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的視角調性、題材、劇情意涵,彼此之間就像不協調的多頭馬車一樣,故事或人物結構有某種很扎實的意涵,但其餘的技術層面(攝影?特效?美術?演員陣容?)要不太華麗張揚、要不草率拙劣的讓人想搖頭。
香港電影到了90年代中末期就是被這種製作手法搞出來的一卡車電影給搞垮的,B級片的地位也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直到千禧年的第一個十年後才開始復活)。
不過這也難免,因為這些電影本來就不是A級製作,但卻因為特效技術(產能)的突飛猛進,忽然讓過往粗製濫造B級片有了A級製作的假象外皮。
(上一波這樣的大噴發是B級片忽然都跑去菲律賓和西班牙拍片。)
這部電影雖然看似「異形」與「突變第三型」的深海廉價抄襲版,但其實它比較接近大衛柯能堡的「變蠅人」,是種哥德式恐怖,而不是克蘇魯神話的「宇宙恐怖」。
只是「變蠅人」中,科學家是到最後一刻才臣服於「變身成怪物可以獲得何等強大和不再需要被社會道德規範與人性制約的自由」的魅力,但本片講述得更直白。
本片當然也有「變蠅人」式的科學家,但在怪物出現以前,深海採礦這樣的環境主動提供了人們心態上變成怪物的環境和誘因——高壓封閉的工作、只問績效不問生死的公司、遠離常規世俗社會的深海——可以看到在這些條件的結合下,哪些人會後來順理成章的變成「第一批變成怪物」的人,因為「怪物因子」早已經深植在這些人心中。
有著這麼有趣的劇本,這可能是本片真正被識貨的影迷念念不忘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