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女主角終於能夠獨挑大梁、而且是擔任如此顯眼的角色,其實我心中是有點感動的。
西部小說是種美式的「Penny dreadful」廉價娛樂文學。
這種文學體裁出現時,通常都是文化水平開始蓬勃發展的象徵,因為這表明了「文學創作」不再是特權階級所專屬,——小說的內容不受限,書寫時需要的文學造詣水平也不受限,寫作的基本關鍵門檻只問一個人「有沒有想寫的題材」和「有多渴望去寫這個題材」而已,這是種真正的自由與平等!如果文學創作能夠如此自由,其他的工業、科研、商業必然也如此,最終就是一個文化發展的蓬勃旺盛。
為什麼要講這個?
如果不知道這部電影的故事題材結構是源於黑澤明的「七武士」,那先在這補充一下。受到盜賊威脅的小村莊找來了七個落魄武士幫助他們抵抗盜賊的掠奪,七人中數人先後壯烈戰死,但故事的結尾卻是存活下來的武士們感慨「這場抗爭真正的贏家是農民」。
一般大家都不願意討論、或不知道的是,這部電影的這個結尾可能是黑澤明對自己身為日本人的文化歷史所做出最深刻深沈的檢討與懺悔,因為日本文化的起點正是建立在奴隸與剝削農民(平民)身上。
這種奴役與剝削和所謂的苛刻暴政不一樣,而是種常態的、有系統的、被統治者視為核心目標的統治手段。
「剝奪農民,讓農民時常處於挨餓,他們就沒有能力抵抗,即使抵抗了也很好鎮壓。」這是大化革新後天皇(?)所製定的一種政策,天皇跟天皇所屬的親近官僚們可以持續的、穩定的掠奪百姓,「反正百姓總是會不停生,餓死了就吃死人屍體就好,來年總會有人繼續耕種,」那種「藏富於民」或「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觀念是不存在於他們的帝王學之中的。
(所謂的「武士」其實就是負責執行掠奪任務的中下階層。這種情況直到「幕府」出現才有所改善。)
所以雖然一直穩定的學習中國技術、輸入中國文物,但整體日本的文化水平都很低落,只有統治者所在的地區才有比較像樣的文化水準。這也導致了日本的「文學」比較像是種貴族專屬的文化娛樂,發展並不興旺(相較於中國或任何同時期的非遊牧文化)。
(這種比較很重要。因為不能說在大化革新以後到這種政策被徹底打破的某個時期以前的日本沒有文學,但這種狀態正常嗎?比較之後就會發現日本的狀態其實不正常。)
還有另一部經典西部片【豪勇七蛟龍/七俠蕩寇誌 The Magnificent Seven】,它的故事也承襲自黑澤明的「七武士」,而本片在拍攝上其實比較接近西部片。但【豪勇七蛟龍/七俠蕩寇誌】(拍攝的年代)不敢大張旗鼓的告訴觀眾黑幫盜匪對白人百姓的危害其實遠不如白人官兵對美洲原住民的殺伐屠戮,只能讓槍客們死在對抗盜匪的過程中,以(代替全體白人)作為一種「贖罪」。
這種想要去反思、控訴、警醒觀眾的意圖,其實是偏好像貴族般故作風雅的主流文學所欠缺的,但這些高階菁英們不關切的事情並不表示沒有其他人關切,這些想要關切的人如果無法登上主流文學殿堂發聲,他們自然會轉向廉價娛樂文學。
(並不是說這個過程很順利很愉快,因為讀者並不是為了聽他們想要講什麼才來買這些出版品,創作者還是只能求「先滿足讀者想要的,再偷偷地將自己想說的話夾藏在其中」,但至少機會管道遠比主流文學寬廣。不要忘了就連李白也要為了娛樂宴席上的賓客而作詩,主流文學說到底一樣也是種娛樂。)
但為什麼「七武士」這個故事要被不停的被重新翻拍、被重新解譯?(就連【豪勇七蛟龍/七俠蕩寇誌】也被重新翻拍成【絕地七騎士】。)
因為體制對百姓大眾的奴隸與剝削始終沒停過。
從法律特許的強徵暴斂,到租稅不公所保障的市場競爭優勢,甚至是明目張膽的政商特權結合,這種「我們吃羹,百姓只配舔盤子、或吃餓死的屍體」的現象從沒停過。
「可是這部片不是美國人拍的嗎?難道你是在說美國也有這種現象?」
沒錯!尤其是美國,這種現象特別嚴重。
特權階層靠著把自己偽裝成平民的方式來營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新時代創業致富」的神話,把無數年輕人騙進了一個又一個的新興科技產業裡,任由他們廉價的取用年輕人的創意智慧和努力。(微軟?谷歌?亞馬遜?臉書?蘋果iPhone?特斯拉?.......要多少例子有多少例子。)
尤其是電影產業或影視新聞業,特權階層把持了這些產業九成九的資源,導致影視娛樂完全不再有「廉價娛樂」的效用,開始像政權階層一樣故作風雅的關心各種虛假議題,例如多元平權、LGBT族群崛起......
有注意到為什麼本片作為「那隻老鼠」旗下產業所製作的電影,但為什麼電影從頭到尾都沒有正面的「LGBT」元素嗎?
小聲講:Gay在電影中就該長這個樣子。 |
這就是種「反叛」的信號。在告訴大家(不管是觀眾或其他電影從業者):起身反抗吧!向那些一直奴役我們、壓榨我們的特權階層舉起你們的中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