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崖上的波妞】宮崎峻被李安同化了

李安的電影在我來說是種哲學上的沙漠,哲學論證思維在他的電影中無法生存,可是偏偏他又擅長用極精確、留給觀眾充滿臆想可能的攝影技巧,來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他對劇本和劇中人物的觀感與詮釋。

簡單說,他能夠完全無視哲學,是因為他能夠用其他更高深的技巧來彌補這個空白。

可是宮騎峻不行,吉卜利大部分的影迷也不行,偏偏哲學思考最豐富的【地海戰記】吃憋吃很大,難怪兩年後宮騎峻會推出【崖上的波扭】這樣的作品。

換個方法來解讀【崖上的波扭】,--這是部將『小男孩失去心愛寵物』的悲傷回憶,給神話扭曲成燦爛、不切實際的愛情故事。

我對『小孩子懂愛嗎』這樣的疑惑不敢興趣,因為日本是個以『為別人付出』為教育價值核心的社會,所以他們(感覺上)不擔心升學壓力,但是極度關心校園霸凌這樣的事件。而『為別人付出』這樣的心意,不正是愛情的基礎嗎?現在有了心靈上的基礎,還有一個很懂事、很有責任感的男孩,和一個願意為男孩付出一切的女孩,(當然,雙方的家長都很值得依靠,這也是很重要的,)為何愛情不能成立?

說白了,這就是日本動漫中常見的『青梅竹馬』的『前奏曲』罷了!宮騎峻顯然認為與其花上十幾二十本單行本去描繪接下來的生活,(長大了、發育了,彼此都把對彼此的愛意習以為常,完全忽略了那是多麼可貴的事,然後接著開始享受璀燦的青春...男生變成萬人迷,女生變成風雲人物,各自有交往的對象,但是交往的對象卻又不滿『為何你/妳有個那樣的青梅竹馬』......總之都是千篇一律的戲碼,)為何不讓這個早知道結局的故事,有個轟轟烈烈、精彩非凡的開頭呢?

就為了這個轟轟烈烈,本片的劇情極度走偏鋒,該交代、該解說、該強調、該聚焦、該模糊的......它通通一律不處理,人物的行動、劇情的演進,完全缺乏邏輯基礎和哲學思維,換來的是吉卜利工作室的所有作品大集合,海中生物的場景好像【風之谷】,海港遠景好像【魔女宅即便】與【霍爾的移動城堡】,幼稚園、養老院的佈景好像【螢火蟲之墓】,在山路上移動時,又好像【神隱少女】、【天空之城】、【魔法公主】......畫面之華麗豐富,化工之精細多變,簡直達到空前絕後的地步。

某種程度上,跟李安的電影是一模一樣。

好不好看?見仁見智,但我認為失望的會居多,儘管這不是失敗的作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