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駭客任務:復活 Matrix: Resurrections】療癒女權主義謊言造成的創傷



就好像華卓斯基自己所有的作品一樣,這部電影不意外的:故事轉折缺乏鋪陳很僵硬(不管是因為劇本瑕疵或剪接粗暴的結果),如果沒有燒腦對話轟炸、炫目的視覺刺激、與節奏震撼,光憑那已經落時的色彩美學、和處處東施效顰的情境結構就會讓觀影過程變成一場睡眠儀式。(上次是在90年代末用90年代初的色彩美學,這次是在千禧年後第二個十年用千禧年後第一個十年的色彩美學。)

這就是被大家捧在雲端的導演!這才是「真相」!不要真以為導演是心不甘情不願地來拍所以才拍那麼糟!華納真要像電影中暗示的那樣「拿契約威脅」,就不會讓導演連續搞砸【朱比特崛起】和【雲圖】等一系列電影。——但這種現象存在嗎?片商真的會這樣拿著契約去打電影創作者的臉?...不好說。

那導演到底為什麼要拍、或說導演到底拍了什麼?

整部電影其實只是在深究「到底什麼是母體?」

舊三部曲中指出:母體是種社會控制。雖然電影中很具體的將所謂的社會控制形像化為電腦機械讓人以為自己是清醒的所以製造了各種幻覺、並且躲在暗中強制調控這個幻覺世界的運作,但如果明確、但又模糊的說「母體是種社會控制」,那母體就可以泛指為父權體系、金權結構、黑箱政治、暗影政府.......等東西。

這麼一說,「駭客任務」的文本還真沒什麼太深奧的學問,反而很犬儒且老掉牙。「你是個奴隸」「為的是把你變成一顆電池(好維持母體自己運作)」「我們已經不清楚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這些不過是很典型的女權主義論述常用的詞句而已。(所以「母體」是指「父權」。中文的巧和真其妙。)

在女權主義論述中,人類全體都是父權的奴隸,看似活在美好的文明世界中,但人類真正創造的美好文明早已經被遺忘在黑暗廢墟中,我們能取用到的都只剩空殼假象而已。我們已經不清楚這一切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了,但在今天,(有些人會說)黑人是第一線反抗軍、(幾乎所有女權論述都主張)女人既是受迫害者同時也是反抗父權的精神象徵與指導者,(電影獨特的觀點)救世主的超能力是種男性特權,將這種特權轉化為對抗父權的力量是男性的義務、同時也是整個「反父權神話」的高潮.......然後這是個「謊言」!

因為它是如此單純(但又隱晦),所以我懷疑導演顯然討厭世人對前三部曲的解讀,才會有這部續集。

因此這註定是部不管怎樣都會討人厭的電影。

它的手法再次過於前衛、還過於刻意「跟前作不一樣」,已經是在明目張膽地「驚嚇觀眾」。

電影頭五分鐘看似中規中矩的開場後,接下來竟然花了三十分鐘去企圖讓觀眾以為「前三部曲只不過是中年魯宅安德森先生腦海裡的幻覺」「他的人生無法避免的會是空虛落寞收場」,(這情節根本是赤裸裸的攻擊坐在戲院椅子上的觀眾了!)

同時,它也顛覆、或說反思了自己過往對「母體是種控制」這觀念的狹隘。


母體的控制真的那麼糟嗎?會把活在裡面的人當武器,顯然這體系本質真的邪惡,但清醒過來的人何嘗又不是把自己當成武器、不停的想要攻擊母體呢?——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什麼好抗議的?

第一集中,不管賽佛是因為瘋了、傻了、或心性邪惡、對真相不屑一顧,才會萌生出賣全艦成員的念頭好換得回歸母體的機會,這集卻是直接為這些人平反,畢竟「連救世主都不是那麼在乎何謂真實」。——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什麼好抗議的?

身為支配與奴隸人類的機械一方,這集不只會反過來為了爭取「加入人類一方」的機會而不惜放棄一切也要挺身奮戰,原來它們也會有「自己並不是活在真實中(是活在別人設計好、精心操控的假象)」的困擾,那到底有誰是真正被奴役的呢?(被奴役者其實也奴役著奴隸主。)——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有什麼好抗議的?

那些堅信「打倒機械、解放人類」的人,成了雕像被供奉,但大家其實知道他們主張的路卻是一條無處可去的死胡同。


早已經明確告訴大家「打倒父權神話」其實是場謊言,但「知道自己的命運是一回事,真正去走過又是另一回事」,這十幾年間,發生在導演身上最大的改變不是親人逝去、也不是繼續拍了好幾部電影,真正的改變應該是用自己的身體去實踐「反父權神話」中對「男性特質」的否定.......

對!我在說「變性」這件事。(有注意到我一直不給「導演」一個性別嗎?)

只是去講或去相信「反父權神話」,真正用自己的身體去執行去體驗又是一回事。

父權真是奴役者嗎?女性或非雄性陽剛族群(LGBT)真的是受害者嗎?如果不是,一直相信著這些謊言(即使早已經隱隱約約知道這是謊言)的自己又算什麼?(守著錫安城、相信女權主義救世神話的笨蛋嗎?)........誠實的面對它、將那結論講出來,這才是導演拍這部電影的目的、這才是導演想要療癒的傷。


對了!這部電影滿滿滿的酷兒文化或LGBT符號,且處處取用其他電影的情境,連殭屍片都用上了。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公投綁大選的利弊分析矛盾

 公投結束了再來討論這個會更有趣。


民主政治對台灣社會(甚至是絕大多數的民主社會)來說,並沒有達到「民主」理念上應有的功能,例如更合理開明有效率的使用公共政治資源。

民主政治只是讓「自覺翻身無望、只能被僵硬固化的綁在自己目前所屬的社會階層上、日復一日同樣的生活作息直到生理衰退或意外造成的死亡終結自己為止」的人可以替自己平淡無奇無望人生增添一絲「我是勝利者」的刺激感而已。

簡單來說,所有的選舉(議員?縣市長?立法委員?總統?罷免?公投?)其結果都是在營造並提供選民這種刺激感而已。

(所以投票率低落可能也象徵著「這個社會中有多少人對這種刺激感厭煩」。那數字可能不精準,不是每個人都是因為厭煩而不投票。)


因此,與其討論公投綁大選的利弊,不如去試著思考看看公投不綁大選的結果吧~

「不用在排隊投票等開票到三經半夜啊~」一件僅僅只需要增加投開票所、增加選務工作人員就能解決的事情,(而且用數學來看,這樣做遠比公投不綁大選便宜多了,)我們的社會判斷結果是「這件事情無法從投票流程的基本模式上解決,一定要徹底的改變選舉規則。」

這三小鬼啊!

明明舉辦了公投辯論,在辯論中也「充分」的討論了這個議題,但翻遍網路意見討論懶人包,大家普遍真的就是認為這個公投不過就是在選擇「要不要放手讓大家以後排隊排到半夜」而已!

等等...屁啦!這個辯論討論一點都不充分...甚至根本不客觀!

為什麼支持方主張的「公投綁大選比較省錢」會變成一個獨立的議題在整個辯論中檢視(「真的有比較省錢嗎?」),但反對方的「會讓大家排隊到半夜」卻.......就這樣變成一個不可檢視的議題了?

光是這個結果就證明了反對方主張的「讓選舉焦點不要被模糊」是不可行的!(他們自己就模糊了整個議題。)


公投綁大選會模糊選舉焦點?很明顯的,就算不綁一樣會被模糊扭曲。

既然如此,合理的邏輯思考是「放棄用這個論點去評斷衡量出兩種意見的差異利弊」才對!


但,姑且討論一下吧......

選舉避免焦點被模糊,應該從讓輿論品質形式進化才對。

例如趁自媒體崛起的風潮去發展更多元的媒體型態,成立(甚至扶植)更專門、不會以政黨選情(權力增減)為基礎去進行選舉議題討論的媒體。

如果能做到,那不管公投綁不綁大選,我們都能讓選舉焦點被模糊的可能性縮小才是。


很可惜,就跟其他所有的政策一樣,不管是教育改革或產業發展條例,這些層面都不會被討論,更不可能被大眾思考,最後我們的社會永遠只能在錯誤狹隘虛假無用的各種說詞中間反覆被政治人物翻來覆去搞得暈頭轉向卻自以為真的掌握到議題真隨然後被推去選票所投票。


台灣民主根本是一場笑話。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蜘蛛人:無家日 Spiderman:No way home】原本可以有多精彩呢? (微劇透)


漫威這幾年的行銷手法改變了電影...不!是扭曲了電影。

剛剛在臉書上看到一段很奇妙的意見是「索尼的驚奇蜘蛛人把精彩畫面都剪在預告中,所以真正去看了電影時就覺得沒那麼精彩。」

這種意見有幾個問題……

首先:吸引眼球的片段不等於「精彩」。就算如此,比起視覺上完全缺乏亮點、必須要拿奇異博士的「鏡像空間」來充數的漫威蜘蛛人,驚奇蜘蛛人(1&2)至少拿得出動作有創意巧思、色彩絢麗、運鏡取景充滿魔幻感、整體邏輯節奏又清晰的影像畫面。 

這段決戰真是魔幻、絢麗、調理又清晰,簡直是這類情節的巔峰之作。


看看這畫面!今年的【脫稿玩家】讓人期待,不就是因為已經好多年沒有這樣的動作片了嗎?


而且還很幽默(不單單是蜘蛛人賤嘴連發)。




反觀漫威蜘蛛人,就是從頭到尾都很單調、很老套(幾個動作招式從第一集用到第三集),偶爾看似有創意的東西出現卻讓人發現都是在致敬山姆雷米版的蜘蛛人和驚奇蜘蛛人。

這是因為漫威的電影(最初)除了鋼鐵人以外,如果會得到好評通常都是因為它們是復仇者聯盟,只不過看是復仇者聯盟正傳、前傳、還是迷你版。(所謂的英雄獨立電影就是復仇者聯盟前傳,不然就是美國隊長3那種迷你版復仇者聯盟。)

對漫威而言,與其拍出好電影,不如去費心思製造噱頭、或讓觀眾有種飽足感,所以電影的內涵與形式日益空洞化,故事結構變得複雜、但邏輯與內容卻變得很單調。

而且開始熱衷於花大錢製作假預告。(看到的廣告不是真正商品的內容,這感覺上是詐欺吧!)


真正的好電影應該要讓人能沉澱下來深刻感受,應該要能讓人靜下來去針對劇情產生反響,而不是坐在椅子上等著被下一段刺激或精彩劇情轟炸。

像……三代蜘蛛人性格的差異是否有突顯出來?(有,但不知道觀眾有沒有去細細察覺。「你是什麼樣的人」並不是指一個人的性格,而是種很形而上的特質。)

像……為什麼大家會那麼容易相信神秘法師的謊言?尤其在司法單位已經藉由「查無事證」間接證明了他是個騙子惡棍以後?……「基於反英雄心態,人們願意去相信一個英雄其實是假面惡棍,但這證據為什麼是另一個死掉的英雄來提供呢?」這裡的矛盾是個很有深度值得探討與發想的議題,可以直指這個時代的網路言論和主流媒體缺乏堅定的是非辯證價值觀邏輯之亂象。

還可以讓蜘蛛人真的同時成為全民公敵與全民英雄,一方面有警察與被煽動的市民跟他做對,一方面又有熱心市民同樣願意挺身而出提供棉薄之力幫助蜘蛛人對抗壞蛋。這似乎是蜘蛛人電影的焦點元素,但在漫威中完全不存在這樣的情節橋段。

又或者是可以讓蜘蛛人去對抗躲在暗處操縱輿論、挑動其他超能者成為壞蛋的反派。(壞蛋所以是壞蛋,並不是單純的善惡二元論,壞蛋也可能只是某種社會機制或戲劇後設主義下的犧牲品,所以為什麼要期望善惡對立邏輯的公式「好人勝利、壞人滅亡」掉在這些人頭上呢?)........


寫這篇文不是為了幫劇本故事抓蟲補洞,更不是我自以為聰明、自以為發現了很多「不合理」的情節,只是想指出「它有多可惜」、想要去想像「漫威電影宇宙(既然都已經成功囊括了每年A級大作三到五成以上的票房)內容可以以何種形式去變得更多元」。

「無家日」的故事當然有它可觀之處。尤其是結局,讓蜘蛛人失去一切,不管是家人、友情、物質......就連東尼史塔克為他準備的蜘蛛戰衣也無法再使用,自此,彼得帕克真正的成了一個孤膽英雄、終於踏上了他所崇拜的東尼史塔克曾經所處的高峰。

這證明了:漫威並不期望它們的電影供應的只是無腦爽感或眼淚,一系列的新影集導入了很多過往超級英雄作品不會使用的戲劇技巧和故事類型,「鷹眼」更是深入使用「凡人」的眼光感受挖掘這個漫威宇宙。

那......既然要這樣做......那為什麼不好好做呢?明明有個很好的切入點,為何要輕輕點到以後就完全丟棄在一旁?

還是要說:本片看完,失望,很失望。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蜘蛛人:無家日 Spiderman:No way home】漫威:對不起!一直在讓你們看這麼無聊的蜘蛛人!

 



漫威基本上是承認一件事:新版蜘蛛人如果會讓你覺得好看,完全是因為「我們有復仇者聯盟」。

事實上,它的動作設計很普通,技術上沒有突破、鏡頭缺乏美學、沒有強烈的個人特色.......(一旦蜘蛛人三代同堂擺在一起比較後,就會知道漫威的蜘蛛人有多普通。連噴個蜘蛛絲的帥氣爽度都被海放。)而且蜘蛛人校園生活的劇情張力很差,整體邏輯結構很無腦。

沒有「失去班叔叔」的哀傷後,取代的是「失去東尼史塔克」的哀傷。雖然東尼史塔克教給了彼得帕克不一樣的人生哲學,「如果沒有這套蜘蛛裝,你就什麼都不是,那你不配擁有這套蜘蛛裝。」但這證明了「我們的電影好看是因為我們有復仇者聯盟」,而且這個哲學並不需要用東尼的死來強化,東尼的死最終帶給蜘蛛人的只有「嘿!你是復仇者聯盟-漫威宇宙的成員」而已。

雖然充實彼得帕克的校園生活、更聚焦在他是高中生這件事情上,也可以說是不錯的創意,但「這樣能拍三部電影」?


好!漫威承認了這個事實!漫威企圖在「不知道還會不會繼續有蜘蛛人」的情況下(又再次放手讓索尼去主導)好好地拍出一集「既可以做結尾、但也保留後續可能」的電影,結果.........

動作設計很普通,技術上沒有突破、鏡頭缺乏美學、沒有強烈的個人特色.......而且蜘蛛人校園生活的劇情張力很差(一幕就結束),整體邏輯結構很無腦(每個人的行為舉動都不合理、連劇中角色都可以這樣嘲諷自己),整部電影從頭到尾依舊在賣弄「我們有復仇者聯盟」。

最後除了跟嘉菲爾的「驚奇蜘蛛人」平反、承認並稱讚「你很棒(有最棒的動作設計跟鏡頭美學)」以外(還有讓XX俠預先登場),這部電影讓我看的.......


失望。

除了失望以外還是失望。

頂多只能安慰自己「不難看啦!結尾收得很棒、讓蜘蛛人不再是個不知世情冷暖艱苦的屁孩!而且還是有幾段很棒的感情戲!」


(我竟然為了這部電影錯過禮拜三的「鷹眼」。不值得啊!)


這裏還有第二篇關於這部電影的文章......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萊豬陰謀論

我們如果比較廣泛且動態的去觀察回憶一個議題的意見變化,不要急著去比較討論,只要把意見變化本身攤開來看,會得到一些很有趣的樣貌。

萊豬進口議題的關鍵不該是豬肉有毒無毒,因為美國自己也都在加速停用萊克多巴胺,可能台灣根本沒機會吃到有萊克多巴安的美國豬肉。
但為什麼鮮少有支持萊豬進口的人提起這件事?
就政治上的效益來說,強力主張這點是最快解決問題的手段,一直不講、一直聚焦在「萊豬沒那麼毒」上頭,難道他們在期望老百姓在這段期間對科學資訊的識讀能力會獲得飛躍性的提升嗎?

很顯然。
「萊豬的毒性」是在避免大家對議題更廣泛的進行討論和思考啊!

如果沒有毒性議題,請問我們此刻會在討論什麼呢?
不就是進口豬肉對本土豬肉的衝擊嗎?

開頭說:我們需要動態的去觀察回憶……
那就來回憶一下這些年本土台灣豬肉的新聞議題有甚麼明顯的變化……

不是說要出口豬肉嗎?怎麼好像忽然完全遺忘這件事情了?
不是還在擔心台灣豬肉開始出口後,豬隻產量大增,會消耗更多用水、製造更多污水嗎?……怎麼不討論、不擔憂了?
怎麼跟美國進行貿易談判,但卻完全不提「美國能否也進口台灣豬隻」呢?(不是對台灣豬的風味很有信心嗎?)
怎麼可以為了突顯韓國魚無能而大賣特賣農產品的民進黨政府,過去兩年在台灣豬肉出口這個議題上,卻變得異常無能、好像當它是死狗放水流一樣?(對比豬瘟禁令即將解除時的大肆宣揚,這對比跟變化未免太匪夷所思。)

這樣攤開來一看,我嚇到。
萊豬進口的目的跟國際貿易無關,而是要摧毀台灣本土養豬業吧!因為中南部要擴建半導體廠,需要的用水就指望從養豬業身上擠出來啊!
(時間點都切得剛剛好啊!半導體廠大肆擴建的時間,剛好民進黨政府開始計劃進口美豬、同時加速啟動發電廠興建。)

除非政府(民進黨)也能承諾並在美國進口台灣豬這件事上拿出對等的成果,否則我看這件事情大概就跟我過去所抨擊的柯文哲(他的真面目)一樣——我事前完全拿不出直接證據,都是建立在對人性的合理分析推論上的陰謀論,但偏偏就是這陰謀論最終無可避免的大獲全勝。

綜合以上所說,我要聲明:我是人。我反對萊豬進口。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千古惡魔靈/幽冥遊戲室 Playroom (1990)/Schizo】獻上你的善良、喚醒你的邪惡


 

再感謝一次【詭屋】,那部電影點出了「所有包含血腥殺戮內容的恐怖片,都是一場以娛樂觀眾為名而進行的獻祭。」

電影中,每個角色的遭遇或多或少都在它尚未在鏡頭前登場就已經決定了。現實中,人要為了看不清、找不到自己存在的目的而煩惱焦慮,但在電影中,每個人存在的目的卻是清晰明瞭的,要成為反派、要成為英雄、要成為路人、要成為犧牲者.......

每個電影角色身上具備的要素,不管是外貌、還是「(不曾真實發生的)人生經歷」,一切都是為了讓這個人完美的實現自己被賦予的角色目的。

所以我們不需要以為這片是【鬼店】的跟風模仿而去多愁善感的為失去理性後陷入瘋狂的主角感到惋惜、也不值得為他糟遇了各種事情而投向黑暗去感到難過,因為他存在的於電影世界中的目的從一開始就是邪惡的~


對!主角是邪惡的!即使他知道何謂邪惡、甚至抗拒邪惡,最終卻欣然接受自己的邪惡。

這是本片最驚世駭俗、令粉絲讚賞的地方。

除了在隱喻這個世界眾多的衣冠禽獸以外,「惡童(Evil Child)」這個題材可以說是因為本片而立下了一個後人很難超越的標竿。(直到【凶兆Sinister】為止。)

電影要不是必須為惡童們加上一個無害純真的濾鏡去解釋他們不合理的恐怖行為,要不就是為他們的身份加上一個「非兒童」的謎底。

但這部片只有短短一個半小時的劇情,卻敢讓「兒童是邪惡的」「兒童不會畏懼向魔鬼獻上自己的良知」「魔鬼不需要引誘兒童、兒童天生會渴望魔鬼」這樣的觀點深刻烙印在(某些)觀眾腦海中,更奇妙的是「主角明明已經是大人,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惡童。」這些電影創意與劇本基礎功上的成果,真的是很難超越啊~


可能是因為對自己的故事太有信心,或是畢竟年代保守,所以本片在殺戮上頗保守,反而花了很多心思在攝影美感與色情美學上。

巧妙的剪接讓故事在一個半小時裡連續翻轉數回,這證明了它有著優秀的電影製作團隊。

可惜本片在台灣並沒有正式發行過,不管是錄影帶或VCD/DVD,非正式管道引入的LD用的片名是「幽冥遊戲室」。

但也因為年代久遠,所以Youtube上竟然能找到全片。有興趣的人可以挑戰看看。

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

男孩與泡泡怪 (A Boy and His Blob: Trouble on Blobolonia)

 



波斯王子?阿比大冒險?

這兩個超經典IP的玩法都可以在這個遊戲上看到雛形,甚至可以說這個遊戲做得還更好(更純粹更有挑戰性)。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8位元聖誕節 8-bits Christmas】後電子產品消費時代

 



有些人(在美國)可能會說「這片勾起了80年代(大家都瘋狂崇拜電子數位娛樂)的回憶」。

但我看到的是一個在不停的「被不負責任的商人製造出來的低劣電子產品欺騙誘惑」「被日益惡化的校園生態日復一日折磨」「被失落、憤怒、自我中心、不停追逐自己逝去青春尾巴的焦慮父母教養」的兒童成長過程。

本片乍看之下會以為充滿科技新潮奇幻感,但其實它復古到了極點,甚至比80年代還要更古老,大概是「狗臉的歲月」或「新天堂樂園」那種等級的古老。

它講的是:在生命看似無邊無界的苦悶與無常中,其實處處是希望與歡樂,甚至沒有這些苦悶與無常,人就無法找到生命真正的熱情與夢想。(父母看似高壓不負責任的教養方式,反而意外給了小孩一個更豐富的人生。)

但,作為一部電影,它的手法(攝影、配樂、剪接)很普通、很平淡、甚至可以說很乏味,遠不如那些前輩作品。

最後真的就只是在打著八位元電子畫素在賣情懷而已。


在電子產品消費風潮剛興起時出生成長的一代來說,父母對電子產品的不諒解與妖魔化,肯定是件讓人感到痛苦萬分的事。

這就只是時代進步的一個表象而已。就好像電影娛樂大行其道的年代長大的小孩,會想要告訴子女經典電影的美好,而不要去沈迷於電視肥皂偶像劇。

但反過來說,電影娛樂剛出現時,一定也一堆父母忙著告誡子女「不要沈迷於那東西、多來欣賞古老經典娛樂的美好」。

不同的是,隨著消費(純)電子產品的狂熱漸漸散去,過去的小孩也長大成為父母,他們(大多)會學到不要用高壓的方式去面對子女、或是在他們身上強加任何隔絕禁令,(某些人)更能快速地聚焦在「教會子女珍惜生命的美好」。

(也許電影把新時代的父母描繪得太美好。但這也是種情懷吧!相信自己能比上一代更好。)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魂斗羅 鐵血兵團 (Contra: Hard Corps)】多線射擊遊戲?

魂斗羅竟然有這樣的版本!太驚人了! 

為了發掘所有的路徑與可能性,這遊戲的耐玩性極高啊!




SNES上的三代(鐵血兵團前一代),看得出來製作團隊對於高效能的畫面表現上癮了所以才會在不同平台上發表鐵血兵團。


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小鬼當家:甜蜜之家】做父母的焦慮

 屏除掉俗氣的喜劇效果與聖誕氣氛,原來「小鬼當家」一直都是部「給父母看」的電影。



這部電影並不是說「父母可以放心的把小孩一個人放在家裡,小孩子的活力、勇氣、與創造力可以幫助他們克服看家的所有難關,」而是要聚焦並放大「小孩子能帶給大人的心靈撫慰」(這是變成大人後很難做到的事情)。

所以,新時代的準爸媽或爸媽預備軍們,應該不要恐懼、懷抱著開放並期待的心去看待「養育兒女」這件事。


作為「小鬼當家」這個IP的主題「設陷阱打小偷」,這部片的表現可以說是遠在及格水準之下。

到處都是致敬跟抄襲的老梗,節奏也略嫌呆板拖延,頂多就一兩個機關有讓人讚嘆的效果,除此以外,讓我感到的是痛苦而不是愉快。

但這必須要歸咎於人設選題失敗,因為這片並沒有什麼可惡的小偷,而是兩個讓人值得同情的崩潰父母,看著他們齊心協力地想要保住自己的家,實在讓人很難對「看著他們被陷阱惡整」一事有什麼開心的期待。




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任天堂紅白機】不動明王傳 + 影子傳說

 


兩款遊戲出乎意料地相似吧?

影子傳說出現於1985,前身是街機。

但不動明王傳則是百分之百的任天堂主機遊戲。


遊戲的進化相當有層次,不會有「老梗」的問題。

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Game&Watch Zelda 1989】時代的眼淚

 「Game&Watch」是指由任天堂發行並製作的一系列掌機遊戲。

說是掌機,但它跟今天的PSP或GameBoy不一樣,它通常只有單色LCD螢幕,而且沒有「連續動畫」,只有單格影像。(後來的NDS造型就是為了向這系列的產品致敬。)

但,上頭的很多遊戲非常有創意,反而可以突破開發成本的限制、讓許多創意與關卡設計獲得機會出現在市場上。


這款「Zelda」被稱為「Game&Watch」的巔峰,可以在上頭看到很多1987年的NES遊戲都無法順利執行的創意。

(去看了一下模擬器的檔案,發現這款遊戲有「全破」事件。玩家挑戰到最後可以「成功拯救公主」。)





並不是所有「Game&Watch」都是單色的,下面這款就是彩色的~~(馬力歐經常出現在Game&Watch中。)



可惜。

後來有家美國公司用自己的名稱持續的仿效這種「單色LCD螢幕掌機」的概念,大量粗製濫造了很多遊戲。

到了今天,這類遊戲掌機都清一色是方塊遊戲而已了。

2021年9月19日 星期日

【脫稿玩家 Free Guy】消費主義的下一步:再見了!泰勒德頓!感謝你多年以來的教誨




這片的劇本結構跟【瓦力】有那麼點像。

宅宅男主角迷上了不把它當一回事的女神,沒想到女神真的被宅宅男主角癡迷純真的追求態度給感動而心動,結果下一刻就因為反派的陰謀,宅宅男主角失去了記憶與性格、變回了毫無特色的機器人......

真是部好卡通。


比起【無敵破壞王】或【駭客任務】【楚門世界】,這部電影跟【樂高玩電影】有著比較像似的內裡:人的核心(意志)是因為創造而有存在的意義。

在【樂高玩電影】中,樂高們雖然只是玩具,他們的意志看似只存在「小男孩的幻想」中,但父親把小男孩趕出地下室後對玩具所施加的「暴政」卻也同樣客觀存在於「小男孩的幻想」中。

所以究竟是小男孩賦予了玩具們意志,或玩具們的意志被小男孩感受到?如果是後者,那就表示小男孩的「想像」並不具備主動,反而是被動地反映了玩具們意志的樣貌,——小男孩的想像力是為了玩具們而存在,玩具們才是小男孩想像力的主宰。

扯遠了!(這種「莊周夢蝶」的思想遊戲跟本片無關。雖然這個議題確實存在【樂高玩電影】中,但不存在本片中。)


【樂高玩電影】的主角很熱衷於活的跟群體價值一模一樣,他唯一的獨特之處只在於對自我的熱情和熱衷於自我對話,除此以外.......那就是場現實中芸芸眾生所正在經歷的悲劇:你除了「相信自己很獨特」的方式以外皆毫無獨特之處。

正好像「蓋(Guy)」的人生一樣——不管「蓋(Guy)」對自己的人生有多少熱情與熱愛,那都沒有價值,因為那只是某種程式或社會規範強制賦予每個人的屬性。(注意:你不能說那些熱情與熱愛是種虛假的感情。)

「程式賦予每個人的屬性」這應該好討論,但說到「社會規範」,那可能要扯得比較遠。

比如:看商業周刊學到的信條或行為指引是否能賦予自己獨特性呢?答案是「不能!」因為這種屬性的核心在於「為了讓人可以快速成為工業體系所需的生產勞動力」,而且它同時是被大量複製後散播並用廣告的方式灌輸給許多人,它的作用本身就是用讓人失去獨特性而成為生產勞動力,不管這個信條或行為指引是否在生產體系中有特別地位,它也都被大量複製並散播,它也不問本人是否真的需要、或適應良好。

簡單來說:在這個時代,就連人生藍圖都可以是種商品被大量生產散播並消費。

如果說到這一部分,會發現比起【樂高玩電影】,【脫稿玩家】又更接近【鬥陣俱樂部】!


從消費主義來看,這片其實在探討的是消費主義的「未來」。

消費主義有它積極美好的一面!因為「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反正下一句未必是要接上「而是靠神所說的話」,)但過於積極在消費生產「食物」成了消費主義的濫觴。

如果不生產或消費「食物」,人其實可以生產或消費「無形的東西」,而我們正活在「生產與消費無形的東西」正在逐漸追趕上「生產與消費食物」的時代。

電影工業規模持續增加,電玩娛樂慢慢成為主流,就連直播或自媒體也慢慢成為不可忽視的娛樂選項。這種消費模式固然不算完美,但至少已經成功擺脫了「讓自己的消費定義自己」,而是真的開始往「讓自己決定該消費什麼東西」前進。


另外,如果仔細看會發現本片中出現的黑心的遊戲公司並不是在影射現實中的任何一家遊戲公司,(就連發行「俠盜獵車手」系列的R-Star也不是,)而是跟遊戲業無關的網路巨擘:谷歌。

這家公司多次併購其他公司的產品後,將其技術應用在自家核心產品上,然後任由被併購的公司凋零衰亡、產品自然地消失在市場上。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自殺突擊隊:集結】沒啥創意的詹姆斯岡




這片根本就是拿「失敗的超級英雄電影」範本來翻拍,只不過它超成功。

所以...網路影評大概就到此為止了,以後,它們大概要淪為網友無聊搜尋打發時間的素材和幫片商宣傳時敲邊鼓的三軍了,因為它們剛剛集體證明了自己「根本沒有用」。


片頭滿滿的「星際異攻隊1」,加上「撕裂人」的兩大主角擔任免洗搞笑配角,我看完確實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失望。

【撕裂人】的男主角(他同時也是喬許威登的【Firefly】的男主角)


因為星際異攻隊兩集片頭差異很大,除了片名標題美術跟同樣都是載歌載舞以外,其實那根本是不同的東西,導演求新求變的企圖很明顯。

但「自殺突擊隊:集結」卻看不到這種企圖,導演只是把自己的舊有風格(不管是好是壞)拿來魔改一部「我懷疑是喬許威登打造、準備要開拍的電影」。


對,這片到處都是喬許威登。(一樣也是把自己舊有的風格拿來改造這個華納IP而已。)

有長鏡頭動作武打,有復仇者聯盟1的故事節奏,還有「女性在這種講求雄性陽剛的環境下如何出頭」。

人物緊張衝突的氛圍與處理方式就像復仇者聯盟,也讓重要角色在重要關頭用帶有自我犧牲的神風式突擊打敗了敵人(只是氣氛輕鬆許多).......最重要的就是那個拿「誰會死掉來下注」老梗笑料。

(真的是喬許威登嗎?或者一切只是巧合、或只是詹姆斯岡刻意要這樣幹?)

但詹姆斯岡進來魔改後,片頭變成同一個時間線發生的事情,這讓整個故事發生的邏輯變得莫名其妙。

原本故事中多數事件的發生都很莫名其妙,好的編劇導演應該要去調和這種莫名其妙,但詹姆斯岡的策略向來是「不鳥這種東西」,所以我們只能好奇:海星到底是怎麼被打敗的?翻車地點剛好就是大家約定的會合處?靠麵包車就能潛入實驗室?


整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這種莫名其妙,凡是有謎團有障礙時,跨越的方式都出乎意料的「低能」,讓人好奇「好像不需要什麼本事也能成為英雄過關斬將」,就跟詹姆斯岡過去經手的電影劇本一樣。


對,詹姆斯岡重現了很多他令人喜愛的特色,但讓人不敢苟同的地方一樣也重現了,甚至可以說只有更多、不會更少。

乍看之下,電影品質(華麗度與趣味)跟星際異攻隊2不相上下,但劇本扎實度恐怕連撕裂人都不如。

2021年8月3日 星期二

【未來戰士】

小時候不懂這款遊戲的魅力,現在看別人玩,看完驚覺:這年頭的大作很多都很膚淺。



2021年8月1日 星期日

【未來媽媽】文化上的膚淺是台灣電視劇的悲劇

這部電視劇展現的是台灣人文化上的膚淺,不管跟劇集主題(懷孕/不孕)有無關聯,台詞對話或情節都極其無聊空洞。

而且對這種「無聊空洞」,它的製作團隊(編劇導演)似乎有種異常的自信會認為「這很好」。

這樣的戲劇在台灣似乎總能成功。

商業上,已經很明顯讓人能看出來故事刻意模仿中國這幾年很成功的電視劇模式(例如「三十而以」),但它的台灣性內裡反映的卻是台灣人在文化上的膚淺。

這種膚淺是多方面的。劇中角色的人生會都是一個樣式,根本的原因在於編劇只能用這種方式去揣摩和理解「演藝圈外的人」是怎麼生活的,因為他沒有文化,(或說欠缺對文化的深刻理解,所以用很膚淺的心態去「假想」其他人。)還有這種不把邏輯當一回事(只求自己的目的能滿足)的態度,因為他不認為戲劇創作(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必要帶有高深的目的與責任。

講不孕、或講不孕的痛苦,它其實都在偷渡「台灣女權主義對傳統婚姻的批判」,但這種批判又很矛盾淺薄、只求情緒發洩,——這種批判主要就是將焦點集中在「控訴婆婆」「控訴男性」,可是除了控訴以外,它完全不想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怎樣做比較好」、或說「怎樣才能做到好」,那就好像「我負責控訴,不想被我控訴就趕快想辦法平息我的不滿,剩下的我都不想管。(我只要負責出張嘴就好。)」

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如果是化為喜劇性的戲謔(不希望讓觀眾太認真)那也就算了,但是對這種「不負責任」,它的製作團隊(編劇導演)似乎有種異常的自信會認為「這很好」。

花了很多心力去追尋都會女性追求的中產階級時尚摩登生活,認為人活著要有事業、要有愛情、要有下班娛樂.......但首先那都是同一套邏輯的延伸,所以角色經常除了臉蛋不同、當下的情緒不同以外,她們其實都是一個樣,講著同樣僵硬、憋腳、又俗氣的話,抱持著差不多的態度與價值灣(女性嚮往的中產階級消費主義)而存在,除此以外什麼都沒有。

最慘的:偏偏它就不是喜劇!

喜劇性的「控訴」會讓觀眾獲得情緒性的一時發洩,但作為一部有技術性主題和社會性功能的非喜劇,難道它在告訴觀眾「要藉由怨恨婆婆和丈夫來解決問題」嗎?(或說「逼別人解決問題」。)

人們的互動為何發生、如何進行、會招來什麼樣的結果,(就是「為什麼想講話」「講什麼話」「別人會對這話有什麼反應」,)這一連串的事情要有邏輯,雖然戲劇並不是絕對真實的,但它的基礎卻是現實世界,所以不能過度無視邏輯。像媳婦對著婆婆說「只要能生孩子,誰來當X太太對妳來說都沒差吧!」聽了只會讓人想翻白眼,因為「難道婆婆能決定兒子要娶誰嗎?婆婆本來就沒辦法對兒子要娶誰表示太多意見啊!」

重複無數次這樣的對話與衝突後,我們會發現這部戲劇只能不停的用不合邏輯的方式去逃避「必然的後果」來讓故事滿足女性觀眾的玻璃自尊心。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電玩:大盜五右衛門

任天堂與超級任天堂上都有發行的遊戲。當年推出時也有推出漫畫周邊,(是日本少數「漫畫便周邊」的動漫作品。
有種Sify式B級片選題的狂放。早期的電玩在美術設計上經常會有讓今天的玩家會忍不住要質疑「啥?這是什麼東西?」的設計,例如敵人會丟水果當武器、關卡地板是條魚、天上會掉下來竹筍......這類其實是有點無釐頭的超現實設計,但隨著技術越來越好、這樣的設計也越來越少,尤其到了超任時代,它是少數持續這種設計風格(但又拿捏得當)的遊戲。

任天堂二代。(明明大盜五右衛門就有出現在「科拿米大進擊」中,但我看遍童年電玩回憶中,從沒看過台灣有誰家玩過大到五右衛門。)



超級任天堂二代。這被稱為「最好玩的一集」。
事實上,和這代一比,我就對三代興趣缺缺,所以也許這樣的評論很客觀。



【魔域戰線】

 已經「沒落」了的台灣本土遊戲公司。





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明日之戰 The Tomorrow War】像兒戲一般的戰爭


電影開場先直接用一個充滿震撼的倒敘法破題,但接著卻是長串影像風格平時溫和又溫馨感人的居家生活(和可愛的小羅莉)讓觀眾的情緒鬆懈,然後又有戰爭對百姓生活變化的影響、主角被徵招入伍(和企圖逃兵)、最後是一連串血腥慘烈的戰場行動....... 

這種故事結構讓我想起保羅范赫文的「星艦戰將」。

但正確來說,是這年頭的電影故事結構往往變得很單薄,所以這種情境與場景的轉折很複雜多變、但在節奏緊湊或氣氛吸引人之間的變化上又拿捏得當的電影,自然會格外吸引人又引起話題。(雖然反而因此砸鍋的電影也不少。但原因再討論了......)

這年頭的票房大作,比如【玩命關頭】、【侏羅紀世界】,或同為科幻戰爭片和異性怪獸入侵的【洛城異戰】【明日邊界】,情境與場景的轉折數量只有本片的三分之一。

還有很多電影會用比較蒙太奇的手法拍攝一連串類似但實際上很破碎的情境、再應用剪接手法來控制影像節奏並暗示觀眾「接下來發生了一堆事情」「接下來主角走過一堆地方、經歷過一堆事」。這種手法變成了今日電影工業的「正道」,但跟本片相較之下,這些「正道」明顯是很取巧的電影手法。


所以整個來說,這部電影並不特別。雖說怪獸特效扎實,但設計上並不特別讓人驚艷;戰爭場面與動作橋段都設計的中規中矩、甚至可以說有點單調,插花跳水免洗演員佔了絕大多數,帶入的背景(政治)議題與操縱手法更是八股俗套。

但好就是好在它的電影核心不取巧!


另外,忽然有種想法:克里斯普萊特要不要考慮再接下來的「魔鬼終結者」電影中爭取成為「終結者」的機會呢?片中他對著女兒承諾的那句「I will be back.」真的很得我心。(結果本片我最欣賞的一段竟然是最普通的文戲。)

【殺清鍵盤俠/酸民必須死 The Columnist/De Kuthoer】看清一個人的本性


 

一方面來說,那些講一堆垃圾言論的網路鍵盤「俠」真的可惡到一個讓人無法想像的程度,這也許是電影的誇大,但華文社群媒體似乎很少看到這樣的地方,就算有,也是「左膠女權主義者」在私密社群中發表著「自己希望男人用如何痛苦的方式死光光」為居多。

所以同樣身為人,其實是很能理解女主角的憤怒。——其他人負責當總編輯、當警察、當暢銷題材作家(甚至身為男性),大家並不可能真的跟她處在同一個位置去接受那些羞辱、那些無理的批評與威脅,要她「別去看就好了」這種話未免太過於天真且不負責任。

如果只從報紙新聞的文字影像去片面理解這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例如知道了兇殺案的存在、知道了死者們的惡劣言論.......等,)也許真的會如我以上所說的去看待這件事。

但令一方面來說,這是電影,它有虛構體裁的優勢:能夠更深入去探索事情的不同面向。

最後我們發現:女主角不只是憤怒,她也將發洩憤怒或委屈當成一種藉口,去滿足內心嗜寫的渴望、還利用暴力刺激自己的靈感,口中聲稱要追尋言論自由的自己最終(或說本性如此)成了那個最不尊重言論自由的人。




2021年6月26日 星期六

【這個勇者明明超TUEEE卻過度謹慎】女神們的大崩壞

這部卡通故事乾淨俐落,不像目前常見「混合電玩邏輯」世界觀的輕小說一樣動不動就企圖吃書、或搞成大部頭長篇。

扣掉原作提供的要素以外,基本上故事主軸就是看著「女神(女性)大崩壞:女性為了追求愛情跟滿足肉慾而怎樣的醜態百出」。

因為(不爆雷,講的比較隱晦)看到最後,觀眾會警覺到:這從一開始就是部「關於女神」的故事。所以初登場主角就強的不得了,因為這個強的不得了的主角其實是真正的主角(女神)要去挑戰的難關。

「主角強的不得了」的設定在最近很常見,但像【一拳超人】因為主角的強,所以其他需要配角推動故事,但配角終究是配角。看到目前為止只有這部作品從根本上的顛覆了「強」的意義、與各角色間的從屬關係,配角是主角,強大反而成了一種真正的難關與挑戰。



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

【米家大戰機器人/智能大反攻 The Mitchells vs. the Machines】視覺效果很有創意很有娛樂性,但後勁不足


 

這部電影很完美的複製了【蜘蛛人:新宇宙】和【樂高大電影】的優點.......的皮毛。

電影質感看似花俏、彩蛋富有娛樂性,但首先這已經是【無敵破壞王2】就曾經企圖做過的事,雖然讓觀影過程當下能帶給觀眾電影和現實的連結,這會讓故事深度變得平板化。數次用這方法去帶給觀眾歡笑、讓劇情能推進(解決某些為了製造緊張懸念而增設的謎團就硬用彩蛋當破解的答案),這首先很突兀,還迴避、甚至浪費了電影觸擊到的某些「大哉問」。

說到突兀,這部電影的人物表現方式就好像很多種怪異非主流作品的集合,肢體動作與表情時不時誇張到一個極致,完全不像【蜘蛛人:新宇宙】那樣的順暢,反而像【食破天驚】般的詭異誇張(人物時不時就會有像得了躁鬱症一般的行為表現)。

但【食破天驚】對自己的詭異帶有某種自信,而且也有品味與創意去將它用影像呈現出來,很遺憾的,本片完全看不到那自信與品味,還用了一個「首重實感」的劇情與背景設定,這在製作與創意上簡直矛盾到了不行!




劇情主軸很俗套,【古魯家族】就用過,它承襲了一些女性主義在好萊塢的傳統:不再刻意追求年輕女孩性感的形象與活力(性魅力),而是更深刻的探討她們跟家人之間的矛盾與對「獨立去探索世界、建立人際關係」的渴望。甚至可以說是讓「新時代的女性主義(否定父親與男性之價值)」和「好萊塢電影世界的女性主義(與父親之間建立起更良好的關係)」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但這樣做首先讓「療傷」的功效(讓人理解為何自己的父母讓自己這樣難受、挫折、與失望)從這部電影中消失,變成了強迫觀眾去聽從、去認可某種制式的價值觀與規條:「(子女)不可拋棄自己的父母」和「(長者)不可抗拒新時代的浪潮」。


不是說「我們應該否定父親對子女的付出」.......而是說「這種說教有沒有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反而是種痛苦、甚至自虐的禁錮,而不是讓內心痛苦的經驗與回憶獲得舒緩與釋放。」.......

(其實也有專走這種療傷結論的故事類型。說本片會造成這種矛盾似乎是有點多餘,只是我個人寫在這邊的一個小小疑慮。)


對了!這部電影的立場是「支持科技」的。故事主題看似在質疑「新科技」(因為新科技不好),電影影像與人物台詞卻數次呈現了被時代腳步遺忘的某種空虛般的衝擊與矛盾。


像「待在休息站屋頂望向天空的光點」時,即使知道那不會是通往好地方,但知道自己是被遺落的人,怎樣都無法否定內心那種空虛的感覺。

這可能是種美式英雄主義:少數人有資格決定集體多數人的命運。像在這種「大家都只能無奈的跟隨著時代的惡浪而讓自身的命運被帶往無法逆轉、無法接受的悲劇」時,就是有少數人有資格跳出來扭轉整個時代的浪潮........(劇本又想要滿足邏輯上「他們只是一批在抵抗時代浪潮的小人物」的暗示,但又不能免俗地告訴觀眾「他們在這個世界裡成了英雄」。)


所以,電影缺點一籮筐,像「劇本頭重腳輕」,像「視覺基調空有娛樂刺激性但拼湊了很多東西都很突兀而不上不下」,但整體來說依然富有娛樂性,是相當愉快的觀影過程。只是要被說是經典,未免太小看這年頭的電腦動畫電影了!




2021年6月13日 星期日

【1987大懸案 Manhunter】男性的瘋狂蛻變


 

始終沒看過小說「紅龍」,所以無法評論本片是否忠於原著。

但純論電影來說,本片不只技巧驚人,觀點甚至可以說是「駭人」!


跟後來的驚悚電影不同,這片刻意不用刺激暴力吸引觀眾,血腥殘暴的鏡頭很少,犯罪暴行的受害者屍體甚至只在照片中出現過一次。

色調上已經可以看出麥可曼恩揚名國際的低調冷硬疏離感。交錯使用動態攝影將主角的主觀感受傳達給觀眾,時機份量都拿捏得非常巧妙,演員不需要太誇張浮誇的演技去表達劇中角色的內心感受,而是專注在「方法性表演」上,甚至經常讓電影有種魔幻的畫面。





故事(特別是相較於後來2002的【紅龍】)更是把「多餘、可以省略、用來賦予人性假象的俗套段落」通通砍光光。

哪些是「用來賦予人性假象的俗套段落」?例如大辦公室內人來人往的忙碌,讓角色穿越這個場景時賦予這個角色比較「立體」的形象。但那不過就是「他/她在這裏工作」這樣一個簡單平面的概念而已,可是為了這段落場景。電影要準備很大的攝影棚、雇用很多臨時演員.......本片導演選擇將它全部砍光光。

我們看不到FBI的辦公室,只有幾個關鍵的實驗室與會議室,主角辦案時多數時間甚至是在旅館內看著錄影帶思考與喃喃自語,去拜訪「人魔・漢尼拔」時,更是直接跳到「監禁牢房」內,而省略了任何關於精神病院的描述。

(但其實主角後來惶恐的衝出牢房,在精神病院內拔足狂奔時,鏡頭又明確的拍攝到了精神病院的樣貌。整座精神病院上下就那麼點人,那結構也不太適合作為關押危險人物的精神病院,顯然導演除了要省錢節省拍攝內容,但他更看重控制電影的篇幅與節奏。)


「紅龍」的故事並不是單純的犯罪小說,而是講男性心靈蛻變的過程帶給男性自身的驚恐、困惑、或「邪惡的誘惑」。

主角威爾葛拉漢和殺人魔法蘭西斯其實都在經歷一種蛻變。

蛻變發生的原因(起因)不一,有主動的渴望(想要成為紅龍好對抗成長過程中女性帶給自己的創傷),也有不知不覺間發現了自己的潛力(自己的天賦竟然是如此瘋狂邪惡)。(就連「人魔漢尼拔」也經歷了某種蛻變。)

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2002年的【紅龍】才會選擇形象跟威廉彼德森(結合了陽剛與睿智)天差地遠的艾德華諾頓飾演威爾葛拉漢,因為艾德華諾頓似乎很習慣飾演這種「心靈逼近崩潰邊緣」的角色。

但1986版中,可以從影像中感受到主角與家人的疏離感,「我好像越來越不像自己,」、「看著太太,內心有種陌生、直覺認為必需強立壓抑的衝動,」這樣的訊息幾乎出現在主角跟家人相處的每一刻。

能在1986年這樣敘事是麥可曼恩獨到的品味與藝術天份,反觀2002年版不管是艾德華諾頓表現失準、或導演不懂怎麼拍這個故事,結果很不如人意。擁有更多拍攝資源、明星加持的2002【紅龍】最終IMDb分數竟然只能勉強跟1986年的電影持平而已。(拿到的實際評論更是被1986版海放。)

遺憾。

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異教徒 Heretic: Shadow of the Serpent Riders]


 

這遊戲後來出了二代。



這影片介紹了很多同時期的FPS遊戲。(連我很感興趣的「PowerSlave」都收錄了。)

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異鄉居民 Resident Alien】幽默風趣、質感超越Syfy常規水準的一流喜劇

 


一個前來執行「毀滅全人類」任務的外星人意外地墜毀在新墨西哥州,為了追尋散落的零件,外星人來到科羅拉多州的一個小鎮,假冒一位旅居在郊外湖邊度假小屋的醫生,然後意外地捲入了小鎮唯一一位醫生的謀殺案調查,而且鎮長的兒子天生異常的雙眼竟然能識破他的偽裝、看穿他的外星人真面目!

Syfy的科幻電視劇「特效憋腳」「質感差」「創意天馬行空毫無章法」是他們的招牌特色。

尤其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電視劇大戰後,主流電視台在創作電視劇都很重視「如何灑狗血」、而且越來越政治正確,Syfy的招牌特色總是能吸引到很多人。——他們並不是真的討厭灑狗血,而是希望商業味不要太重,不要像「木瓜汁城」那樣愚蠢的言情。他們也不會真的渴望強烈的反政治正確,嘲諷一下就好,畢竟「政治正確」會存在表示它們有某種必要性與正確性。

所以,這部片的主軸其實就是講這個位在科羅拉多州的小鎮上居民的各種恩怨情愛,還加入了謀殺懸疑、和帶有濃厚童趣與純真的科幻冒險。小鎮的生活反映了很強烈的政治正確,像警長是黑人,鎮長是個缺乏濃厚陽剛的中性都會青年,穆斯林辛苦的想要融入美國生活,原住民是這個小鎮的中低階層主幹.......但大家卻會時不時開口嘲諷政治正確、或是去提出政治正確主張然後讓自己像個白癡。


其實這個故事的概念缺乏說服力。

它的魅力主要還是在喜劇效果,而不是什麼深刻的哲學思辨。

藉由外星人之口去批判或譴責人類文明習俗、甚至此刻存在地球上的定位,這並非本劇首創。

但它的觀點似乎主要是服務涉世未深、主見還不夠強烈、對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與人生方向缺乏信心的年輕人。藉由這種很犬儒的觀點,讓他們自以為自己可以順利超脫體制與群眾,讓自己不再只是被「出生環境條件」所左右的一個芸芸眾生。

人類並沒有那麼糟,我們的處境也沒有那麼危險,即使下一秒地球人類真的遭遇了什麼毀滅性的打擊,原因也不是因為某種「為了處罰我們的墮落不知上進不愛護地球」的超自然力。

如果有某顆衛星要撞上地球,那也都是千萬年前就注定好的事情。如果某個科學家不小心製造了某種會毀滅人類的病菌,這本身就是種意外,或是意外的讓某個想要毀滅人類的科學家好巧不巧的發明了這樣的病菌......都是意外。

下一刻,我們可以爭論「存在即是合理(沒有意外這回事)」或是「意志是種假象」.......但我要等第二季,然後找下一部電影或是電視劇打發這中間的空檔了。

【音速小子 Sonic】包著西部片的現代公路家庭電影

 


雖然現行版本在娛樂上與造型討喜度上很不錯,但有些明顯的問題,像...這樣的肢體比例可以開車是說不過去的!反而是那個被大家唾棄的版本可以成立!

而且故事中的一切都很講求實感,不管是異次元外星世界,還是蛋頭博士的高科技,所以音速小子本身理當也應該要重視實感」應該要重視實感、而不是卡通質感。

所以我個人會希望看到舊版造型的電影!拜託出DVD/BD吧!



這是部家庭電影。

它的主軸在主張人不該將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定位在追求俗世的成就、肯定、或名聲,而是專注在家庭與傳承上。

除此以外,它其實隱含著人(尤其是美國人)對「蔑視法律」「蔑視政府」「蔑視權威」的渴望與衝動。

小鎮警長會不顧一切(不惜冒著犧牲自己的人生的風險)採取行動幫助主角索尼克,很大的原因恐怕也在於「他想要跟政府(或任何自詡爲威權代表的人事物)對幹」。

最終,小鎮警察得償所望,「連政府都拿我沒輒,去當大城市警察有機會面對這樣的挑戰嗎?」故事圓滿收場,他心滿意足地待著成就感回到鄉下小鎮、回到家人身邊,除非續集需要,否則他再也不會需要、也不會渴望外面世界的風風雨雨。




2021年5月25日 星期二

【愛x死x機器人 第二季 Love, Death, & Robots】少了點犀利與原創性,多了點創作者的自我投射


除了片頭標題相仿以外,第一季和第二季幾乎是兩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少了很多的殘酷暴力、犬儒嘲諷與對人類的否定、絕望的異色性。會讓我看完想思考:從第一季到第二季短短兩年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首先,川普被社群網站們自發性地用幾乎是司法審判與道德抨擊的姿態給「處決」了!——主流媒體們幾乎一致性的迴避了尖銳的反思與質疑,(「到底誰給了社群網站這樣處理事情的權力?」「他們真的懂的如何善用自己的權力?有任何自我監督與控管機制嗎?」「難道人們從消費者變成企業的奴隸?企業有權無責,還可以隨意的傷害使用者、宰割使用者?」)就只是把這件事情當成「很理所當然的一件日常新聞」一樣草草帶過。

其次,大眾(或說大眾中的小眾)開始注意到人類文明演進發現方向步調的怪異與不協調:相較於上世紀初與中期的科技爆炸進展,人類似乎早應該要更有規模、且更有計劃的開始擴展太空或各種地球外的探險。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事實上過去二十年,科技最重要的發現(甚至可以說是主力)主要在於「怎麼在網路上看貓咪影片、發表感想(但其實只是情緒性鬼叫的狀聲詞集合)、把感想散播出去」「我們應該認定人的性別不只兩種」「有信仰是件很可恥的事情」......

政治上,比起統治階層的平庸與畏懼採取作為,普羅大眾對異議的包容性、或是對議題的抉擇與決議上,劣化的速度才是真的讓人怵目驚心。「嘲笑民主的低劣的同時也對極權表示讚揚」是一回事,「看到民主自己衰退到無法自我維持」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保守顢頇的官僚們在擁抱進步主義,例如對中東難民的開放接納上,效率之高、做為之大膽,讓很多人看了其實覺得很諷刺。)

所以,我們看不到第一季中(「當優格佔領世界」「三個機器人」「冰河時期」「茲瑪藍」「目擊者」)會普遍使用的政治批評觀點態度——那只是科學家、或是左膠無神論愛用、愛標榜的假理性知名、行犬儒之實的虛無悲觀唯物論。(「人類存在如此短暫,又如此渺小無能,所作所為都是如此可笑,存在的最終命運都是在徬徨無知的狀態下死去,為何還要這麼努力地去維護、去創造、去捍衛自尊與自身的神聖性呢?」)

我們也看不到刻意偷渡包容、開放、多元思維的故事(「變形者」「索妮的優勢」「祝你順利」),或是去反向的醜化與揶揄封閉和傳統(「套裝」「掩埋場」)。


整體來說,短短兩年過去,「創作」的環境也不一樣了。影視創作的泡沫似乎開始破滅,主流創作的題材開始收斂。所以很多在主流失去機會的題材紛紛在這個系列中尋找機會,這讓故事的風格觀點變得比較多元。

這同時也讓故事的劇本比較精煉,也不炫耀視覺效果。

戰爭、賽博龐克、怪物科幻驚悚、太空史詩...第一季主題多數不脫這幾個類型,但第二季戰爭與賽博龐克成分少很多,不管是畫面、還是故事上都多了很多奇幻的色彩,甚至還有克蘇魯神話。






政治態度上也比較關注更貼近人生活所需的一些議題,(不管是少子化、貧富差距、或是企業(資本家)妄圖宰制經濟弱勢個體的人生甚至肉體,)而不是去用帶有說教與訓示的態度去呈現某種思想給觀眾。

跟第一季很不一樣。

2021年5月22日 星期六

新版APP首頁

測試aaaa
100,100
測試2
100,5000.05pos1,pos2

TestP

 

(圖片測試。)

改用Flutter技術和HtmlTag做指令。

(因為Flutter不支援JavaScriptinterface技術。)

這是測試中首頁。

愛死機器人 第二季

測試2。

https://movie-endless.blogspot.com/2021/05/voyagears.html



項目區1開始
  1. 項目1
  2. 項目3
  3. 項目2
項目區1結束

項目區2開始
  • 項目A
  • 項目B
項目區2結束

事件/判斷式名稱1判斷條件1-1判斷條件1-2
事件/判斷式名稱2判斷條件2-1判斷條件2-2

結束

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

【惡靈古堡7+8】狗血,好多好多的狗血

 第七代


第八代


整體來說,故事變成一種過度遊戲化的東西,世界的故事邏輯真的變成了「遊戲」。

以往,「惡靈古堡」的故事並不需要去處理「為什麼警局裡一堆這樣的機關」這類的問題,總之門打開,裡面自然會有事件發生,這個事件並不需要理會為什麼門會鎖起來這類的問題。

雖然中間的五代、六代我並沒有去特別關注,但至少到四代為止,故事都是以這種風格跟策略在進行。變成現在這樣,先不提狗血真的灑太多,灑到故事已經不太自然、已經讓人反而會「喔,不意外,老梗」,其實這遊戲的故事並沒有特別優秀,而且有頭重腳輕的嫌疑。

但基本上還是很驚人很優秀的遊戲。謎題、敵人、武器、關卡...各方面都很優秀。

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

【街機遊戲:魔劍】

 街頭電玩機台上的經典遊戲:魔劍。




結局有兩種?



竟然還有超級任天堂版的!



其實這個遊戲很適合改編成桌遊。

十到二十個輔助隊友讓玩家可以選擇,可以讓輔助隊友幫玩家一路破解地城的各種事件跟謎題。

地層的一層樓是一條直線式的升官圖,每前進一格可能就會遭遇各種事件或謎題,例如找到隱藏的寶箱、取得裡面的鑰匙,或是偵測陷阱、破解機關、殺死特殊怪物...失敗太多次就要退回上一層樓。

把各種破解謎題需要的能力化成難度指數。

例如「陷阱」有難度5,那輔助隊友們破解陷阱、迴避陷阱、承受陷阱的任一項能力總合加起來就必須大於或等於5,否則就會挑戰失敗、或必須接受很嚴格的機會檢定,(例如輔助隊友1有3點,而輔助隊友有1點,合起來就是4,小於5則是挑戰失敗,必須用數字機率或抽牌決定玩家接下來的命運。)

例如「巨魔像」有難度6,打倒它可以使用「爆破」、「粉碎」、「斧槌」等技能.......如果隊友們都是使用弓箭、小刀、毒素、詛咒、輕型元素攻擊,不管技能總合有多高,那都沒辦法輕鬆攻克「巨魔像」,必須接受很嚴格的機會檢定。


只是個構想,還有很多細節需要補足。

testtest2test3

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瑞莎的瑞星計畫真的推動...台灣體操要沒未來了

我的邏輯跟原則是:講話遮遮掩掩、企圖利用別人不夠專業或跟自己資訊不對等之處去影響別人判斷力的人,肯定有鬼!


看一下瑞莎的「瑞星計畫」.......


光是這張圖就讓我覺得很不妙。

體操項目所以在運動比賽有很高的收視率,因為體操在幾十年的發展下來變成很「危險」的東西!有想過體操選手摔斷脖子是什麼畫面嗎?有想過觀眾在螢幕前期待的不是優雅曼妙的體操動作,而是運動選手出錯出意外的瞬間嗎?

(就連瑞莎自己也是因為受傷而退出體操界!)

簡單來說,「高收視率」到底是能代表什麼?體育的價值難道在於「運動選手犧牲自己的人生去幫媒體換取高收視率」嗎?

而這竟然是整個瑞星計畫宣傳的「第一項」重點!



「啊不就好棒棒!好像只有你體操選手是這樣!」

事實很殘酷很醜陋,如果最後沒有拿獎牌、或是沒有相對的「賭局成立」,管他什麼項目的(非職業)運動比賽,其實台灣人大多都興趣缺缺。

所以告訴大家:「我要為了立志從事體育運動的年輕人增加比賽經驗、提升他們在大型比賽獲勝的機率。」.......這想法本身好像沒什麼錯,但真正執行的結果是什麼?

大家能夠持續熱情的贊助選手出國比賽幾次?或是更換服裝幾次?


而且講更白了,為什麼奧運這些項目的運動選手平均年齡通常都不會太大?因為競技運動向來是跟「大學獎學金」綁在一起的。

歐美無數的人投入競技運動,為的也不過就是能在大學申請時有個好看的履歷項目罷了!

所以,為什麼國家社會要為了某些人能有獎學金上大學而投入大筆的資金給他們?就因為他們天賦異稟?(身體柔軟平衡能練的起來、彈跳能力比較好?這是種公平合理的國家資源應用方式?)

我不是要大家「反對」體育項目,我是要說「國家支持體育項目」的動機有時候真的不是什麼多光彩的東西!

奧運的國族主義競爭真的和奧運自身的理念是相違背的!但用國族主義引誘大家去投入奧運比賽,然後再用「增加奧運比賽(或這類等級賽事)的勝率」去引誘大家贊助選手去參加其他比賽.......各位以為這種行為的結果會是什麼?

三個字:泡沫化!


更慘的:這種這種行為最終無可避免的就是要孤注一職的在台灣舉辦國際級體育賽事。

可能會先從幾屆台灣地區性比賽開始辦起,接著等到政府以為民心士氣可用、或是瑞星體育協會為了增加話題刺激捐款,乾脆一口氣把比賽提升為國際級.......

然後百姓們會看到自己的捐款或稅金變成歐美外國選手的獎牌!這時候大家才知道「一場中小型體操比賽數十個項目(甚至可能還分年齡),拿個一金一銀真的沒什麼好大驚小怪!」

但在這之前,體協(還有依附在體協下的無數體育專才)大概已經被搞個半死,我們要從瑞星的體育大夢中醒來?醒來又能怎麼辦?

2021年5月1日 星期六

【一級任務 Voyagers】女性主義的謊言(內有劇透)

 



下面這幅劇照中...男性女性人數相當,而且「弱勢」的黑人與亞裔在隊伍最前頭,大家的穿著都清一色缺乏性別特徵...


如果看完你還告訴我「這部片只是【太空版的蒼蠅王】」,我會覺得你是不是腦袋被砂石車碾到.......

啊!還真的一堆朋友這樣說。(不好意思!又放炮了!)

但真的不是我要一直針對女性主義,而是女性主義者們在現實社會中總愛高唱著「自己是社會共識」,但沒看到各種揶揄與否定、甚至明擺著不滿的聲音正在成為一股大宗的力量。每次跟這股正在成形的力量有擦撞時,他們只會告訴自己、或告訴大家:「這就是往日父權社會的仇女習慣。」但他們錯了!這是全新的東西!這是因為他們而生的觀點與聲音。


當代女性主義(a.k.a 第三波女性主義)聲稱「父權社會用謊言捏造了一個偉大的目標去合理自己扭曲壓抑人性的行為」,而且有一整套龐大的理論體系去說明「(握有權力的)男性可以合理的支配(碰觸)女性」「(弱勢)男性其實也是被父權支配跟奴役的受害者(所以他們不能隨意碰觸女性)」。

這部電影中的諸多劇情元素和橋段(例如:「年輕人要定時喝壓抑性格和剝奪自己享樂能力的藍藥水」「年輕人發現老人可以碰觸女生,但年輕人不行,」)都完美的重現了女性主義的「論述」或「對現實的指控」。


但電影(或許)試圖用隱喻反呈現的真相是:真正在說謊的是女性主義者。

電影首先用這種絕對平等、性別差異極小的演員比例和服裝造型消除了「社會上的性別劃分」,告訴大家: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跟社會對男女的差別偏見根本一點關係也沒有,純粹就是人人皆有的權力慾望與不理性的暴躁衝動。

為什麼要「停喝藍藥水(拒絕父權體系的規矩或價值觀)」,追根究底不過是「過度高估了『追求本性歡愉』的價值」,——以為「只要沒了這個限制、或有了那項權力(或物質資源),自己的生活品質就會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換種寫法時,我們稱這種想法叫中二,但女性主義卻認為這是「追求自由」或「真誠的做自己」。——當這個想法觸礁、發現推倒了限制之後得到的快樂並不是真正的快樂(或單純的沒那麼吸引人),他們不會承認或檢視自己的想法是否有問題,而是開始從內部製造敵人,去告訴他人「當初聽從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選擇」「那些說我有問題的人都是你們的敵人」。

所以想要認真工作的人是敵人!跟自己競爭異性的人是敵人!試圖用理性推理去否定自己的領導權威的人更是敵人!

這一切(故事概念與意圖)也許可以很單純的解釋成「法西斯專制的反民主暴動過程」或「蒼蠅王文本的隱喻」,也許導驗刻意設計了那麼多的形象符號與劇情元素都是因為「他單純的時間很多」,也許........

但本片確實也反映了後工業革命的無神論、理性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後,人類對未來的願景與妄想慢慢走到了一個盡頭,像人們開始發現「大爆炸式的進步最近似乎停下來了,本以為我們早該開始殖民火星、在兩顆星球間有頻繁穩定往來的開發輸送,但實際上今天人類最熱衷的科學議題是『性別不是只有兩種』。」而這部電影指出了「如果要說那麼多『我才不在乎任務成敗』的廢話,為什麼不乾脆把飛船炸了!大家都別執行任務、都別再『肩負人類文明延續的責任』豈不是更乾脆?反正生命沒有意義!」「再多的本性歡愉,都改變不了自己接下來會肚子餓、自己會想要再活下去看到明天的事實。」

或許人類註定是要被困在這顆星球上的卑微失敗物種,那麼多的臆想與願景都是我們的自大與不知足的副作用而已.......或許........

或是他就是想要嘲諷女性主義。

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東離劍遊記 S3】跟前兩季的水準差很多

故事節奏的流暢度與敘事完整清晰性和前兩季相比,水準差很多。

而且風格跟偏重「武俠」的前兩季相比,開始放手大量導入輕小說日式魔幻的戰鬥,這首先讓我看了很不習慣。

第一集在故事上,靠著帶出一個又一個的人物,成功營造了一個風雨欲來、大危機在醞釀的氣氛,但實際上拍攝運境的完整性差很多,很多畫面敘事角度突兀、不好理解其脈絡,甚至已經會讓觀眾我有種「到底在演什麼的錯愕」。(部分原因可能也是因為戰鬥風格邏輯跟傳統「霹靂布袋戲」不一樣。)

這問題一直到第二集絲毫不見改善,甚至變得更嚴重。


希望接下來幾集可以有好一點的表現。

那個廣告真的很有噱頭很有梗!(對!就是這麼俗氣的東西讓我耐心看下去!)




2021年4月23日 星期五

【Nokia 3.4】使用滿一個月,手機整體評分:不可用!請全面回收!

【本人絕對沒有拿其他家手機的業配,也不會用「拍照」「手感」「外觀」這類的東西來糊弄,這篇文章完全是一個月下來的真實使用心得。】

即使說是低階手機,這支手機的表現也在水準之下,完全就是針對「拍照」「手感」「外觀」還有「UI」「NFC」等這類項目去做設計、企圖讓人有「這隻手機很超值」的感覺。

雖說這些項目確實做得不錯,手感很好,螢幕亮度適中,還有很多功能強大的內建APP做搭配。

但它也有很多問題......


首先是效能真的不理想。畢竟是2021年了,但它的效能明顯落後於2018年出的中階手機。(這裡比較的手機是Samsung A50。)注意!我說是「明顯落後」,玩簡單的手遊(不是什麼3D大作),畫面卡頓很嚴重,而且經常因為系統資源不足而將背景APP關閉釋出資源,頻率高得嚇人。

其次是一些使用上的小細節,非常不體貼使用者、不適合中文(台灣)族群使用。例如輸入法,沒有辦法打入注音符號,純粹只能將注音符號用在選字而已,而且碰到一些「吃完飯」這類的詞,在其他手機(這裡比較的手機是Samsung A50)在我輸入「ㄔㄨㄢ」後會出現「吃完」作為選項,但Nokia 3.4必須要多經過一次選擇,否則永遠只會有「穿」可以選,所以「吃完飯」會變成「穿飯」。

(這可能會變成一種有趣的文化現象,例如看到有人打字輸入「穿飯」,時間一久大家會知道那是「吃完飯」。但這是不相關的議題。)


另外,雖然Nokia 3.4的作業系統版本夠新,但還落後於2018年出的中階手機(Samsung A50年初經過更新後)!這本身也是件值得異議的事情!

只能期望能夠盡快收到更新檔了!


最後,(這是這次修文當天剛發生的事情。)這隻智慧型手機作為「手機」的基本可用性很有問題。

拿起來打電話,臉貼上螢幕開始一直跳震動訊息,原來是我的臉不停觸發各種功能,結果五分鐘內通話斷了三次、網路被關掉調整成飛航模式,幾乎所有在背景執行的APP也都掛光光。

如果這是一部汽車,這種操作品質開上路,可能早就發生死亡車禍了!

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

【我為卿狂 Hidden Desire】性愛三選一


 

本片很多(性愛)畫面在靜態構圖上頗有巧思和獨特的美學,但動態拍攝技術卻落在港片中下水準,不只晃動劇烈,打光與拍攝角度都不佳。

雖然是個普通的故事,但劇本很獨特,刻意不將焦點集中在主角觀點的敘事手法似乎是模仿古典文學,跟傾向模仿好萊塢電影的80年代港片不同。除此以外,這其實是個講述香港夢與繁華失落過程的故事。

主角大維象徵著香港從大英帝國殖民地中從「東南亞原物料加工出口區」躍升為金融與航運重鎮後,滿懷希望與夢想的本土菁英(或是香港本身)。那些跟他先後有肉體關係的女性則象徵著各種面向的香港人(或說香港發展的潛力),這些女人有人捨棄了他遠赴他國,但多數人只想用各種不同的投機取巧或道德低下的方式從他身上賺取好處。

跟最後一位日本女性「裕子」相處的過程,更是點明了香港想要正式轉為亞太金融中心路上要遭遇的各種心理障礙,——而最後大維為了忠於愛情而選擇放棄「裕子」,這選擇卻讓「裕子」悲慘的淪為香港黑暗面魔爪下的犧牲品,而且電影最後一幕竟然是看到「裕子」一邊哭喊著大維的名字,卻一邊開始呻吟享受著被蹂躪,這不知道該說是警世、或說是香港人本位主義的自大?

但想到香港也曾經成為日本非常著迷的異國文化符號,也許這也不全然是種自大,但今天日本跟香港之間的隔閡距離或許就是電影中沒有講明的「裕子的未來」吧。


本片真的刷新的我對香港三級片的觀感。不是直得推薦的優質電影(畢竟質感技術不佳),但如果能抱著「開開眼界(探索電影戲劇的可能性)」的心情,本片還算值得一看。


2021年4月11日 星期日

【真人快打 Mortal Kombat】多了人性、少了趣味


 

電玩是種由電子影像實現的遊戲與玩具,所以它應該要有趣!

保羅安德森的【魔宮帝國Mortal Kombat(1995)】很取巧的用B級元素在電影和電玩取得了平衡點,台詞幽默,劇本不匠氣,「忠於原著」的武打動作招式竟然能充滿喜感。所以它被(很多人)譽為「最棒的電玩改編電影」,——即使新版的【真人快打】出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舊版比較好看。


「致命必殺技」只是真人快打(電玩)的諸多樂趣的其中一項而已!

真人快打(電玩)的角色美術風格(真人圖像)本身就是種很有趣的遊戲體驗!那種超魔幻的故事與關卡背景更是別有趣味。

但先別過度討論「怎樣設計一款有創意、思維突破天元的遊戲」,重點是:從來都不是電玩要為電影服務,而是加入電影要素後會讓電玩變得更有趣!相對的,電玩改編成電影也不表示電影應該要為電玩服務。

所以......大量的加入並忠實呈現電玩的內容是電玩改編電影的「責任」嗎?

仔細想想,【真人快打】為了忠於原著而在角色外所加入的要素有達到讓電影變好看的功能嗎?

結果很殘酷!因為它連場景設計都很普通,創意跟品味也都很廉價!導演好像忘了電影中的「格鬥」應該要讓人能夠有血脈噴張的激動!打得很好,但除了前半段的競技比賽,之後的格鬥反而比絕大多數的(真)B級片還要更廉價單薄!

重頭戲竟然是好幾場失去焦點的大亂鬥,而且竟然還使用了(水準不怎樣的)蒙太奇效果!


聽起來很慘.......但實際上不會,事實上,電影的野心遠大於「電玩改編」而已。

雖然很多遊戲都已經懂的導入電影要素與技巧,但除了「魔幻電影場景故事背景」以外,「真人快打」在這方面一直進步不大!「遊戲故事」的呈現方式一直很原始單調(甚至讓人失望)!

所以電影在有了「角色特徵」和「致命必殺技」後,它完全打算用自己的方式說自己的故事。

「魔蠍」和「絕對冰凍」之間的恩怨不再只是寥寥數字就能釐清的!甚至就連「魔蠍」的復仇都有了超越絕大多數電影的水準:「魔蠍」不是為了自己私人的恩怨而從地獄回來尋仇,而是為了保護自己後代的子孫、讓自己的人性良善得以實現。

復仇不再只有「放下」和「走到底」這兩種選擇而已!雖然在劇本上發生的有點突兀,但它卻賦予了「復仇」一種全新的思維,超越了幾乎所有好萊塢電影!

不僅僅是「魔蠍」的復仇,幾乎所有的角色在故事裡都是在追求著人性、或說成為了編劇導演思考並表達「何謂(更深入、更完整的)人性」的工具。

索尼雅和傑克斯在尋找更有意義、價值更崇高的戰場,(從為國效力轉為投身「真人快打」,)卡諾則是顯示一個玩世不恭、又品格低下的匪類如何走上從良的路(?),劉康與空佬、原創主角柯爾...他們都有自己專屬的故事。

在這方面,它不單單是比「保羅安德森版」更優秀,它比多數動作格鬥電影都還要優秀。

至於實際成績如何,我覺得可以用比較寬鬆的標準看待它那過度平板、說服力欠佳、甚至邏輯空洞的流水線故事主軸,——這會讓電影變的更好看,何樂而不為。

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

【龐克武士 punk samurai slash down】在虛假的世界裡仍要有些堅持

 


要怎樣要用言語形容【龐克武士】是什麼樣的電影?-放棄!無法形容!

因為(從海報)乍看之下充滿血性與時代感,但它絕對不是個正經的故事!

全片不單單是充斥了各種新潮的人設對話,也不滿於只是將這些人設對話用於嘲諷現實當代的社會政治與文化人性亂象,(官僚的平庸?政客與理想家的墮落腐敗?當代青年的平庸但又自大?)

當故事主軸「邪教」展開後,整個故事甚至連「實感」都不要了!一整個變成了超現實超魔幻般的後設主義狂想,彷彿是聽到編劇在替全天下的小說家劇作家對著觀眾比中指:「為什麼我們要那麼努力的去幫故事設計一個符合理性世界的常識與價值標準的發展?反正你們(觀眾)不都只會妄想著浪人會行俠仗義、官僚有勇氣又思緒清晰、政客有理想有堅持、領導者能貼近百姓的生活、宗教家思想家熱衷無私地探尋真理........但其實自己從不用大腦思考又自以為很獨特很重要、可是又超熱愛各種瘋狂反智無意義的祭典!所以.........我們高興、我們輕鬆、我們想怎樣就怎樣!就讓我筆下的故事無止盡的荒唐下去吧!為什麼要在乎你們(觀眾)的想法、用我們的故事幫你們實現妄想呢!」



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哥吉拉大戰金剛 Godzilla v.s. Kong】神說:眾生皆有愛 (內有雷與政治文)

有人說「金剛與哥吉拉的大戰象徵了美中政治角力」......以下是我的看法。


傳奇版的哥吉拉(2014)應用(或說挑戰了)一個觀念:生物對地球的影響力層級有限。

這觀念主導了人類整整一個世紀的工業發展、環保萌芽、與新型宗教的樣貌。

最典型的例子:溫室效應是人類用工業力量造成的災難。對於溫室效應的觀點,受這個觀念影響的人沒辦法接受跟理解其他說法,總是認為這是唯一答案。(至於是什麼樣的工業力量,即使答案也很多種,但造成的後續討論反而差異不大。)


所以跟東寶的哥吉拉一樣,(雖然東寶版是在思考或發洩日本人對核武核災害的恐懼,)傳奇版的哥吉拉也試圖思考人類在整個地球的定位。

但跟日本人面對的挑戰不同,對當代的美國人來說,首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人類幾乎什麼都搞砸了?(這是左派觀點。)

哥吉拉並不是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是藉由它幾乎與自然現象同等級的巨大震撼力來讓人類知道「自己有多渺小無力」,進一步也放棄了「我們總該/總能做點什麼」的執念。

人本渺小,為什麼要給自己那麼多使命與背負那麼多責任?

這問題從一開始就沒有意義、是個典型的左派假議題,自然找不到答案。(不討論「哥吉拉」和「骷髏島」,至少「怪獸之王」和「大戰金剛」都隱含有右派、反左派觀點。)


順著這個思考脈絡,骷髏島的金剛則是(用這種超巨獸的角度)冷眼看待人類因為政治意識型態分裂而掀起鬥爭是何等愚蠢。而基多拉是這種「巨大」的再次進化!——那是遠超越哥吉拉的破壞力與無情殘暴!

對!基多拉是種哥吉拉的升級,那也就表示哥吉拉與金剛不同,牠身上也帶有一種(較少的)無情殘暴,這是種「天地不仁,化萬物為芻狗」的概念。

但如果這種概念為真,那就表示「天生萬物以養人」也是存在的!(基多拉身上則不具備這種特質。)

哥吉拉既是生物,也是種與天地並立的「現象」,它同時也是種神啟神諭的印證,——神的殘暴與仁慈在他身上完美的調和在一起。


如果說到神、說到宗教,我們不該傻傻的以為好萊塢會接受美洲以外的宗教觀點,(了不起混用巫毒教的混亂黑暗,與北歐希臘神話的文學詩韻,或是美洲原住民的薩滿教觀念,)必然是基督教觀點。

一個殘暴與仁慈並存的神,——所以哥吉拉應用的是種舊約式的神學觀點。

那金剛呢?

先聽聽電影用的歌曲吧!各位有注意到只有金剛的片段才有放歌嗎?


「金剛剛起床~~~」


「出發前往南極!」


「金剛終於找到家了!」



所有的音樂都指向一件事:金剛渴望更具有人性的愛、並且與他人更有聯結。

所以哥吉拉拯救了一整個城市、甚至整個世界,但金剛只拯救了一位小女孩,因為哥吉拉的行動是出於一種天地萬物平衡的規條,(穆透從核電廠甦醒呼喚了牠,因為天地的平衡被破壞,)但金剛則是出於一種具有人性的愛。

為了實踐這種愛(?),金剛必須要挑戰哥吉拉那受制於舊約觀點的力量、承受來自這種力量的打擊。

不管是差點淹死、凍死、摔死、皮開肉綻、血肉橫飛、抽筋斷骨.......牠通通不退讓!因為牠是金剛,金剛不對任何人低頭,但會為了小女孩而彎腰!——對!金剛就是「耶穌」!

而電影的結局也給了明確的答案:哥吉拉放棄了自己的「原則」!(甚至可以說是承認自己的錯誤!)舊約觀點被基於「人性的愛」的新約給取代,成了新的神諭神啟。


但「人性的愛」並不僅僅只是種宗教或心理與道德(順便把文學藝術也算進去吧)的議題,它其實也是政治議題。


哥吉拉的殘暴與仁慈同時也是古老威權政治體制的思維基礎,它重視的是人口規模、追求的是餵養最多的人、一心想要成就規模更龐大的機械化集體主義社會。

這種政治體制有錯嗎?......很難說,但它可以明確的劃分出一道壁壘:主張人要無條件放棄自我的集體主義和主張人要在不導致矛盾下先愛自我的個人主義。

就好像金剛見證過的兩種政治體制鬥爭,日本的軍國體制對抗美國的自由體制,還有蘇聯的共產體制對抗美國的資本主義。這兩次鬥爭說白了都是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體現。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幾乎每次的戰爭或體制鬥爭,個人主義總能大獲全勝。(開場或許有些顛簸與狼狽,但時間拖長了,個人主義總會贏。)

哥吉拉(2014)時,我們看不到這兩種政治思想的影子。

但「金剛:骷顱島」中開始成為總結頭尾的背景,到了「怪獸之王」,更是直接點明了集體主義式的環保左派思想(個人的生死存續是不需要顧慮的)如何侵害這個世界,而「哥吉拉大戰金剛」中,集體主義(狂人妄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決定全體人類在地球上的定位)則是促使正經商人成為讓基多拉的邪惡再現人世的推手。


但這跟「人性的愛」有什麼關聯?

「人性的愛」是個人主義的最高表現。這解釋不好......

政治體制到底是影響並限制了個人,或政治體制其實也僅僅只是反映集體對生命、對自我存在價值的認知?傳統部落、宗教治國、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共產主義......到底是它們限制了人民?或說它們只是反映人民的期望與想像?

如果人認同集體主義、覺得自己活著的價值就是為社會、為教會神廟、或是為組織的增長而效力,那這些體制在崩潰前的末流所顯現的瘋狂癡愚(效率不彰、貪腐、內部對立激烈引發衝突.....)大多就有了個簡單但又通用的答案。

就為了對抗集體主義和避免他的末流重現,人就要懂的愛自己、要尊重彼此自愛的權力(否則又有誰能愛自己?)這是新的政治體制(統稱為民主自由和資本主義)真正的基礎。

「是什麼讓美國政府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政府?因為我們有其他體制缺少的一種激情?或是你要稱它為資主主義、自由市場、廢除關稅壁壘的狂歡,但我有自己的版本來稱呼這一切:愛。」電影「鳴謝吸菸Thank you for smoking」中,主角鼓勵兒子就大膽地講自己想講的話,童言無忌講出來的話乍聽之下根本沒有什麼邏輯,但現在來看.......先知啊!

「要有愛,有愛,它就能帶你翱翔天際、直上銀河,不然它就會顛波搖晃瓦解、然後把你甩落到地上。」雖然在「衝出寧境號 Serenity」中,「它」是指太空船「寧靜號」,但我想換為政治體制(國家機械)也是可以的。


相較於這種「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之間的角力,今天主流慣用常見的政治勢力劃分與對壘其實是很微不足道的。

大家都在試圖奴役自己的人民,用赤裸裸的暴力、用廣告文宣、用消費主義、用政治正確宗教.......

個人主義也從不是只有民主自由一條體現之道而已,各種避世或放縱的宗教與哲學從未少過。

所以,金剛和哥吉拉的大戰是否有可能象徵美中之間的角力?也許有,但如果有,我不太想討論那個層級的東西。


聽音樂吧~~

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哥吉拉大戰金剛 Godzilla v.s. Kong】男子漢的孤寂與落寞


 

哥吉拉就像站在在世間快意逍遙、受眾人仰慕的王者,但其實他很孤獨!因為沒有人真的懂他,甚至也沒多少人信任他。

他是那個孤獨的天才與有遠見的夢想家,總是不知節制的追逐著那個遙遠的願景和陰影最深處的威脅。

但不管他過去成就了多少的豐功偉業,一旦他破壞到人類世界時,沒多少人願意思考「為什麼他要這樣做」,而是立刻轉身將他視為敵人。

在經歷了上一集的「怪獸之王現身」後,這種王者的處境似乎頗為諷刺——仔細想想,人類對自己的(自覺)渺小卑微、景仰王者(威能庇佑)的心態很引以為傲,我們會積極期待王者降臨、鼓吹別人挺身而出成為王者,我們會為王者獻上讚歌,但那都是以「王者為我們奉獻犧牲」「王者的憤怒不會毀滅我(而是毀滅別人)」的前提之下。

事實上,人們對王者的禮讚隨時也可以變成「牠說白了不過是動物。」

(這種心態說白了很卑劣很噁心。)

而這就是哥吉拉的「人生」。(幸虧他只是略有靈性的蜥蜴,不像金剛一樣能通人性。)


金剛則是世間貧苦眾生的心理投射縮影。

我們曾有輝煌騰達的一刻,但此刻困在名為人生的骷髏島上,活在牢籠幻影中、和家人為伴、為了家人而委屈犧牲自己的野心與天分,然後慢慢老去、慢慢凋零、慢慢抓抓屁股想著今天要怎麼消磨下去...

明明曾有一刻,我們心中總是大唱著(【金剛:骷顱島】的預告片)「We got to get out of this place~~there's a better life for me and you~~」但......就這樣了!甜美的犧牲!



兩種極端的處境,但其實都是對人性(如果有)與靈魂(如果有)的極端困境與折磨。

背負這兩種困境的中年男子漢不能互舔傷口、互相安慰彼此,只能在這個「女人因為有母愛就登上雜誌封面」「女人頂著爸爸的光環四處顯擺」「女人成為組織的領頭羊」「女人四處瘋狂冒險」的時代中不明就里的大打一架!


別搞錯。

以上都是形象符號而已。

這片明明值得多花半個小時去探尋兩隻怪獸的靈性,(但「這明顯是在關心男性的困境」所以把這些內容砍光光,)最後只有一個小時五十分鐘、卻花了一堆時間去描繪女主角空洞(滿足女權主義者自我陶醉)的女性母愛、卻還有人認為「這樣的片段已經算很少了」的完全大災難。

故事劇情當然毫無意義營養,完全浪費了兩個怪獸的人物設定,邏輯低上加低,就連動作場面也都是徒有特效與視覺震撼而沒有啥巧思。

說白了就是兩個在「建築模型堆中玩摔角」的「中年怒漢」罷了!

2021年3月19日 星期五

大談(?)大潭藻礁

先說說「為什麼一定要有三接工程」吧?

支持三接工程的人應該就分成兩種:認為「台灣需要電去供應日漸增長的工業生產」和擔心「為了能源需求而再次啟動核電或耽誤了『2025非核家園』的政治行程」。

不知道為什麼2021年上半年的缺水警訊沒有打趴第一點。

並不是說今年的缺水特別嚴重、往常就不會,「缺水」在上半年(梅雨季前、颱風季前、春雨水量不夠時)是經常發生的,今年只是「特別嚴重」,但不表示其他幾年就可以充分無虞的供應用水。

更何況未來用水的量還會再次增加!

因為台積電計劃在台南擴產,而台積電本身以外,許多相關產業也會跟著進駐台南,以下簡稱台積電(們)。所以......除非台積電(們)用的水全都是回收工業廢水,否則只要有「非回收水」的消耗,台積電(們)的新生產線未來會讓缺水變得更嚴重。

請問:台積電(們)已經做到百分之百使用「回收廢水」了嗎?「如果」沒有,請問將「台積電(們)的生產」當成某種全民應該肩負的責任(應該為了這個責任而主動放棄自己民眾的立場轉而去為企業做積極思考、甚至不惜犧牲奉獻)的道理何在?

請問:台積電股價從兩百元漲上六百元時有通知全民嗎?

請問:台積電在台南設廠有沒有政治考量(為了讓政府有「經營南部」的政績可以說嘴)?

請問:台積電有仔細盤算過「未來這波晶片需求潮退燒後新增產能將何去何從」嗎?(這跟上一個問題是連動的。)

好像都沒什麼人討論,說句「讓未來年輕人有機會買台積電的股票賺錢」「台灣下一個十年就在這裡」就沒頭沒腦的結束了這整塊議題,繼續看著「缺水」警報天天響,但就是沒人敢正視這兩件事之間的矛盾。

倒是看到有人開始喊著「先限制農業用水啦!」......就在全台灣高喊著要「救鳳梨」不到兩個禮拜後!(這個等一下有力氣再多深論。)


光是缺水就足以葬送「為了因應工業需求所以擴建發電廠」的必要性!但還是繼續說下去吧....


說到第二點.......先說說今天(2021年3月19號)為止,反對「保護大潭藻礁」的聲音開始轉向什麼方向。

基本上,大家的主力策略是開始挖掘一系列環團「不夠專業」「不夠仔細」「道德上有瑕疵之處」,然後以此做為論點認為「他們這麼爛,所以我們應該要把他們的訴求一起拿去摧毀!」

這種思維如果可行,台灣未來再無社運!整個國家的政治運作都會被有政商網絡或金錢後盾的政黨給把持。

為什麼?

首先,任何議題要存在,基礎點在於要有一定數量的百姓們對訴求者的呼喊演說宣導有反應!而不是「訴求者們的存在即是議題本身」。

如果「訴求者們等於議題」,就邏輯上來説,這會變成「我們重視環保,為的是讓環團有理由存在。」這跟事實相違背不說,這結論本身就很荒唐。

(當然存在著一個可能就是:議題本身是訴求者們靠著製造數據假象而營造出來的謊言。但如果要討論這個,那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平等的討論「台灣缺電」的議題呢?就像我在第一點時所做的討論一樣。就這樣來看,「台灣缺電」才是真正靠說謊營造出來的議題喔!)

其次,議題要推動,光是靠百姓坐在電視電腦前看節目、讀文章、發言討論...是不夠的!

議題要推動,靠的是要有人願意冒險賭上自己的人生去推動!

「你」以為願意參加個遊行或座談會什麼的很了不起嗎?但「你」願意曠日費時的組織遊行或活動嗎?「你」願意曠日費時的幫忙整理請願書嗎?「你」願意曠日費時的幫忙聯絡各個成員們、統整聆聽大家的意見嗎?........議題要推動,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太多了!相較之下,願意花費比「簽個名連署」還要多的力氣的人卻少之又少!(因為憤怒、因為想要發洩精力、因為別的意識形態議題累積的仇恨而加入環保議題所以看似幹勁十足、但滿腦子只想著罵人打架的倒是一堆。)

所以不管是環保議題、還是食安、還是婦幼人權.......訴求者或社運團體很多時候只是一批「願意」花心思花時間、又不會因為一些蠅頭小利(像「爸媽得了癌症需要醫療費什麼的」......)就動搖的人,他們的智慧智識甚至談吐修養在考量「他們是否有資格推動議題」這個問題上的排位實在微不足道啊!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會覺得那麼用力檢視他們的智慧智識甚至談吐修養是很必要、很有深度的一件事?

如果每個社運議題推動者未來都要被這樣檢視,而且不只是檢視,檢視的結果會被綁定在「議題的價值」上,會變成「某人爛等於議題爛」,那請問還有多少社運能夠成功存在呢?

問這世間多少人真的經的起這樣檢視?那只有偶像可以吧!(而且很短暫、檢視的強度也不高。)

如果各位(反對「保護藻礁」者)願意看到社運偶像化......真的偶像化!就像娛樂圈拿錢砸出來的偶像一樣,那我們這個社會就完蛋了!...到那天,財團可以光明正大的操縱社運!(如果拿同樣的邏輯來用,讓我們來好好檢視兩個訴求背後推動者的水準,今天真正應該被葬送掉的應該是「建三接工程」才對。不管是道德還是智商,這批人真的慘不忍睹。)


以上只是暖身。我根本還沒開始說我對於那些擔心「為了能源需求而再次啟動核電或耽誤了『2025非核家園』的政治行程」的人的看法啊!

但別擔心,相較於這落落長的暖身,其實我的看法很短。

三接工程要因應的火力電廠是否也在推動「2025非核家園」這個口號時所列出的「替代核電的項目」中?——即使它的前身是流產的蘇澳電廠吧!那我們順便也直接問問蘇澳電廠是否在「替代核電的項目」中?

不!我們還要問問推動「2025非核家園」這個口號時所列出的「替代核電的項目」是否有考量過「推動這些項目的成本、可行性、難易度」?......不要真的開始思考了啊!我不是在問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太明顯了!

「他們」根本沒思考啊!

沒思考?然後在那邊大言不慚厚顏無恥的拍胸脯保證「廢核四很簡單」?然後今天出了問題就發動鋪天蓋地的網路行銷引導大眾去自動思考「誒~讓廢核四順利運行好像是我們老百姓的責任耶!即使是很爛的做法,我們也有義務全民概括承受、為的就是讓2025這個時程趕上喔!」......寫到這地方我腦筋差點短路,有種不知道是生氣、還是好笑的情緒讓我的腦子癱瘓了好幾天,(這篇文寫了一個禮拜寫不出來,就是因為每次到這個地方我就會癱瘓掉。)

如果說國民黨、或是財團支持者是種「奴」,我看支持三接工程、不停發動各種話術攻勢去針對「保育大潭藻礁」的人根本就是「賤奴」。可悲可恨可笑可恥的程度那就像天與地,前者是地,後者是天。

(所以,再重複一次:如果拿同樣的邏輯來用,讓我們來好好檢視兩個訴求背後推動者的水準,今天真正應該被葬送掉的應該是「建三接工程」才對。不管是道德還是智商,這批人真的慘不忍睹。)


OK.......接下來說說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大潭藻礁。

台灣西岸漁業資源快要枯竭,一旦枯竭幾乎是無法復原,我們需要成立跟保護天然的魚苗成長地。結束。

不要跟我討論藻礁到底幾千年、裡面到底多少活物......蠢!想想墾丁的熱帶雨林珊瑚礁、想想石虎、想想大安森林公園裡的老鷹!哪來那麼多廢話!


對了,台灣的鳳梨.......

農業比工業先存在。務農人口與務農文化一直存在那邊,只是我們的社會一直用義務教育剝奪他們的勞力來源(把人教育成排斥務農)、然後用金融體系剝奪他們轉型的機會(農地除了拿去改成建地或工業用地以外其實投資生產報酬率很低)。

現在好不容易鳳梨似乎有了點轉機......農業馬上成為「需要被檢討」跟「(再次)優先犧牲」的對象?

對啦對啦~客家村就改做觀光就好啦~種什麼田~笑死人~


對了。

大家知道有在穩定運作生產的農村漁村始終是台灣工業人力的來源嗎?

一個因為缺水而到處休耕(只能靠政府救濟)的農村和因為魚種單薄漁獲枯竭(只能靠政府救濟)的漁村其實是沒辦法穩定提供品質可靠的工業人力的!

頂多只能生出8+9和正港黑道。

到那天,很想知道你台積電股價會是多少。

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海賊王】香吉士戰鬥能力的邊緣化?

最近看到有人(中國?對岸?匪區百姓?)在討論這個問題,他們的理由與觀點讓我有點無奈。

他們的論點簡單來說就是:索隆的戰力逼近「皇級」,等原七武海的海俠慎平加入後,香吉士的戰力好像立刻被他們給比下去了,自然就成不了海賊團的台柱。


按照慣例,我向來覺得這種議題本身背後的價值觀應該要打破、而不是順著她去思考和回答問題,但這次不落落長講一堆、我直接講明:這類議題在思維上是完全的把漫畫當成王道式戰鬥的一種平台,故事不重要、背景設定不重要、敘事戲劇技巧(漫畫分鏡畫技)不重要,因為「該打的時候就打吧!讀者不就是來看打鬥的!」


但「海賊王」畫到現在,雖然開始免不了會有點吃書、或是似乎跟之前的設定兜不上,但它也開始慢慢讓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思維越來越「明顯」。(它絕對不是王道式戰鬥的一種平台!)

這個核心價值觀思維可以歸納為一個問題:海賊到底是什麼?


海賊到底是什麼?海賊為什麼會存在?海賊們到底該怎麼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草帽海賊團不偷不搶,(至少不是直接針對實體的國家、組織、或個人,藏在暗處的寶物倒是捲走不少,)可是他們卻經常涉入發生在各地方的權力鬥爭,而且總是能夠不用選邊站式的賭運氣思維去找到正義的一方並為之效力。

比起聲稱維持秩序與正義的海軍,對很多人來說,草帽海賊團可能還更可靠、更值得信賴。(有這樣想法的人?阿拉巴斯坦的微微公主和磁鼓王國的國王?)

所以海賊必然不是指「靠掠奪而存在」的人。他們可以是走私商人,他們可以是法治外的武力傭兵集團,他們也可以是單純的科學探險隊.......

關鍵在於:他們不承認最主流大宗的政府權威或任何有同等規模與色彩的其他團體。(後者是有點矛盾的,因為四皇自己就是屬於後者,那些大規模的海賊團夥也都是。)

(為什麼不承認?形而上的原因很好講,講出來都頭頭是道,但故事中多數海賊盡是洛克海賊團、小丑巴奇、克洛克達爾......之流的貨色,這些傢伙總是胡作非為又自以為是。)

所以海賊並不是種「無責任感且無秩序」的團體,他們有某種責任去形成一種自己內部的秩序與文化,就好像索隆曾經斥責烏索普不該就那樣退團、或是娜美在家鄉要先留著眼淚跟魯夫求援才能得到他們的幫助(畢竟海賊們不是正義使者,海賊們沒有義務也沒有權利「路見不平就拔刀相助」)。


故事的戲肉雖然是戰鬥,但看著海賊團成員們怎麼戰翻一狗票無惡不作的壞蛋已經變成一種公式化的娛樂。(三個七武海根本上都是在同樣的戲劇手法中迎來戰敗,這真的是公式。)

但故事真正的精髓卻是海賊成員們尋找「正義」與「凝聚彼此(包含海賊團與各路朋友)」的過程。也就是如何領導、與如何被領導。

要做到這兩件事,戰鬥能力的價值是很微不足道的!

如果以這兩件事去定義海賊團成員的能力,結果會翻天地覆。

無法列名的人大概就是娜美、喬巴、佛朗基、與羅賓,這四人幾乎是純技術人才一般的角色,無法對「領導團隊」一事有太多貢獻。

而身為團長的魯夫反而是最後一名,因為在這個海賊團裡頭,他的存在像是種象徵與「防線」,提醒大家要為何而動。

其次是同樣曾經擔任過其他海賊團副團長、臨時團長、甚至團長的布魯克與慎平。(但他們的領導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很客觀的,所以他們只是比魯夫高一階。)

再下一位(等於是第二名)是烏索普。烏索普有兩個特質:1.他是唯一抱著「我將來也要成為團長」的念頭而加入海賊團的人,等於是團長見習生。2.他有勇氣在明知勝算不大的情況下對抗魯夫,這是很了不起的特質,整個海賊團裡頭只有他跟索隆敢。以上這兩點讓他成為第二名。(我對烏索普的評價比較高,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翻我以前的文章。)

海賊團剩下的兩位成員自然並列第一名,但他們是否真的並列?這因觀點而易,我不想去選擇觀點,所以我都一起討論但不做比較。


前面講到「海賊有某種責任去形成一種自己內部的秩序與文化」,就故事開頭看起,索隆可以說是唯一精熟這種秩序與文化的人,像是忠誠與威信的價值,(這跟慎平身為魚人所追尋的解放同胞和俠義不一樣,因為那跟「海賊」不是同一個層面屬性的議題。所以慎平在這名單上的排位在烏索普之下,原因並不單單是因為「結果論」。)

聽起來,索隆當之無愧是第一名。

但索隆所知所能來自於他在海上的資歷可能比較長比較久,(久到他也有自己的小弟跟班,只是久沒登場而已。)但在面對過往經驗中沒面對過的新挑戰時,他能做的事情很少,只能保持沈默的時候很多,所以讀者們普遍沒有思考過關於「索隆的領導能力」。

(另一方面來說,可能很多人不認為這是種領導。提到領導兩字,多數人是在做一種自身慾望與傲慢的投射,對他們來說,領導是如何把個人慾望轉化成一種集體目標的技巧,「你們負責流血流汗,我負責出張嘴巴最後坐上王位。」所以像索隆跟魯夫這樣,在「魯夫聽從索隆的意見」、「索隆配合魯夫的任性」之間幾乎不存在明顯分界的平行團隊模式,會很難讓人理解「這也是種領導與被領導」。)

接下來說到香吉士。(因為香吉士的家世到了很晚期才揭露,所以我不討論。)

香吉士跟索隆是完全不同的類型,他師承紅腳哲普,而紅腳哲普是因為他小小年紀就跟自己有相似的夢想而甘願自折一腳也要保全香吉士。

也就是說:指導香吉士成為海賊的是個活人,而且他是用仁義勇信等美德信條在教導香吉士。

相較之下,索羅卻是溫厚慈愛的環境下成長,並且以一個死去的人為目標自定義了自己的價值觀。

所以跟會「只能保持沈默」的索隆不同,香吉士敢主動採取行動,去做其他成員都不敢想的事、不敢說的話。娜美生病時,他比眾人都先理解事情的嚴重性、卻又能不崩潰,而且快速制定了海賊團接下來的(飲食)策略;他獨自潛入火車的舉動成了大家解救羅賓的關鍵;他目睹了索隆和七武海巴索羅米的交換條件但又能保密而不說破.......

他能凝聚團隊、懂的適時又不拘泥於教條的判斷團隊的需要、能尊重團隊成員的個別特質、願意為了原則而承受各種打擊.......

所以索隆跟香吉士的領導能力在我的評價中並列第一。而且考慮到索隆在這方面的成長性已經遇到瓶頸,香吉士的領導能力在未來恐怕只會越來越突出越重要。

我們該做的是去理解(想像)兩人的差異,而不是硬要在兩人背後象徵的情境與議題上硬要挑出「誰比較重要」。

2021年3月7日 星期日

【弒樂園 Willy's Wonderland】尼古拉斯凱吉的「爛片活祭品人生」


一票連續殺人魔們選擇利用惡魔的儀式讓自己的靈魂附在遊樂園的電子玩偶身上,並且威脅遊樂園的新老闆(與附近小鎮的居民)和惡魔簽約、不停為他們找來新鮮的血肉作為活祭品......從頭到尾很少說話的主角就是這個遊樂園最新、也是最後的活祭品,因為他比這些殺人電子玩偶還要兇惡。

這個故事的背景設定光是寫出來就愚蠢空洞不合理到了極點。

實際上,電影的戲劇過程也沒什麼巧思可言,怪異有趣的幽默感也顯得理所當然而欠缺創意巧思,完全是靠血漿與視覺風格(甚至還稱不上特效)取勝。

看主角逐一消滅那些殺人電子玩偶,看到的不是什麼熱血噴張、或扣人心弦的戰鬥,看到的是尼古拉斯凱吉個人的純粹憤怒被投注在這個角色上,就好像殺人魔的靈魂附在電子玩偶上...... 


尼古拉斯凱吉在憤怒什麼?(以下開始腦補...)

雖然說會因個人觀點不同而帶入不同的主題對象,但今日的好萊塢就好像這個主題樂園一樣,它從不是個販售夢想與快樂的地方,而是個滿足某些人邪惡私慾的工具與管道。有些人會說這是像溫斯坦頓這樣的淫魔用來狩獵女性的遮羞布,也有些人會這是左派右派用來散播自己的價值觀洗腦大眾的大聲公。

重點是:演員帶著自己的夢想來到好萊塢,但最後不管是「被利用完就被剝奪了尊嚴與對人生的熱情希望後丟棄到一邊」,還是「被慢慢扭曲同化、成為邪惡的一部份而不自覺」,他們始終是是好萊塢這個「弒樂園」的活祭品。


尼古拉斯凱吉的演員人生是從何時開始崩壞的呢?從他因為財務失敗而開始到處接爛片嗎?但這些被稱為爛片的電影本來就是好萊塢大宗,甚至可以說比起淪為政治正確散播機的主流A級電影,這些爛片反而可以更無拘無束、更忠於創作者的創意本位。

所以淪陷在這些電影中的尼古拉斯凱吉,到底是崩壞?還是過去被視為他演藝生涯高峰的幾部A級大製作(甚至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反而是讓他的演員人生沈淪的真正毒藥?

不管如何,能夠遠離這陣子好萊塢的各種紛紛擾擾,或許也是職業生涯崩壞的意外好處吧!(我會忍不住做出這樣的思考。)

2021年3月3日 星期三

【陋室銘: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小人】講錯了嗎?

原始文章: 「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小人:劉禹錫〈陋室銘〉原來是篇激怒文?」


簡單來說,因為劉禹錫是被貶官,當地知縣就瞧不起他,故意不給他法治編列的宿舍,硬要他去住破舊的小房子,劉禹錫就寫門簾做無髒字的抗議,知縣看到了就再把他轉到更小更破的地方...直到只剩下一屋一室為止,然後劉禹錫就寫了「陋室銘」。


講更白一點,這篇文章(轉連結)的作者無視「某官濫權不按規矩做事(好在中央政治鬥爭中選邊站)」,卻覺得劉禹錫胸懷對自身作為和選擇的堅持與自信是種很糟糕的鄉民行為。

文章結論還以點畫蛇添足的說「我不是要否定劉禹錫......我只是想要教導學生『好好說話』。」

挺奇妙的。

像劉禹錫這樣說話都會惹事的社會請問還有什麼希望呢?莫非社會(大眾集體)沒有責任維持自己的水準,反而是有能有才的人要(幾乎是毫無底線的)試著調適自己去遷就討好社會?

真的挺奇妙的。

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迴路追殺令 Boss Level】不要數算日子

 



這是第一部明確告訴觀眾「主角在這種無窮迴圈中過了多少日子」的電影。

除此以外,忽然硬要使用跟電影氛圍質感不相容的美術素材(電玩遊戲)、或有類似「突破第四面牆」的行為與台詞(像【阿拉丁】的精靈會忽然講出其他電影的內容),這些手法都不特別。


所以這片還剩下什麼呢?

武打很精彩嗎?也還好!槍戰、爆破、或飛車特技很精彩嗎?也還好,特效?人設?演員演出?⋯⋯各位可能很難相信,這片最優秀的地方是它的劇情。

因為它讓觀眾有機會思考個問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扣掉週休後還有兩百五十天,也就是說「主角其實只在這無限循環中經歷了一年」,而這短短的一年就可以讓主角感覺到無力、苦悶、絕望、完全沒發現自己遺漏了多少的可能性卻只會日復一日地抱著滿懷憤怒嘗試各種暴力衝突去尋找出口。

有沒有發現這正是每個「在朝九晚五生活中失去熱情的人」的寫照?

有沒有發現很多眾人以為「非這樣做不可」的建議與策略,根本上只是這些人藉機發洩自己對暴力、權力、金錢的渴望所生出來的話術?(真心不建議旁人聽從與追隨。)


這不是什麼趣味異類題材(電玩與無限迴圈人生)的科幻片,這其實是部很警示的電影。

它在告誡觀眾:當你放棄希望、恨怒的以為生命只剩下「尋求安穩的一覺」、或是總是千篇一律的尋求「暴力、權力、金錢」當作人生出口時,會不會你還遺忘了很多地方也潛藏著很多機會、甚至才是生命真正的價值(真心嚮往的東西)?趕快趁還有時間,去多方尋找嘗試吧!


另外,這也是部講述「願意陪著兒子看三十次世界末日的男人如何成熟長大、生出自信與自制力」的電影。——不過很多人應該不喜歡這個角度吧!


參考文

電影【迴路追殺令】影評、台詞:如果人生像打電動可以不斷修正重來… Boss Level   from Ariel的秘密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