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尼羅河寶石 The Jewel of the Nile】文明世界的迷信方式


本片是「綠寶石」的續集——我一直無緣親眼觀賞的電影。

「綠寶石」的原著兼編劇「Diane Thomas」在第一集上映前就死於車禍,本片與其說是種狗尾續貂,不如說是監製與主角麥可道格拉斯對這位才華洋溢的女士所做的一種惋惜。(據說因為相中了第一集的小說,製片兼主角麥克道格拉斯親自上門三顧茅廬說服作者除了賣出版權外還要親手編寫劇本,但這些苦心熱情全都無情的毀於一場車禍中。所以片中有「本片是為了紀念Thomas」的文字。)


從故事情節對話,可以看出那個年代對「男性沙文」都採用比較幽默風趣的觀點去看待、去嘲諷,電影主題則是用另一種方式去呈現一個道理:不要用財力外貌、或是否滿足女人的虛榮心去衡量一個男人對女人的真心,要用真實的行動。

不能跳脫多數續集電影的魔咒,本片的評價普遍較爲一般,畢竟故事主題基調從「叢林浪漫冒險」轉為「對第三世界文化的廉價剝削」。

對,在今天來看,本片對非洲或埃及的描繪是非常帶有冒犯性的,比如「大家都喜歡美國人,不喜歡美國人的一定是壞人,」或是「大家都喜歡美國的流行文化」.......

但說到美國的流行文化,本片故事背後隱含著某種極為強烈的嘲諷,但要先簡單介紹一下本片故事:埃及獨裁者囚禁了埃及人的精神領袖——一位能行使神通奇蹟(把石頭變蝴蝶、不怕火燒)的先知——然後期望利用西方現代科技的舞台娛樂特效幫自己膚淺俗氣的演說加分鍍金、讓百姓崇拜自己。

這不正是娛樂工業發明那麼多舞台特效的終極目的嗎?「讓台下的人崇拜台上的人」?

所以,不管是先進國家或落後第三世界,說到底好像沒有那麼多不同吧!


看完最新版的【尼羅河謀殺案】,忽然回想起本片,就去把它找了出來。在年輕一輩觀眾的認知中,女主角凱薩琳透納最知名的演出可能是「六人行」中的「錢德的爸爸」。不懂這其中奧妙的人可以去找「六人行」來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