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在打下阿瓦迪夫卡前...先打下卡緬卡/卡米安卡村...「人海戰術」是謊言...「烏克蘭守護民主自由」也是個謊言

【「為什麼要看簡體字頻道的影片?」『因為人家比較誠實、詳盡,而且繁體字頻道沒人願意介紹!』】



這影片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第一手紀錄了俄軍進攻的真正程序與策略。

所謂的「俄軍都依靠人海戰術」只是烏軍想要讓人相信烏方單方面公佈的俄軍傷亡數字而附加的謊言。

一個謊說完又要再說一個謊.....

可能是因為打這個村莊打得太順利,所以在村莊西邊馬上發生著名的「百輛裝甲車被擊毀」。


另外,這影片明確表明了「標槍飛彈有多不可靠」。根據俄方的實際統計,北約針對蘇系坦克或裝甲車設計的反坦克飛彈(會在擊中目標前拉高後低衝)實際上擊毀一台目標需要三點三枚飛彈。

(注意!所謂的裝甲車,種類幅度是很廣的,有些裝甲車是很原始、技術單純的型號,如果當烏軍用一發標槍摧毀了一台這樣的裝甲車時,就表示有某台技術比較先進的裝甲車,會消耗烏軍五點六發飛彈才能將之摧毀。)


另外,這小鎮駐守的烏軍出乎意料的多。為何?

要先了解卡米安卡的位置。

它在阿瓦迪夫卡的東北面,正好是「可樂(焦炭)工廠」的正東方,在高速公路「H20」旁。



除了阿瓦迪夫卡的攻略,(小鎮後方就是那條葬送了數百路裝甲車的路,)這裡也是攻克北邊紐約鎮的切入點。

但這不能解釋為何這裡駐守了這麼多士兵。

高速公路「H20」一路往北通往康斯坦丁諾夫卡,沿途會經過現在已經改標名為「諾夫哥羅德西克」的「紐約鎮」。要攻克紐約,這裡其實算是「必經之路」、「必守關卡」。

但這依然不能解釋為何這裡駐守了這麼多士兵。

高速公路的交流道下來,往東會接上另一條高速公路「H50」,然後直接通往哥羅夫卡,哥羅夫卡西邊就是捷爾任斯克,沿途會經過幾個中小型城鎮。接下來轉往北邊就是通往巴赫穆特。


如果有緣親自走上這一條路,大家會親眼見證到烏克蘭是怎樣的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

就在卡米安卡東邊不遠處的一條樹林帶....


放大看看吧.......






這僅僅是地圖上能清楚辨識的戰壕而已,無法辨識、謹慎地隱藏在樹林或草叢中的戰壕更是不計其數。

這還只是短短的兩公里範圍而已。

如果繼續往東移動,這樣的戰壕數都數不完,駐守在卡米安卡村的士兵都是為了填滿這些戰壕而存在。


戰壕本身不是什麼問題,但.....

這是一個屬於「頓涅次克人民共和國」的小鎮「Betmanove」,位置就在通往哥羅夫卡的高速公路「H50」上。


有加油站,有足球場。足球場顯示直到開戰前都還有人去打卡留言。

北邊就是烏克蘭管轄的城鎮「韋爾赫尼奧托列齊克」。這裡距離卡米安卡村的直線距離大概是六公里左右而已。(同時從這裡一路北上就是「紐約鎮」。)

只截了最南邊接觸的地帶,城鎮規模是南邊「Betmanove」的三倍大小,但除了一所學校、一所不知道幹嘛的醫院、一間教堂以外,谷歌上沒有再標示任何東西。


不過如果把「韋爾赫尼奧托列齊克」最南端放大看個清楚.......


戰壕!

再說一次,城鎮的最南端是戰壕!

而且戰壕不只這一處。






這三張圖片中的戰壕都不是「獨立」「分散」的,它們明顯都成系統的串連在一起,方便士兵在裡頭移動。

(北約出品。經費技術無限資源。)

相較於烏克蘭基輔在自己佔領的區域上做的事情,看看同樣在「Betmanove」東邊一點、跟「韋爾赫尼奧托列齊克」同等規模的小鎮「潘捷列伊莫尼夫卡」裡面是什麼樣...


公車站!它竟然有公車站!路線編號77,每四十分鐘從哥羅夫卡發出一班!即使在戰爭開始的時候也沒有停止服務!

頓巴斯的老百姓、挺烏份子口中的萬惡叛亂份子們,他們是多麽努力的想要有尊嚴地活下去!

去烏克蘭佔領的地區看看,去擁有數萬人口居住的阿瓦迪夫卡,去那裡找個公車路線出來!

沒有啊!

為什麼沒有?

因為這些城鎮除了少數在工廠裡工作的人口以外,都是「軍眷」。

基輔將大量民兵派送到這些軍事重鎮時,也允許他們帶著親屬一起過來,好讓他們可以熬過漫長的軍旅生涯、在壕溝裡執行一日又一日的騷擾破壞任務。

這些人是不需要什麼公共服務的!免費配給的糧食燃料,去醫院也可以免費看病,就連俄軍打來了也能優先疏散。

至於當地百姓.....管他們去死!這裡不是城鎮,這裡只是個大型集中營,是為了讓他們死去消亡而存在的。

(在聯合國眼中,兩邊一樣爛。「因為頓涅次克共和國有軍訓教育,有訓練兒童兵的嫌疑。」)


民主?自由?

對基輔來說,烏東的百姓不是公民,政府為他們提供的不是「服務」、而是「死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