的真相」)真正的答案........整個家中艾麗反而成了那個最先成熟的人!

這個世代似乎就是如此。有信仰的人(母親)不被認為成熟,全然的唯物論者(父親)不被認為是成熟,反而是帶著主觀情緒、但又鮮少有理性、幾乎就是瘋狂與怨恨的觀點看待這個世界與自身的人(被墓地復活)被認為是成熟。

(「不可知論」則是個外人,被亂刀戳死、屍體和房子被一起放把火燒掉。)


電影的內容非常精簡與壓縮,每個橋段的開始結束與轉折非常俐落乾淨,跟1987年的版本反其道而行。(甚至遠比空洞的引用人設、但在情緒情感的表達上完全背離或捨棄原著的舊版,這部新版很大膽的學習原著一樣「戳」痛了這個世代家庭結構的空虛與脆弱,這是很驚人的成就!)

結尾像是在對這幾年很流行的黑色幽默驚悚電影比起中指一樣,已經可以預料、但樸實不花俏的手法過程全然不落俗套。即使看過劇透度那麼高的預告,你依然會中招!


離場前請好好享受一下片尾曲......








2019年4月13日 星期六

【碧血狂殺2 Red Dead Redewmption 2】德奇幫的賺錢與混日子大冒險(在林蔭美人)

林蔭美人是「聖丹尼Saint Denis」這章節時德奇幫選擇的營地。

在這章節以後,營地內就再也沒有賺錢任務。

剛到這個營地時,營救傑克是最重要的目的....



傑克被救回來後,他跟何西亞分享吃義大利麵的經驗...(真心覺得黑幫老大不該落得如此下場。)




營救傑克後受黑幫老大邀請去參加了他為聖丹尼市長舉辦的宴會,這宴會真的很用心,充滿各種想不到的細節。



\

老大德奇開始變得怪怪的...(顯然並不是因為何西亞死去的關係。)

如果有印象,會記得他曾經在克雷蒙角的河邊和約翰保證「自己絕對不會捨棄他」.....




這一幕完全展現了這款遊戲在核心技術上的強大...(但細節上實在Bug很多。越到後期越明顯。)









邁迦到處跟女人調情失敗...讓Karen第一句話就斬斷所有機會...(但也許邁迦也瞧不起她因為她酗酒。)





(可憐的基蘭,如果知道有人發現他失蹤了再擔心他...他一定很欣慰。)







【碧血狂殺2 Red Dead Redemption 2】不再賺錢混日子的德奇幫(在屠夫灣)

林蔭美人(Sheddy Bell)的結局是德奇幫遭受嚴重打擊,之後大家移居到這個屠夫灣...

故事最大的轉變大概就是「不再有賺錢任務」、還有亞瑟發現自己得了肺結核...幫派裡成員之間的關係與互動也變得比較不一樣。




哈維爾對待亞瑟和約翰的態度就開始變得不一樣。(遊戲第一章,哈維爾曾經跟亞瑟一起在雪定中尋找約翰。)




甚至還會猜疑彼此。





邁迦把自己過去的「朋友」引介入幫後,好像開始自己為是幫裡的二把手......


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地獄怪客:血后崛起 Hellboy:Rise Of The Blood Queen】關於歷史定位這種東西.....




這片真是........電影結構幾乎是這幾年流行的八股好萊塢俗爛片範本大鍋炒,電影人物的背景資料量都極大、但完全不交代不鋪陳,全靠腳色與腳色之間、或腳色與事件之間的「情緒」作為張力來讓觀眾對這樣的設計有所共鳴。

所以雖然有很多不講話的時刻,但這些時刻一旦結束,幾乎每個腳色都在一種情緒滿溢、激動爆表(但可能又內斂壓抑)的狀態........總是會有一堆滿是個人(腳色們)主觀體驗與想法的廢話講個不停!但觀眾完全無法真正理解或投入這些話,我們只知道「哇!他真的很在乎這個人!」「哇!他真的堅信自己是對的!」「哇!事情好像真的很大條!」.......

然後就沒了!

而且這些廢話大多寫得很糟!大概是魏德聖的【海角七號】那種等級!

可是電影也幾乎掃光了吉勒摩戴托羅帶來的不良影響。

戴托羅的電影內容大多很單薄!營造氣氛的手法充滿匠氣(甚至粗暴)。但重啟版劇情內容與變化非常豐富,人物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可惜蜜拉喬娃維琪的邪惡神祕感跟熟女韻味不足,)血漿狂撒亂噴的程度不輸B級片!但用來展現美感的血后惡魔大軍又完全不輸給吉勒摩戴托羅的版本!

再說到動作場面,戴托羅的電影動作場面除了噱頭以外,娛樂性大多都很低!節奏不刺激、畫面沒巧思......三流動作片的特徵一應俱全!要不是有克焰人和努亞達王子,舊版真的就成了低成本三流電影!──新版?扣掉特效的動畫質感很重以外,這片的動作場面之刺激有趣,幾乎是屌打【復仇者聯盟】的等級!(個人狂推和三個巨人的戰鬥。)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片只是另一個版本的【(新)神鬼傳奇】,──千年老巫婆看上了小鮮肉、想要小鮮肉獲得空前無比的力量、當自己專屬的按摩棒,但除了各種變態暴力的手段外,她從不尊重小鮮肉的意志、老想要破壞小鮮肉的人生(家庭、朋友、事業),就因為她以為自己的魅力誘惑天下無雙........(怎麼好像社會新聞中那些安全感級低、控制與獨佔慾超強、不能得逞就四處公審男人指控男人是渣男的女人?)

這樣的女人最後被獲得力量的小鮮肉給狠狠地粉碎/斷頭也只是剛剛好而已啦!.......(女性主義者到角落哭哭去吧........)


血后企圖利用「唯一能夠殺死她的武器」來喚醒主角體內的惡魔本性,──不管上一刻他內心有多麼渴望殺死她,一旦拿起武器,那種渴望毀滅人類世界的本性會凌駕一切,不管他是否會成為血后的俘虜,人類都只能等著倒大楣!

故事中,有六組人馬「知道」主角的命運,一個是Babayaga,(其實這個名詞也有在【蟻人與黃蜂女】中出現,只是翻譯不同,)一個是吸血鬼(們),一個是主角的養父,一個是英國的神祕協會,還有一個是血后跟「不能爆雷的人物」。

Babayaga其實跟血后的計畫無關,她是個無意間促成了這整個事件結局的人。

血后跟主角的養父在事件的核心,他們本身的「選擇」其實並不是選擇,早在要做出各種選擇的關頭到來以前,他們的決定都已經被限死了。

神秘協會的老古板們我就不評論,但「不能爆雷的人物」卻是個既無關、但又有意促成這件事的人,原因僅僅是因為「他與血后的恩怨」讓他只能賭上「主角會拿起武器消滅血后」,──「提供武器給主角」的這種行為看似正義,但接下來的後果呢?「他其實也知道」不是?

為了自己的利益或立場而促成了一件短暫的正義,然後完全不管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如果旁人不知道這人的用心,大概還會幫他找藉口開脫「誰知道後來的事情會變成這樣」......「他一開始的行為至少幫我們消滅了邪惡啊!」.......吧........

所以這人在歷史上(如果被記載了),大概就是個「有功於消滅血后」的人,至於那些「副作用」,可能就只會被描描數語帶過........這叫做歷史定位啦!


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沙贊 Shazam】超級英雄:哈利波特(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真要我評論沙贊,我會說它的商業盤算很有誠意.......

有些電影人喜歡把自己的固執與偏好包裝成藝術或某種高調的特色,──例如提姆波頓和昆丁塔倫提諾,前者吃鱉很多次,後者未嘗敗績,──但這些終究都是商業盤算!

尤其提姆波頓的蝙蝠俠支配或影響了DC數十年,諾蘭的蝙蝠俠只是坐實了它的影響力、把漫畫要素減少黑暗成分放大,(但...諾蘭的第一集蝙蝠俠我很愛,第二集以後就讓我有點不耐煩、甚至不爽,因為它的劇情或電影結構有「狂吃漫畫原著豆腐、偷渡導演與編劇自己主觀狂想或偏好」的味道。)

不是在主張「所謂的導演(們)就只是電影公司用來讓拍攝片場可以順利運作的工具人(而且按照【死侍】第一集的說法是「要價過高」)」,但迷信名導光環也曾讓【正義聯盟】吃大鱉。



重點是:「沙贊」沒有遮掩自己就是想要用討好觀眾的方式拍電影的事實,(找哪個導演來根本沒有不同!)差別在於它是一次華納旗下或相關企業資源的優秀大整合!(優秀程度海放【怪獸與它的產地】十萬八千里!)

它的基礎調性並不是超級英雄電影、甚至與DC漫畫無關,它的基礎其實是「哈利波特」。

視覺上,騎士公車、斜腳巷、魔法煙霧、「魔法/超能力好好玩」.......這些東西貫穿全片。

就連腳色在劇情與設計上也充滿重複性。寄養家庭的大家長就好像霍格華茲的海格或麥教授,(只是性格顛倒過來,)可以看到跟妙麗一樣優秀、寄望向這個世界表現自己的優秀、但其實內心充滿徬徨不安(不知道該不該拋棄自己原鄉或人類世界)的年輕女性,或是像榮恩一樣對自己的天分(對次文化的著迷)感到沒有信心、對社交充滿活力但經常不知道拿捏尺度的年輕男性.......

最奇妙、最令我驚豔的地方是它跳過了哈利波特的過程,直接點出了開頭與結局:「英雄是壞人自己的映象與產物」與「不要去痛恨壞人」。

壞人其實跟英雄的差異性微乎其微。孤單,想要藉由外物來消除自己的孤單,都沒發現自己的孤單是來自內心觀看這個世界(或家庭)的方式......差別只在於英雄碰到了充滿愛的寄養家庭,壞人碰到了誘惑它走上邪路的魔物(然後內心從此萬劫不復),但他們內心原本都有善良與純真的部分。

而英雄導師在尋找英雄的過程都犯了一個錯:他們以為英雄乃天生。結果英雄只是時勢選擇,就好像佛地魔選擇了哈利波特作為自己的天敵,若不是剛好七宗罪被釋放、年輕的比利貝特森也不會成為沙贊。



所以跟漫威不同.......加入迪士尼後的漫威,終究還是自己。設計要自己來,劇情要自己來,可是顯然又要被迪士尼管東管西。

但【沙贊】不同。這是部「華納」出品的電影,處處顯示了華納身為一家老牌製作、投資、與發行公司的實力。電影是華納過去幾十年來最成功的電影系列時所累積的各種製作資源的兵力大盤點,不足的部分(例如動作場面)就適時導入了其他公司坐彈性擴張......

山不在高(英雄不需有名),有仙則靈(電影製作要靈活有彈性)。這種製作上的靈活與彈性,或許是上個月【驚奇隊長】在口碑與市場上都不如預期(但又不至於被稱為失敗)時,真正應該要檢討與借鏡的地方,而不是一味的推給「大家都不支持女性主義」。



電影結束離開前除了彩蛋外,別忘了欣賞一下片尾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3NdmMYZs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