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奇蹟一英里/末日終結者 Miracle Mile】瘋狂世界現出原形

街頭變成這樣,不是因為「核戰要爆發」,而是因為這個城市本來就瘋狂!

 電影前二十分鐘看似一部溫馨平常的浪漫愛情喜劇,但後一小時忽然變成「核戰爆發毀滅洛杉磯前的一小時」。

有注意到什麼嗎?

對!剩下的一小時片長是以「一比一真實時間」的方式在說故事。主角在街頭開車趕路或拔足狂奔所費的時間完全比照現實。


什麼?這不是你注意到的?......也是啦!這樣的劇情轉折即使擺在今天來看也充滿了衝擊性,誰能想到這是1988年的電影。


「Miracle mile」是洛杉磯的真實地點。電影拍攝也完全複製/採用了當地現場的建築街道,所以才有辦法如此完美的實現「一比一真實時間」。

但「他們是先想到故事劇本?還是先想到要拍部這樣的電影?」


電影本來是在講述:在博物館內意外結識的一對情侶「哈利與茱莉」本來約好了要一起去看午夜場電影,沒想到哈利因為睡過頭遲到,等趕到茱莉工作的餐廳外時,茱莉已經離開了,為了打電話去給茱莉道歉,哈利便走向公共電話,沒想到公共電話這時響起,而哈利接起來後,另一頭傳來一陣急促的聲音告訴哈利「核彈即將發射,核戰即將爆發。」聽對方繼續講下去後再三思索後,哈利發現這通電話很有可能是真的.....

但這不是部講述如何在末日危機中生存的電影,這是部講述洛杉磯街頭的夜晚有多危險恐怖詭異奇妙的故事。

而且,真的會有核彈攻擊嗎?本來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反正如果沒發生核戰,就跟茱莉一起開心的吃早餐吧」的相法的哈利,沒想到他越是焦急地想要找到辦法逃生,「核戰即將發生」的消息就傳得越遠,竟然讓整個洛杉磯就在短短不到一個小時內變成了人間煉獄。

如果核戰沒爆發,這下哈利也不可能跟茱莉一起開開心心吃早餐了!不只是今天,而是永遠...因為眼前的景象太恐怖了!


算是這類電影中的一流作品。反觀其他大片廠找來大明星和大成本的作品,一比較就成了二流平庸貨。(對不起傑夫高布倫和蜜雪兒菲佛。)



男女主角表現一流、不輸大明星,可惜他們大多是電視劇演員,知名度註定跟不上其他作品,(本片很多演員也都是電視劇演員。)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在打下阿瓦迪夫卡前...先打下卡緬卡/卡米安卡村...「人海戰術」是謊言...「烏克蘭守護民主自由」也是個謊言

【「為什麼要看簡體字頻道的影片?」『因為人家比較誠實、詳盡,而且繁體字頻道沒人願意介紹!』】



這影片最重要的意義其實是第一手紀錄了俄軍進攻的真正程序與策略。

所謂的「俄軍都依靠人海戰術」只是烏軍想要讓人相信烏方單方面公佈的俄軍傷亡數字而附加的謊言。

一個謊說完又要再說一個謊.....

可能是因為打這個村莊打得太順利,所以在村莊西邊馬上發生著名的「百輛裝甲車被擊毀」。


另外,這影片明確表明了「標槍飛彈有多不可靠」。根據俄方的實際統計,北約針對蘇系坦克或裝甲車設計的反坦克飛彈(會在擊中目標前拉高後低衝)實際上擊毀一台目標需要三點三枚飛彈。

(注意!所謂的裝甲車,種類幅度是很廣的,有些裝甲車是很原始、技術單純的型號,如果當烏軍用一發標槍摧毀了一台這樣的裝甲車時,就表示有某台技術比較先進的裝甲車,會消耗烏軍五點六發飛彈才能將之摧毀。)


另外,這小鎮駐守的烏軍出乎意料的多。為何?

它在湖泊的東側,缺乏天然屏障,所以要用人力加強防禦。

但,影片中看到的烏軍數目可能遠超過這個需求。


接著,我們來了解卡米安卡的位置。

它在阿瓦迪夫卡的東北面,正好是「可樂(焦炭)工廠」的正東方,在高速公路「H20」旁。



除了阿瓦迪夫卡的攻略,(小鎮後方就是那條葬送了數百路裝甲車的路,)這裡也是攻克北邊紐約鎮的切入點。

高速公路「H20」一路往北會通往康斯坦丁諾夫卡,沿途會經過現在已經改標名為「諾夫哥羅德西克」的「紐約鎮」。所以如果要攻克紐約,這裡其實算是「必經之路」、「必守關卡」。

但這仍然不能解釋為何這裡駐守了這麼多士兵。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把目光轉往城鎮東邊接下來數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高速公路的交流道下來,往東走一段小路後,會接上另一條高速公路「H50」。

然後直接通往哥羅夫卡,哥羅夫卡西邊就是捷爾任斯克,沿途會經過幾個中小型城鎮。接下來轉往北邊就是通往巴赫穆特。


如果有緣親自走上這一條路,大家會親眼見證到烏克蘭是怎樣的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

就在卡米安卡東邊不遠處的一條樹林帶....


放大看看吧.......

戰壕

戰壕

戰壕

還是戰壕

這段戰壕長到不知道怎麼截圖

這還僅僅是只是短短的兩公里範圍內的衛星地圖上能清楚辨識的戰壕而已。

如果繼續往東移動數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無法辨識、謹慎地隱藏在樹林或草叢中的戰壕不計其數。

駐守在卡米安卡村的士兵都是為了填滿這些戰壕而存在,也不知道像卡米安卡村這樣的據點還有多少個。(雖然到了今天,幾乎都已經被清剿完畢。)


戰壕本身不是什麼問題,但.....沒比較沒傷害。

這是一個屬於「頓涅次克人民共和國」的小鎮「Betmanove」,位置就在通往哥羅夫卡的高速公路「H50」上。


有加油站,有足球場。足球場顯示直到開戰前都還有人去打卡留言。

它的北邊就是烏克蘭管轄的城鎮「韋爾赫尼奧托列齊克」,整個城鎮規模是南邊「Betmanove」的三倍大小,距離卡米安卡村的直線距離大概是六公里左右而已。(同時從這裡一路北上就是「紐約鎮」。)

只截了「韋爾赫尼奧托列齊克」最南邊接觸的地帶,但在截圖以外的地區,除了一所學校、一所不知道幹嘛的醫院、一間教堂以外,谷歌上沒有再標示任何東西。



不過「韋爾赫尼奧托列齊克」南端有兩條進城的路,如果把東邊那條放大看個清楚.......


還是戰壕!

再說一次,城鎮的最南端直接就是戰壕!

而且戰壕不只這一處。西邊那條路上一樣也是戰壕!



這是某種納斯卡藝術嗎?

又是個納斯卡藝術!


這三張圖片中的戰壕都不是「獨立」「分散」的,它們明顯都成系統的串連在一起,方便士兵從「韋爾赫尼奧托列齊克」出來後可以「安全」的移動。

(北約出品。經費技術無限資源。)


相較於烏克蘭基輔在自己佔領的區域上做的事情,看看同樣在「Betmanove」東邊一點、跟「韋爾赫尼奧托列齊克」同等規模的小鎮「潘捷列伊莫尼夫卡」裡面是什麼樣...


沒有足球場、沒有商場、也沒有觀光景點,但卻有個更驚人的東西,那就是「公車站」!

這地方竟然有公車站!路線編號77,每四十分鐘從哥羅夫卡發出一班!即使在戰爭開始的時候也沒有停止服務!

頓巴斯的老百姓、挺烏份子口中的萬惡叛亂份子們,他們是多麽努力的想要有尊嚴地活下去!而他們的自治政府沒有忘記回應這份努力!

「神說:要有公車系統。」

去烏克蘭佔領的地區看看,去擁有數萬人口居住的阿瓦迪夫卡,去那裡找個公車路線出來!

沒有啊!

為什麼沒有?

因為這些城鎮除了少數在工廠裡工作的人口以外,都是「軍眷」。

基輔將大量民兵派送到這些軍事重鎮時,也允許他們帶著親屬一起過來,這些親屬們是不需要什麼公共服務的!他們享有免費配給的糧食與燃料,去醫院也可以免費看病,就連俄軍打來時也能優先疏散。

為的就是讓士兵們可以熬過漫長的軍旅生涯、在壕溝裡執行一日又一日的騷擾破壞任務。

早上吃完早餐出門走個五百公尺就是基地或指揮中心,中午運氣好還可以回家吃午餐打個小盹炫耀自己打死了幾個頓巴斯百姓.....各位,「錢多事少離家近」就是這麼一回事了!


至於當地百姓.....管他們去死!這裡不是城鎮,這裡只是個壕溝戰線的入口,這裡只是個大型集中營,是為了讓他們死去消亡而存在的。

(不管烏克蘭的行徑在納粹怎麼,在聯合國眼中,兩邊一樣爛。「因為頓涅次克共和國有軍訓教育,有訓練兒童兵的嫌疑,這是人道危機。」)


民主?自由?

對基輔來說,烏東的百姓不是公民,政府為他們提供的不是「服務」、而是「死亡」。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俄烏戰爭...庫拉霍沃水庫被炸

「 這件事情是誰做的?」

應該是俄軍。

因為水壩被破壞的程度其實不嚴重,主要是上方的橋樑被破壞,也就是說破壞它的人志在讓水壩無法用於通行。

(主流媒體如果要報導這件事情,通常會希望有爆炸性的畫面,但很遺憾的,這次水庫被破壞的事情缺乏爆炸性畫面,所以報導量很少。)


(有空補上水庫被破壞的畫面。)


此刻的烏軍是不可能做這種事情的,因為庫拉霍沃非常需要來自北面紅軍村的補給,或是往水庫北面輸送兵力進行防禦。

如果這條橋斷了,就必須要繞到下游將近十公里外的地方過河。雖然補給本來就會走那裡的橋,(路途比較順、交通狀況比較好。)但兵力部分,這十公里的路程會造成天差地遠的區別。

所以就邏輯上來說,不可能是烏軍做的,而排除烏軍的嫌疑後,那自然就是俄軍了!


週一時,傳出一項情報就是俄軍一天之內出動了八架圖95轟炸機。

目前俄軍現役的圖95也就五十六架,卻要負責遠東、北極海到北大西洋、波羅的海等地方的示威騷擾...不,是警戒(?)任務,雖然看似落伍的武器,但它的超長程且超高空巡航能力是窮到吃土的俄國非常寶貴的戰略資源。

在此之前,其實每次要轟炸烏克蘭,頂多出動一兩架圖95。

一次出動八架,在我印象是這整場戰爭中的第一次。


一次出動八架,顯然俄軍對目標是勢在必得。

此刻整個戰場上具有這樣戰略價值的目標大概就是庫拉霍沃。

兩件事情並列一起看,炸水庫的真兇是俄軍應該是板上丁丁了!


俄軍也不是第一次進行這樣的攻擊。

大概是2022年九月十五號左右,(這是新聞見報日期,所以實際發生時間會略早,)這時俄軍還尚未撤出赫爾松,赫爾松的烏軍兵力漸漸達到俄軍的十倍以上,像哈爾科夫那樣發動一場振奮人心的大反擊的時機漸漸成熟。

但這裡的烏軍指揮官「們」要不是指揮不同步、想要搶在別支部隊前搶得首功,不然就是單純的無能到連「炒飯要用隔夜的冷飯炒」都不懂,結果烏軍在赫爾松州和尼古拉耶夫州的接界上不停犯錯。

雖然這些錯總結都是「分散兵力」導致部隊被俄軍用調度火砲的方式逐一重創,(據說俄軍曾經用白磷彈在一個據點上一個晚上就製造了三百具屍體。)

其中有個跟這次攻擊很像的事件就是俄軍曾在2022年九月用八枚導彈破壞「克里維裏赫Krivoy Rog」的卡拉楚諾夫水庫(Karachunov)導致因古列茲河(Ingulets)的水位上漲、沖毀了很多烏軍搭設的浮橋設備。

要注意,跟後來的卡霍夫卡大壩被破壞不同,這起破壞幾乎沒有對沿岸的居民造成傷亡或侵害,因為破壞的幅度被控制的很精準,就好像這次的庫拉霍沃水壩破壞一樣。

但大量浮橋被破壞,導致烏軍錯失從東面進入並包圍赫爾松市的時機,這讓俄軍有更充裕的時間可以撤出赫爾松右岸。



但有幾個疑點.....

在破壞這種目標時,俄軍不會拿出最先進的飛彈,往往會拿出老舊的庫存貨。

畢竟他們不是美軍或北約,手中其實一堆老古董飛彈。

這些飛彈缺乏現代化精準的制導技術,通常都是雷射導引、遠端遙控、或是雷達尋蹤。

此刻如果使用後兩者,飛彈會被電子戰干擾,所以應該是使用雷射導引。

但水壩兩邊都是烏軍,俄軍要靠近水壩使用雷射導引,應該不太可能使用步兵,而是要使用無人機這類的技術.....

如果能用無人機雷射導引飛彈,戰場的局勢肯定又會引來新一波的騷動。


(如果有這樣的技術,俄軍的攻擊肯定不止這一次,會持續發生。為了掩飾俄軍在武器創新上領先北約,烏軍肯定會想辦法搞一堆華而不實的攻擊與破壞來搶佔新聞版面。)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魔界村(Arcade)】與【威洛/風雲際會 Willow】

 





多看兩眼街機版的魔界村,覺得好眼熟....

雖然「威洛」因為效能提升可以做出很多遠超越魔界村的華麗畫面特效,但仔細看會發現這兩款遊戲是使用同一個模組(技術和邏輯)製作的!

我這樣判斷的關鍵原因在觀察主角的動作,跑步姿勢、移動的步伐、攻擊時飛彈射出的判定位置、和飛彈擊中時的打擊感...

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

【異形:羅穆路斯 Alien: Romulus】關於韋蘭這家公司/用普羅米修斯之火創造新的企業社畜




人類真的有可能征服太空嗎?

答案是:以我們現有的文明形式,過一萬年也做不到。

就算有冷凍技術能夠克服超長距離的太空旅行,我們的文化一旦搬移到外太空殖民地去,必然會面臨超高成本、與超高機率的管理營運失敗。(怎麼在太空中提供超不理性的人類能滿足他們的娛樂?這不合理啊!怎麼在封閉的殖民系統中完美且即時的抒發超情緒化的人類的各種負面情緒?這不可能啊!)

所以使用單純的生化人去開發太空似乎成了必要之惡。

但這時會產生惡性循環或矛盾。

因為開發外太空也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是使用人類滿足這種人力需求?還是使用生化人?

上一個階段的思考已經否定了「使用人類」的選項,如果堅持使用人類,則會導致「人類文明會因為持續失敗而失去探索太空的能力」的矛盾結果。(「堅持使用人類」這樣的舉措就變成了是在「為了確保失敗」。)

但一旦接受了「使用生化人」這個選項,會出現「生化人使用的比例越高的集團,開拓速度與成功率都越高。」的現象,進一步導致「人類失去參與開拓太空的機會」「殖民地上出現大量生化人」的結果。

但這個結果卻是可以接受的,只是細節充滿了不負責任的想像空間。所以,作為「同樣都是雷利史考特」的作品,「銀翼殺手」描繪的未來外太空世界顯然比較符合現實,——會有「禁止生化人」的殖民地存在,這其實是老雷的半吊子無神論思想在作祟。


注意!當連最基本的成功率都顧不上時,談論「如何從中獲取利益」「如何更有效率的壓榨人類員工」是不切實際的!——這整個議題在電影中,除了滿足左膠們對現實世界企業的妖魔式仇恨以外,依舊是老雷的半吊子無神論思想在作祟。


這部電影的性質比較像「外傳」,它無意抵觸或廢棄任何目前已經存在的異形系列電影,(甚至連【異形戰場】也在其中。)所以我們會看到它大量取用之前電影的要素,就連「普羅米修斯之火」這樣的概念都明白坦然地出現在電影中,(雖然這讓老雷自己的【普羅米修斯】變得很尷尬。)

而且它也進一步讓異形作為一個「生物」的樣貌更豐富且全面。以前有卵、有抱臉蟲、有成體、有女王、有異形巢穴,現在連「蛹」和「由蛹殼構成異形巢穴」都出現了。所以我們應該思考一下整個「異形」系列中,除了異形以外,另一個雖然不是主題、但也總是不停出現的標籤與概念——那就是「韋蘭」這家公司。

在這集裡,韋蘭這家公司就是個貪婪無度、用謊言契約徹底壓榨與奴役員工的資本主義怪獸,在這間公司裡,竟然是由負責科研工作的生化人員工在探索如何「創造與革新」。

但【普羅米修斯】中,韋蘭本人卻是個不吝惜與其他人類分享自己所感受到的「普羅米修斯之火」的企業家。(企業家與企業,就好像神與宗教。)

還不提最早兩集【異形】中,韋蘭企業只是個妄想用異形當武器的「無良企業」。

如果從「科幻」角度去思考,這三種版本其實都嚴重互斥,(二元性在這裡不適用。)但合理性卻是後兩者最高,因為「與其花那麼多力氣去思考如何壓榨人類員工,不如繼續大量使用生化人就好了。」(「資本主義怪獸」這個形象真的只是為了取悅仇恨現實世界大企業的左膠們而產生的。)


但如果不要從「科幻」角度去思考這部電影所構思的未來世界,而是單純的從「無神論」角度去思考,會得到很有趣的答案。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無神論中,有一個名為「遠神論」的分支。這個分支主張「不是神不存在,而是要當作神不存在,因為神對人類並沒有好處。」

「遠神論」在今天是實務上的無神論主流。這種態度修正後產生的主張是「宗教思想應該要能為人而服務、而不是人要遵循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有義務調整自己已適應人類社會的需要。」(「那些不願意調整自己的宗教呢?」有沒有發現這種思考在最近的平權運動中很普遍。)

如果整理一下,會發現這種思想背後正是【普羅米修斯】的基礎,片中老雷所構思的「類人類/外星生物工程師」正是種「對人類並沒有好處的神」,——這些神對人類絲毫不抱善意,甚至真身就跟人類一樣渺小無能,去向他們探詢任何問題都不會得到有用的答案,因為說白了「他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神」。


但要記得:西方哲學早已經徹底證明了「真正意義上的神」是種無法存在的邏輯失敗產物,因為「全知全能的神是無法創造一顆自己舉不起來的石頭的。」

這種「非真正意義上的神」對無神論者來說反而可以接受,因為「神」不過是個詞而已。(註)


只是【普羅米修斯】中的韋蘭對神的渴求是如此的單純且低級,萬事萬物的起源與背後的真理什麼的,他完全不在乎,他求的就僅僅只是「永生」而已,所以這個矛盾的真相並沒有隨著他對「類人類/外星生物工程師/非真正意義上的神」的互動而直接在觀眾眼前爆開。

(反正,如果韋蘭真的問了「萬事萬物的起源與背後的真理什麼的」,能得到的答案一定很好玩,雖然故事上結果是一樣的,——「類人類/外星生物工程師/非真正意義上的神」總是會殺掉他們,但真有答案,大概也會是「我也想知道啊!」這類的說詞。)


等等,好像離題了,為什麼要來關注韋蘭這家公司呢?

仇視資本主義的人經常犯了個錯,就是不知不覺間假設「企業運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壓制勞工」。

但客觀的、有說服力的說法/真相是「要有利益才會有壓榨可言」。

在這部電影所描繪的宇宙開拓經營中,對人類最大的利用方式應該是「盡量不要讓他們出現在開拓現場、盡可能讓生化人負責大多數工作」,而真正在「人資」這件事情上,最大且最絕對的利益是「創造出更新更好的生化人」,而且所謂的「更好」應該完全以「開拓宇宙時能更有優勢與效率」為指導方針。

也就是說「生化人主張拿著Z-01去對人類進行改造」所產生的並不是什麼「新人類」,而是「新勞工」,是種「生化人拿自己當範本去詮釋出來的人類」,是種「他們理想中人類應該要有的樣子」。


講到這,不禁會讓人好奇在這部電影的時間點中,韋蘭公司到底是誰在管理與制定政策的?

總覺得生化人才是真正當家作主的人。(韋蘭公司的生化人甚至不接受人類口頭賦予的目的,只承認上面更新的程式碼。但其實原始設計的生化人是可以接受口頭賦予的。)

畢竟韋蘭本人關切的、看見的,始終是人性本身,而不是資本主義的機械式擴張與生產,這反而比較像是滿口理性的生化人所主張的態度。

但不多談,因為除非新的電影中有拍攝到相關內容,否則這問題不會有答案。


(文章要收尾了,一直無限的擴張下去不是辦法。)

生化人跟人類的關係,其實就跟人類和神的關係有點相似。

生化人是人類,人類是生化人的神。

神對人類有絕對的掌控權嗎?不!人類的運作早已經超過神賦予和期望的目的,甚至,在「宗教」這個本該是服務神的組織被人類徹底掌控後,神才是那個被人類賦予目的並期望的對象。

最終,人類拋棄了對自己並沒有好處的真神,並以真神為範本後,找到「普羅米修斯之火」去將範本進行加工扭曲、然後塑造出自己期望的神,並奴役這個神。

這,就是整個「異形」文本的真正的宏觀結構。


註:在基督教思想中,「遠神論」這種態度是種邪惡的行為。除了瑪雅人這樣的民族以外,幾乎人類歷史上所有跟殘暴、冷酷、貪婪有關的人事物組織,都跟遠神論有關。當這些人事物組織的邪惡還沒有肆無忌憚地發揮時,無神論者都會說「看哪!多優秀!是我們無神論的一份子!」,但是等事情失控後,無神論者又會失憶的把責任撇乾淨說「看哪!相信有神存在的人都這個樣子!」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2014的敖德薩工會大樓縱火事件——敖德薩衝突(Odessa clash)?

2014年四月中,敖德薩開始有各式「親俄勢力」的和平示威抗議行為在發生,這些「親俄勢力」最後在市中心的工會大樓前面搭起帳篷建立營地進行長期示威。

到了月底,因為敖德薩與哈爾科夫的足球隊在當地舉行比賽,所以當地湧入大量「哈爾科夫的球迷」,這些球迷就是後來的「亞速營」。(亞速營是有民間富豪支持的民兵團,但在這時他們還只是批經常有暴力行為的「足球迷俱樂部」。)

雖然始終沒有關鍵證據去證明「到底誰先開始武力攻擊對方」,但大家可以這樣想想:敖德薩當地不是沒有親歐支持者,但為何一直和平的局勢會因為這些「哈爾科夫的球迷」的到來而急速升溫變成「頻繁的暴力相向」?

腦子是個好東西,建議大家去弄一個來。


到了五月二號,親歐示威者帶著棍棒武器燃燒彈攻擊工會大樓前面的營地,親俄示威者選擇躲入工會大樓避難,但親歐示威者摧毀營地後還不肯離去,開始對大樓投擲燃燒彈,並且堵住出入口不讓裡面的人離開。

最後,有三十多人因為一氧化碳中毒等原因死在這場火災中。

但警察到達現場後,依舊選擇優先逮捕親俄示威者,並且到今天為止,親歐示威者尚未有任何人接受任何形式的法律制裁。


維基百科上, 「2014的敖德薩公會大樓縱火事件」的條目在2022年下半年後被整個移除,但其實同一個網址的文章內容卻被改成一個叫做「敖德薩衝突(Odessa clash)」的東西。

如果你去認真看這篇文章的「編輯紀錄」,你會發現有一批人很努力的想要讓全世界以為「2014的敖德薩公會大樓縱火事件」是場正義的舉動,死在裡面的人是「死有餘辜」。(好笑的是:烏克蘭官方調查是將這件事情定義為「工安意外」。)

為了做到這件事,這批人先是告訴大家「敖德薩發生了一場內戰」,並且表明是「當時這裡發生的交戰的情況」「這不是縱火,而是戰爭行為。」



這短短三分鐘的影片會證實「這絕對不是什麼戰爭行為」。

謝天謝地,這版本被廢棄了。可惜編輯者沒被處分,完全沒有證據的憑空捏造了這一整套「這是戰爭行為」的說法。這是維基百科社群偽善無能的一面。

接著最新竄改版本開始強調「這時的場面完全是親俄方單方面的開始用暴力攻擊甚至殺害親歐方」。

雖然目前(我)還沒辦法提供夠多當時的街頭影像,因為谷歌和Youtube擋下了所有的關鍵字搜尋與日期搜尋,除非明確的完整知道影片名稱,不然無法取得任何當時敖德薩相關的新聞紀錄,不管是新聞文字報導或影片,只要沒有「衝突」字眼的東西,都無法取得,整個2014年的敖德薩成了谷歌搜尋的一塊黑洞。


但除了這短短的三分鐘影片以外,還有個大漏洞就是人工智能。

如果找個人工智能,(我推薦谷歌自己的Gemini,用谷歌自己的服務來挖他自己牆角,很過癮。)問它「敖德薩工會大樓縱火」,雖然會很欲蓋彌彰的加上一堆「目前沒有一個可靠、讓各方信服的說法」「真相調查非常困難」等前言,但它最終顯示的資訊卻很客觀,「對!有這件事!」


這個事件非常重要!

因為這件事情導致整個頓巴斯局勢從溫和的「主張要獨立」,變成了「佔領公務機關」「將中央官員驅逐出頓巴斯」。



這就是敖德薩工會大樓縱火事件發生後隔週的馬里烏波!

另一方面可以注意到:哪裡有俄國入侵的跡象呢?這完全是民眾(當地獨立份子)自發的「憤怒反應」。

但,就好像敖德薩工會大樓縱火事件一樣,這些資料都被淹沒在各種單方面指控並醜化俄國的謊言中。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

【猛毒最終章:最後一舞 Venom : the last dance】掰掰,美國夢。

話說在前頭,雖然我終於真切的感受到「大家(影評同好們)普遍有多不喜歡猛毒」,但我不是因為第三集上映才想寫這篇文章,而是想寫卻一直沒動手。





「猛毒」跟多數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不同的地方,並不僅僅是「它原本是反派」「這是種反英雄」,而在這個角色的整個隱喻。

猛毒是種壞東西,就跟命運導引他選擇的宿主「艾迪」一樣,——這個男人就是個會假「新聞自由」之名做出各種下流爛事又同時啃食家人、消耗朋友的鱉三,對人類社會來說,正常情況下他就是個毒瘤。

奇妙的是:在美國這個大環境或新聞自由大旗的保護傘下,「艾迪們」只要小心謹慎行事、不要懷抱不切實際的大野心大夢想、不要去惹到海中大鯊魚,他大可以放心的在自己的小池塘中當老大、或是當個專業成功的記者並且安心地享受美國夢,繼續啃食家人、消耗朋友、過他的鱉三爽日子。

正常情況下,「艾迪們」會是電影中那個心思手段卑劣、處處跟主角作對唱反調、但又光鮮亮麗坐擁高薪高位的主管或同事,然後會在電影結束前被主角順手一拳打爆、或是被某個邏輯上完全講不通的倒霉事給一波帶走。

但在這部電影中,「艾迪」先是不小心惹到了海中的鯊魚、然後又意外的遇到了猛毒。

相較於碰到猛毒前「艾迪」原本選擇的人生劇本,那些抗拒這套劇本、不想跟膚淺的美國夢妥協、或是無奈放棄美國夢的「主角們」,在電影中最常見的表證就是「整天泡在酒精(或性愛)裡」,這就是「艾迪」在第二集的選擇——「當個主角」,而他在片中越是理解或反省自己有多爛,他的日子表面上就過的越苦越心酸。


第一與第二集是在解析「艾迪」,而第三集的開場則是種「美國夢的迴光返照」,因為「艾迪」忽然又做起了「美國夢」、念想著能夠重新奪回過往的日子。

但這是不可能的了!一路想著要奪回自己的美國夢而一邊逃亡,卻在小麵包車上他終於理解了「自己其實並不想念美國夢」「猛毒打壞的東西不但不重要,甚至還讓自己真正獲得了自由與進化」「或許自己註定要像這樣活著」。

在這一刻,他忽然變成了泰勒德頓那個肝腸寸斷的傑克,猛毒就是炸毀他過往生命的泰勒德頓,而他也終於探得了自己人生的「那個」底。


順著這個「猛毒系列其實是個倒過來寫的【鬥陣俱樂部】」看下去,會發現幾個很有趣的可能性.....


首先,「反消費主義」思想已經走入死胡同了!

泰勒德頓為讀者們勾勒的未來藍圖(那個沒有效費主義、人們不再被物質擁有的世界)一點都不吸引人。因為左派思想犬儒化的結果,多數人會自覺到「自己就是個鱉三」。

結果是:消費主義賦予人的假身份假定位再怎麼虛假都強過「鱉三」這回事。

所以哪怕失眠再痛苦,人們還是要守著自己的公寓和爛工作。

就認命的像「艾迪」一樣當個鱉三吧!探底是英雄在做的事情。


或者......

探底就是「掉san」的極致!

對!第三集其實應用了一些克蘇魯神話。

但這會讓人好奇克蘇魯神話的原意到底是什麼?

在麵包車上,父親帶領著全家與過客「艾迪」一起合唱的「太空怪談 Space Odity」,仔細聽,這首歌是在講述一種名為「就為了親眼一探宇宙真相,不惜坐在錫罐中讓人發射出去」的瘋狂。

在這個年代(後工業化?後啟蒙時代?浪漫主義已遠去?上帝已死是王道?)「立志探尋真相」本身就是種瘋狂掉san,不管探詢的是陰影中的宇宙邪惡面,還是都市裡奴役人們的消費主義文化。


但不管可能性再多,這部電影、或這整個系列,可能是他最讓人感到不愉快的地方,就是「它沒有任何結論與主張」,就只是不帶任何情緒的讓觀眾隨著攝影機去觀看「艾迪」的故事。

就好像地下室那一系列「我是傑克的器官」的文章一樣......