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7日 星期六

【從前,有個好萊塢 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對人、對社會、對時代、對自己...充滿了愛、也充滿了恨、更充滿了焦慮



從某種層面來說,這部電影是為「電影的技術人員」發自內心的掌聲與感謝,除了感謝他們創造了明星的魅力、除了感謝他們實現了導演的創意,更感謝他們成為這些人在孤寂與徬徨時內心的支柱。(但「支柱」這件事保留到最後說。)

我對電影的研究是從「特效」開始的,而且開始的很早.....大約從國中就開始了,每次有特效與後製特輯,我一定一看再看三看,看到彷彿只要給我比跟草稿紙,我就可以設計出自己的外星人機械模型......(這當然是「小人物滿嘴大話」!)──所以我對明星魅力有點無感,除了艾爾帕西諾以外,(看到他在本片中油腔滑調又內斂的演出,感動啊!)又看到這幾年大家試圖想要歌頌並強調「沒有技術人員拍不出電影」的風潮,其實我看了也是有點三聲無奈。

這些行業並不需要大家給他們獎座肯定。這些行業需要的是大家實質的尊重,理解他們的辛勞與熱情,後輩年輕人要願意投入這個行業、並以身為一員感到驕傲。

但我從這些年的風潮中看不到這些東西。那只是種好萊塢明星崇拜儀式的分裂,好像「把明星光環分一些碎片給他們」就可以作為一種實質的尊重一樣。

(這樣說其實太武斷,但不想離題太多,所以........)


要活在好萊塢成本是很高的。可能有些人一聽到這話,直覺反應就是「為什麼要堅持活在那種地方呢?就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嗎?」所以從某種層面來說,這部電影也是在為這些「需要活在好萊塢」的人提供一些平反。

因為在沒有好萊塢的年代,這些人的生命是何等的落寞壓抑沒有方向,但在人類歷史洪流中,這些人從沒有放棄,一代又一代的等待著,直到有一天好萊塢就這樣出現在那個地方.......

但,為什麼會有人一定需要好萊塢呢?

這個世界的運行有時候有道理,但絕大多數的時候是沒有道理的!有些人活在秩序被某種力量維持的井然有條的世界,但更多人是活在一切都不可知不可掌握不可探觸的虛妄與黑洞螺旋中。(「虛妄與黑洞螺旋」?...啥小?)

有些人的心因為某些意外或錯誤而掉進了那個虛妄與黑洞螺旋中,好萊塢式的生活或許就是為了讓這些人填補「心不見了」的遺憾與痛苦而生。──這聽起來好像是什麼神祕難解根本沒有實質的幻想,但退一步這樣說,就好像大明星會生錯時代,例如生在石器時代,有些人的生命中會遭遇一些打擊,而平復這些打擊的東西根本不存在於這個時代中,所以他們只好成為像片中腳色那樣「寄居在好萊塢中、在各大片廠打滾、在明星與天才編劇導演周邊打轉」的小人物。

他們屬於好萊塢,但好萊塢卻不屬於他們。

不只好萊塢有這樣的人,很多行業很多國家很多社會中都有這樣的人。他們或許被尊重、他們或許被忍受、他們或許有地位,但或許他們根本被忽視。

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好萊塢自己就好像是美國中的「這樣的人」,──即便是明星也未必需要崇拜,因為人們崇拜明星往往崇拜的是自己心中虛構出來的明星形象或符號,「你心中已為明星是什麼,那就是你崇拜的東西,」但明星真正的樣貌、為了演出所投注的熱情與承受的人生風險.......崇拜明星的人往往不屑一顧!所以明星崇拜來的快、去得也快,上一秒愛他們如天神,下一秒棄他們如敝履,人們對好萊塢真正的愛就好像電影片頭的明星訪問一樣.......重點根本不在那時間長短,重點在那形式內裡之膚淺、完全只是為了商業機制與利益而生,(如果這樣的訪談再也不能刺激人們看電影,這種訪談就會消失。)


說了那麼多,請問這部電影到底在說什麼?

什麼都沒說。(其實有啦!但跟「支柱」一起擺最後。)

這片什麼都沒說,因為生命的無常多變無法用有規律結構與形象的聲音符號或影像去描述,所以不管是用文字或影像,去描述自己或別人的生命是件虛無的事情,去觀看或體驗別人所試圖描述的生命也是,去從這段觀看或體驗中描述並整理成某些經驗感悟或道理(例如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更是........


但這部電影又確確實實存在著某些內容。


從某種層面來說,它在感慨今日人們對好萊塢、乃至整個國家上上下下的每個環節的理解都很膚淺,大家說白了就跟那些嬉皮一樣,活得不負責任、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感覺過度良好、對自己以外的東西不抱敬意又愛隨意濫下批評.......


從某種層面來說,它在感慨西部式野蠻暴力與困頓艱險的生活依舊存在美國人的文化與基因裡,人們若不是正在從事這種暴力、不然就是正被這種暴力困擾著,若不是正在上演著毫無節制的弱肉強食資本屠殺、不然就是正在艱困的抵抗著,(顯然「義大利通心粉」式的西部片讓某些美國人反感,不單是因為電影拍得不好,同時也因為這是對美國的歷史與文化的一種挪用與不尊重。)所以導演昆丁塔倫提諾要用西部片的邏輯去重新演繹了近代歷史中真實發生的慘案之前因後果,不管是主角之一誤入兇手一幫人寄居的廢棄片場,(這段故事的另一邊則是另一個主角在一部西部片中飾演著一個霸佔小鎮的惡霸如何和行事亦正亦邪的主角周旋談生意的過程,)還是最後匪幫在夜色中走向目標........

但「義大利通心粉」式的西部片就跟在紐西蘭拍【魔戒】或【末代武士】並沒有什麼不同,這是美國將自己的文化全球化的第一步。普羅大眾今日才要開始正視爭論與探索其正反意義與價值的全球化,好萊塢幾乎早在60年代就已經走完了全程!


從某種層面來說,它也只是導演用來隱喻濃縮自己在好萊塢的所見所聞所經歷的人生感觸的一種素材,(整部電影都是種素材?奢侈鋪張啊!)不管是某個配角看著「女主角」感慨「自己從來都沒有機會博得她的芳心」,或是看某大咖飾演的製片人用著溫厚老實的口吻講著殘酷市儈的話....,甚至看著主角穿越一堆其實沒有血緣、但卻自稱為家人的嬉皮中間所感受到的隔離與不適,然後又在片尾兇性大發把黑髮跟金髮女人痛扁一頓.......

這部電影到底在演什麼?這部電影可以什麼都有,但也可以說什麼都沒有,只是幾個在好萊塢打滾很久、看似風光但人生內裡空虛困頓的人(特別是男人)一起把自己的人生感觸與不想放棄的熱情投入進去而已......可以說這是在互舔傷口,但我寧願稱這為「成為彼此心靈的支柱」。對我來說,只要能感受到這點,電影在演什麼真的不重要。


經由剪接後,電影幾乎每個片段每個動作都有節奏,而且還能跟當下的配樂相契合。

光是這點就可以作為一種電影神技來吸引觀眾買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