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

【笑傲江湖 (2025) Invincible Swordsman】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江湖、都有自己要仗劍而行的道理


 

什麼是「笑傲江湖」?

「江湖」是種人追尋幸福的場所與手段。在江湖裡,人可以尋得自由、夢想、知音、還有慾望,人最終應該是要「笑看(傲)江湖」。但反過來被「江湖」給奴役且拘束的人佔了多數,這樣的人在面對江湖時,不會去思考個人的幸福,反而是被「江湖」的形式(暴力與鬥爭)給束縛或消耗掉了,這時就變成了「江湖多可笑」。

所以雖然也是亂改一通,但本片(王晶版)對「笑傲江湖」這題目的詮釋確實有它令人欣賞之處。

就是可惜導演太鱉腳!

這導演幾乎沒有自己的美學或獨特性,多數時就是種「功能型」的片場指揮者,凡是需要使用到電影美學的地方,他要不是只會「無招」硬上,(連日本動漫都用上了,)不然就是惡搞般的把徐克(程小東)版「笑傲江湖2之東方不敗」拿出來用。

但其實「笑傲江湖2之東方不敗」是部被嚴重高估的電影!它完全是靠著消耗林青霞的銀幕魅力才能成功征服市場,否則「胡亂改編」「電影質感低劣」「剪接草率」等各種問題,它哪一樣不缺?憑什麼其他電影要成為笑柄,但它卻成為經典?


但說真的,它(徐克的笑傲江湖1與笑傲江湖2)能成功是有道理的!

憑什麼它可以胡亂改編?

因為它改編的有道理!這個道理甚至超越了金庸那骨子裡俗氣的「大眾市場寫手」能夠擠出來唬爛見識不多、剛開始消費文字商品的台港武俠小說讀者時,所用的每一分才情知識。

「笑傲江湖」是金庸擠盡了自己腦子裡所有對現世時局的觀感批判後融入故事中所大成的一部「特立獨行」作品,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唯有這一部能對權力鬥爭的描寫與批判能夠這麼的有力。

它不像「連城訣」一樣愛灑狗血、且故事基本架構欠缺原創性,也不像「鹿鼎記」或「天龍八部」一樣刻意地追求商業噱頭,而是在關鍵時刻選擇輕輕放下(讓任我行死得莫名其妙)、迴避使用狗血戲劇衝突張力、以維護故事主題之完整。而且同時也兼顧了某種後現代哲學對生命虛無的無力感,就好像令狐沖的感情世界裡,專一與花心都同等的「無效」且「無用」,而面對「權力鬥爭」這個主題,好像所有的務實經驗與宗教道德教條也一樣同等的「無效」且「無用」,最終只有「事實無常」是真理,好人要面對這個無奈,但壞人一樣也要。

但它終究是金庸對現實世界膚淺的觀察與想像,在那個膚淺的世界裡,除非是劇情需要(想要給大俠們找點事情做),否則大俠們行走江湖好像不用花錢一樣,好人壞人的花花腸子道理也都很簡單,「這個是好人、那個是壞人,所以這個做好事、那個做壞事。」

反觀徐克的武俠世界中,行走江湖很難很辛苦,好人壞人其實很複雜的,各種心思百轉千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就連出賣徒弟的岳不群其實也有「我是師父兼掌門,華山派裡本來就是什麼都我說了算。」這樣詭異的道理在。)

甚至到了最後,江湖不再是「人追尋幸福的場所與手段」,而是「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所以人要如何笑傲江湖呢?」


並不是說「徐克版高過金庸原著」,而是「今人的見解是建立在前人的見解之上的」,如果沒有那個「前作」,今天的新作要去超越何物?又要以什麼樣的基礎去超越?

(超越並不一定就是指意境或真知灼見,有時可以只是單純的電影本身,例如藝術價值或電影工業成就,或是故事戲劇。)

2025的王晶版聚焦在「愛情」一事上,將俗人對愛情的觀感從「是否修得正果」這個價值標準中解放出來,這其實回歸到了「何謂江湖」這個問題上,其實追尋情愛何嘗不是在闖蕩江湖,只是目的並不在所謂的幸福,或說幸福的定義並不在快樂與釋放,而是真正的理解自己、找到自己那條獨一無二的路(或是在那個關口能夠正確的即時抓到並走上去)。

故事裡,令狐沖這個角色展現給觀眾的是個很曖昧的範例。

他真的找到了自己的那條路嗎?他有正確的理解自己嗎?......這種思考空間是金庸或徐克無法給觀眾的,但王晶竟然做到了!

所以,縱使有各種的缺點與令人不耐的乏味(缺乏美學與才氣、只有廉價的匠氣),我覺得本片還是有它可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