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

【女人香Sent of a woman】在這矛盾的世界跳著錯誤連連的探戈

小時候以為這片的重點在片尾,前面一大段故事是講述兩個人如何建立情誼、年輕人的純真正直如何刺激老人拿出熱情站上台為年輕人辯護...

但長大後發現從開頭序曲風格可以知道這部電影的核心是講述如何保護年輕人純真與引導年輕人潛能的電影。

在純真年輕人眼中,這世界「本該」滿是「腐敗、專制、落後」讓他們滿心的「鬥爭」衝動,但社會體制與習俗的僵硬讓他們只能把「想要鬥爭(對象是腐敗、專制、落後、共產黨、納粹....)」的衝動轉往學校管理階層發洩。

校園題材中傑傲不羈的人物向來都隱含著這種美式價值觀。這樣的年輕人撐起了美國一代又一代的大變革大動盪,獨立時他們參軍,西部推進時響應拓荒,內戰時他們各選陣營,聯邦集權時投身政府公務,兩次世界大戰和後來的韓戰越戰時……所以對他們在昇平時期的行徑,包容並用上一切資源心力去引導是社會的義務。(這是我所理解到的一種隱晦不顯的美式價值觀、或說是美式文化本來所追求的「春風化雨」。)




<圖片引用自IMDb>


可是電影中學校管理者自己德不配位管不動年輕人不講,中招了、處理的方式竟然是威脅旁觀的人無條件站在管理者這邊、出賣自己所屬的階層,不然就是被管理者踢出學校.......簡單來說,「不站在我這邊就是我的敵人。」

但這也是美國(與任何一個80年代後工業化國家)文化與精神的墮落。人有了一點權力,想的不是如何不辜負這份權力的託付,而是如何利用權力滿足或取悅自己、並且謀奪更多的權力。
法蘭克中校一定見識過,戰爭中同僚或上級如何把其他士兵的性命視若無物、為的只是幫自己在安全角落爭取軍功。(軍隊校官身先士卒帶頭衝鋒陷陣的美德不復見,只能在史匹柏的作品中緬懷。)




<圖片引用自IMDb>



查理即使沒見識過這種醜陋,但直覺也能意識到這些長輩的行跡是如何的品格敗壞和卑劣。他雖然沒有孤傲的脾氣或自視甚高的自尊,卻也選擇了姿態謙卑、但行為堅決對抗這種價值觀。

所以電影片尾的「領導者風範」其實是多餘且濫情的。(幸好是艾爾帕西諾坐鎮把這種濫情給合理化!)

老人只是看不慣學校管理者這種腐敗、還有年輕人拿美國文化的傳統當成自己劣行的藉口,但是又不想太直白的講出來,所以才用誇讚查理來突顯管理者與惡作劇的學生之低劣。

這其實是種矛盾,因為──老人當然想為年輕人辯護!他本來就是那種看盡世間各種大小不公不義事、每次看到都要用嘴巴裡的文字化為砲火把它們打個稀爛的性格,只是身處在黑暗中的絕望(想死)、還有周圍的人大多數庸俗無能之輩(對他充滿不諒解甚至輕視),讓他這性格無處發揮、只能把滿腔偏激怒火化為嘲諷噴向查理(用這種方式開導他)。


世事的矛盾是這部片想要呈現的主題與手法。兩種絕不相容的處境或特質經常莫名其妙地出現。

一所自稱要培育領袖的名校竟然是由一個毫無領導魅力、目光短淺氣量狹隘的人所領導,而這樣的人竟然可以受到更高層的器重與信賴。

一個不停嘲笑主角的原則、鼓勵他接受賄賂、不要讓自己的人生平白無故地因為這個錯誤而被摧毀的老人竟然是頂尖的探戈高手,而他的秘訣是「跳錯又怎樣,繼續跳下去。」

家人對老人的痛苦不聞不問、對老人的孤傲從不施以理解,但剛認識他幾天幾小時的年輕人卻能欣賞老人近乎變態的怪異幽默和偏執。

.......

世事的矛盾,族繁不及備載。自己用自己的眼睛看看自己生活的現實周遭就好。


但現實是:躲在「Sugar Bush」的George二世(Junior)靠著父親的庇蔭成功地通過庸俗領導(假公意之民而進行)的「審判」(還因此被嘉獎),但正值又有勇氣的主角總被摧毀(或被教育體系拔除反抗的意念)。

1992年的電影,越戰帶給美國社會的傷痛還不遠、接著又發生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制裁戰爭,(政客可以毫無顧忌地利用年輕人上訴的熱情與衝勁去保護資本家在越南這塊土地上的投資,)很難不讓我去想像這片是不是在暗指布希父子,同時也對往後幾十年人類文化價值觀的沉淪留下一副可以作為迷幻藥劑的美夢。(可惜,今天這個世界不再重視這種春風化雨的奇蹟,大家看重的是如何片面的導正並控制學生的行為、將他們把思維重心與生命動力都轉向狹隘的翻轉自己的階層、讓自己的潛能應用在服務權貴或麻密社會......然後改稱呼這種行為叫春風化雨。)


我不認識【教父】中的艾爾帕西諾,麥可科里昂的痛苦或形象實在無法令我去同理與認同,但我想成為法蘭克中校,像他那樣講話、像他那樣喝酒、像他那樣穿西裝、像他那樣對世界滿是不滿、像他那樣看到女人就想「幹上一砲」。


本文首發於Yam電影空間,版權共有、請勿轉載。】

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

【異裂 Glass】英雄的命運(本文有雷,不可踩!──奈特傻馬蘭的毛病依舊。)




在漫威的漫畫世界中,金鋼狼第一次登場是作為蜘蛛人的對手,就連懲罰者也曾經要「消滅蜘蛛人」。

綜觀所謂的「超級英雄大宇宙」中,有個永恆的終極大哉問:誰值得成為主角、誰值得成為「上帝、作者、讀者(三位一體)」垂憐?──要決定是誰,靠的並不單單是釐清「誰帥氣」、「誰行俠仗義」、「誰有銷售量」........英雄是種命運,命運帶來的可能是責任、可能是挑戰、更有可能是苦難。

這個世界無論如何都會充滿罪惡與冷酷,憑什麼英雄應該要犧牲自己的人生去當聖徒來拯救世人?──英雄的責任只有一個!就是實現自己的命運,那怕這過程中要做出多少錯事、沾染多少鮮血、製造多少驚恐......甚至踐踏多少「英雄」。

而創作超級英雄故事,其實就是去設想與探索「什麼樣的人會義無反顧地實踐自己的命運」。


其實穿著雨衣、有著金剛不壞之身的鄧恩同時也是個天性孤僻、習慣不經意的蔑視社會常規的反社會狂徒,蒙他拯救的弱者、被他制裁的大奸大惡之人,加起來可能還遠不如那些被他嚇壞、或人生因為他的制裁同時被摧毀殆盡的迷失之人,(這個社會本來就充滿罪惡與冷酷,入了染缸學會........如何論斷與定奪這樣的人,這問題總是不停挑戰人智慧的極限。)他與狂妄兇惡的私刑者唯一的差異僅僅在於:他不以自己的判斷為行動依歸,全憑自己接觸他們時所看到的罪刑做為發落惡人命運的依歸。

本是24個人格中極少現身的「野獸」,他的存在並不是做為邪惡的怪物,而是要保護凱文不被回憶與現實經歷所傷害。所以文學與戲劇的形而上觀點來看,那些成為他食物的少女們並不是「無辜受害者」,而是要在「野獸」面前證明自己和那個傷害凱文的女人不同、有著純潔的性格與靈魂,──這是來自地獄的惡魔隨意挑選受害者接受地獄的審判,無法在審判中獲得無罪的判決下場就是成為惡魔的晚餐。(這故事根本沒有道理,來由也毫無戲劇性說服力、充滿超自然成分,但正是因此讓野獸的暴行升格為靈魂與人性的審判。)

至於「玻璃先生」...他其實不是反派、而是種原創角色。他用自己的方式對抗這個冷酷邪惡的世界,──去找出真正的英雄、把英雄導向「對抗邪惡」的路,那怕最終會讓自己粉身碎骨也毫無畏懼。


電影還是犯了奈特傻馬蘭一慣的缺點。

娛樂性很低,沒有爆點其實就沒什麼可看性,意境雖很美、同時也難懂難認同。

場面其實很單調,甚至說是枯燥也不為過。

氣氛就是滿滿滿的「蕭瑟」,好像在看沒有美好結局的「咆嘯山莊」一樣。

不推薦,真心不推薦。

2019年1月10日 星期四

【替天行道Frailty】我們都是追求政治正確的殺人魔

MV5BMTIxNTE2MTY1Ml5BMl5BanBnXkFtZTYwODYyMTc2._V1_.jpg





雖然藝術成就比不上同為演員出身的導演查爾斯勞頓所執導的「獵人之夜」,但本片同樣隱晦不明的內容帶給人的震撼與驚駭餘韻不覺卻在「獵人之夜」之上。

簡單介紹一下故事給沒看過本片的人(或是看喬伊的介紹):單親老爸米克斯先生(名不詳)和兩個兒子本來過著愜意祥和的生活,但有一天他忽然搖醒兩個兒子說自己剛才被上帝的天使召喚要負責打擊人世間披著人皮的惡魔,而兩個兒子要成為他的助手、未來還要繼承他的職責,兩個兒子聽了半信半疑,直到幾天後、父親說自己接收到了天使帶來的名單、然後半夜綁了一個女人回家,還在家裡用偷來的斧頭把這個女人活活砍死.......這時候兩個兒子才知道父親是認真的,而且這女人不是唯一一個,父親綁人回來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已故的比爾派克斯頓飾演父親同時身兼本片導演、與好萊塢權威綠葉(地球上唯一一位被終結者、終極戰士、異形殺死的男人)。馬修麥康納飾演長大後的二兒子、與近年越來越火紅。

以下開始有雷...這是防雷線...

為什麼惡魔會披著人皮呢?電影後來揭露:這些人不過是犯下極為殘忍兇惡的犯罪而不被人察覺又逍遙法外得意洋洋,但不管多邪惡,他們終歸是人。
其實真正的問題並不是「為什麼惡魔會披著人皮」,而是對循規蹈矩、人性道德良知正常的人來說,這些人與惡魔無異。

這會讓我不禁好奇的一點是:今日的現實中,我們將哪些人視為惡魔?

「不支持我的政治或道德美學理念、甚至反其道而行」的人是惡魔。

對左派來說,右派一個一個都是冷血自私的惡魔,絕大多數的左派只是基於無神論而不使用「惡魔」這個字而已。

對「某些」支持同婚的人來說,在那邊認真討論專法、不趕快把刻著「我們都是歧視同性戀的共犯」的十字架扛上身的人,都是「製造歧視的惡魔」。

對那些信任政府、對社會現實的判斷都以政府公布的說法與數字為依歸的人來說,相信小眾調查與說法、甚至陰謀論的人........(不是惡魔,是白痴。離題了。)

還有呢?...觀察台灣的社會(甚至全世界),很多例子舉不完。說到底,這些把別人當成惡魔的我們,絕大多數都是原本計畫安居樂業、專注在維持家庭與延續生命的人生上,「把別人當成惡魔」這種事情就好像天啓一樣,我們從來就沒有能力用人力(例如自己的智慧)去看清這些人的真面目。

而天啓就好像上帝派來的天使一樣,牠們的話語或啟發旁人根本無法體驗與經歷、當事人也無法去清楚論證,只能用「我是父親」這樣的威權去強迫其他人服從、然後隨著年月過去後漸漸把這種服從的內容化為自己信仰與性格的一部分。

當然我們可以繼續討論或反思:「我」是父親?是反抗的大兒子?還是順從的二兒子?

但我還是會比較在意:我用來指導自己判斷是非、經營人生、參與政治議題的理念,是真的有原有本?還是只是種單純的天啓?甚至其實夾雜著自己私人下流的主觀偏好、就好像二兒子曾經試圖欺騙父子「上帝也給了我一份名單」但上面其實是自己討厭的同學?


電影最震撼的結局是:惡魔或許是人,但天使是真、上帝降下的責任也是真,父子一路上不管走到哪裡都有如神助,可以毫無阻礙地綁走任何名單上的人,哪怕是從辦公室中綁走FBI探員這種事情也易如反掌。

但,這結局恐怕只是電影戲劇娛樂效果,不值得我在這邊這樣過去腦補詮釋。

本片當年評價與票房都很差。但現在卻在IMDb上拿到7.2的分數。對某些人來說這分數只是免強可看,但對我來說這分數已經可以證明某些東西。


本文首發於Yam電影特區,版權共有,請勿任意轉載。】

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碧血狂殺2 Red dead redemption 2】德奇幫的賺錢與混日子大冒險(在「克雷蒙角」)

發生「在Valentine被Cornwall帶槍手伏擊」後,第二章結束、眾人轉往「克雷蒙角」做為新的紮營地。




這影片的內容其實包含了從克雷蒙角到屠夫灣...
(邁迦真的很討人厭...)




德奇的領導哲學...不告訴人答案,讓人自己思考,但會告訴人什麼是錯的、什麼是當下立刻需要的。(雖然他的「需要」是指他自己的觀點。)



相當喜歡這段對話。皮爾森曾經當過海軍,但大叔的人生似乎比所有人都坎坷......(多虧他能支撐到現在。)



但這段對話就無法理解了。




想學怎麼玩Dominoes的人可以看這段影片。
(德奇幫真的聚集了一堆窮凶極惡之徒啊!)



可愛的Mary-Beth想去月亮......











可憐的奇藍Kieran。
他在這款遊戲的定位應該是讓玩家知道:德奇幫的成員是怎麼來的。(簡單來說,德奇考慮的並不是「這個人能否幫助自己實現野心」,而是單純的考量「是否應該接納這個人」。有空應該深入討論這種心態。)
另一個「在遊戲開始後」才加入德奇幫的人是Sadie,但他反而都待在營區、而Sadie經常出入營地參與戰鬥。



真希望這段對話不是這樣結束.......
(Mary-Beth換了件上衣。)




(兩個人上次這樣一起騎馬...竟然是上山找約翰的時候。)
是啊.......人們應該少專注在批評別人的過錯,多想想自己的表現如何。
(這個故事前半段不就是講主角亞瑟怎麼轉變的嗎?)
話說......遊戲中要去哪裡抓蟋蟀作餌?
(聽兩個人聊起過去搶火車的經驗才更能體會:O'Driscoll的人真的畜生啊....)




比爾這時候就嶄露自己獨當一面的能力跟野心......




討債任務向來很討厭,但這次的除外。




Karen一向不喜歡Molly,但聽到她承認自己喝酒太兇還是有點.......(我個人懷疑......Karen的消失和Molly有關。)



好像能理解Sean的品味.......(不過Karen還是多喝點酒吧!脾氣火爆!)









(這其實是主線任務。因為一定會伴隨道恩先生死亡的消息。)
耶~~Karen帥氣!「Let's go rob ourselves a bank.」
(可以看的出來裙子是用材質貼圖做的。因為穿著裙子應該不能這樣騎馬才對。上馬的動作會讓裙子壓在不同的位置。要找找不同的版本影片證明.....)




(結尾可以看到:原來這是皮爾森上菜的方式!)




(哈!)




這老兄真的很討人厭........




這好像是Mary-Beth唯一一參與搶劫的任務。(她是個「騙子」,不是槍手。)




這對話跟任務無關,但卻是整個故事主軸人物之間最終的衝突與張力所在。
「I never gonna leave you.」「You left me to die.」








Abigal狠狠的跟Molly講出事實......唉......




Molly的穿著和髮型......Dutch試著讚美她.......







(營火、餐桌、女士們工作與休息的帳篷...這些地方經常有事件發生。)




所以...何西亞身為幫派核心,但他認為「大家都應該為自己做打算。」








事實是....德奇連自己都不瞭解。




Tilly在這裡就提到Foreman......(後來全幫被亞瑟殺光了,哈!)...德奇本性還是善良的,可惜不夠。




原來這兩個人的人生那麼精彩豐富...




偷東西不好喔.....


2019年1月5日 星期六

【碧血狂殺2 Red dead redemption 2】德奇幫的賺錢與混日子大冒險 (在「馬蹄鐵高台」)

到達馬蹄鐵高台後,德奇明確表示「大家要開始努力賺錢、過日子、餵飽這個營地、並且存錢」,所以有很多小任務是關於怎麼賺錢、怎麼打獵、還有怎麼過日子的。(到了德奇幫的後期,營區似乎不再有這樣的任務出現,畢竟成員少了藍尼、大叔、Karen...經手的又都是大案子...)



這些任務大多不是「必須完成的」,而且似乎過了這個階段就會消失。(新的營區有新的任務。)



這個任務其實算是主線之一吧!(我一直搞不懂Karen在幫中的定位。她是個惹上麻煩而被迫流離失所的妓女?還是女槍客?)
路上大家唱的歌聽懂歌詞後差點讓我噴飯!



生活的小片段......確實,男人可以四處闖蕩,女人卻要乖乖守著營地。



其實Javier是個挺可靠也挺忠誠的幫眾。
(「每次談到女人總是可以讓男人詞窮。」)
這段對話對玩過第一代的人來說應該特別諷刺吧!
而且後來約翰竟然開始懷念營隊的伙食.......




史旺森神父Reverend Swanson發神經.......(賭博也算混日子啦!)
瑪格麗特又是誰?

...男子漢都像亞瑟這樣說話,「沒什麼...老樣子...只是...他這次好運!」




Lenny~~~



(在深山裡就曾經和查爾斯Charles一起打獵過。影片在最後。)






(仔細看,主角這個時候就經常開始咳嗽了!)
其實Javier是個挺可靠也挺忠誠的幫眾......啊!說過了!





第一次跟查爾斯Charles出去打獵。這個任務比較像是深山的主線,因為當時大家都肚子餓、解決食物問題是急迫需要。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羅賓漢崛起Robin Hood(2018)】哥不是賊,哥搞社運



我一向認為「拍電影」是創作者專屬的東西,創作者要拍的電影應該要忠於自己、要有自己想講想發洩想表達想灌注的東西,能夠娛樂觀眾當然是很好,但這是附加的東西。

(電影最根本的娛樂來自於讓觀眾去思考去感受──任何東西、任何主題、不需要有限制──而不是提供聲光娛樂與節奏刺激。)

本片創作者(導演與編劇)運用羅賓漢的經典文本從新灌注了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當權者怎麼利用恐懼與國家社會安全大義的旗幟羅織謊言讓人民安於看不到盡頭的勞動與稅賦,但其實勞動的果實與稅賦的用途都被當權者拿去穩固自己的地位與填飽自己的慾望,這種事情千百年來從未改變過。

電影同時也講述了中產階級怎麼在這過程中失去自己的階級地位,(可能是為了從軍、也可能是為了堅守某些道德或商業理念,卻因為不黯權力遊戲,所以反而優先成了掌權者的犧牲品,)還利用十字軍戰場隱喻了今日中東反恐戰爭的亂況。


相較於其他崇尚核心思想是歌頌羅賓漢的俠義與忠貞的版本,本片的羅賓漢說白了就是個有戰場創傷、人格思緒都還不成熟的青年,自然提不上擁有什麼豪邁的俠義氣節,基本上就是個等待約翰做計劃與發號施令的士兵,但電影似乎有意利用他的年輕跟結尾結合,──街頭社運靠的不該只是眾人的憤怒,尤其激起憤怒靠的不該只是用想像描繪出來的邪惡,因為針對目標所採取的行動必須要看到實質成果,像搶到一大車當權者橫爭暴斂的贓款,或是引起實質的立法或司法行動。(而不單單只是新聞報導、新聞報導、新聞報導......新聞為街頭運動取了個空泛的名詞......結束。)

要有實質成果,靠的是對邪惡的結構有足夠「清楚」與「深入」的認知,──單單知道壞人在哪裡、壞人遙遠的過去做了些什麼,這還不夠,壞人當下的計畫、未來的目標...必須要有實體的證據,而不是想像與臆測。

所以,羅賓漢不只搶錢,羅賓漢也搶真相與內幕。


電影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篇幅太短,剪接有點凌亂,(成功地帶入自己想講的議題、但也有這些缺點?)美術風格還是有點突兀、沒有將「現代元素」妥善地融入古典背景,(拍出【大亨小傳】與【紅磨坊】的巴茲魯曼是大師。)

說起來並不多,但偏偏這些缺點都很搶戲,會讓人忘了開頭有多精彩、主角矯健的身手多帥氣俐落、瑪麗安的身材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